3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为什么《睡前消息》马督工批评古代礼仪?

瞬狱杀罗生门
252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当然要批判。

先举个例子。

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於魏,无功於赵。

这是《史记·魏公子列传》的记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因为入选了语文课本),但是救赵成功后,一些细节就很有趣。

赵王当然要举办一个盛大的欢迎趴体。大家去过故宫就知道,正门出来,是不能直下台阶的,要从从两侧上下台阶。东侧为主,西侧为客,所以《西厢记》里,浪漫的爱情故事要发生在西厢,因为是客房;而东边一般都要安排厕所,所谓“大东厕”是也,除了口味特别独特的人,一般是不在这里产生浪漫爱情故事的。

赵王作为主人,把信陵君引到西侧的台阶,自己要从东侧台阶上。这里面有好几个意思。赵王认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是信陵君救的,而且信陵君也是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来的,所以愿意自降身份,和信陵君平起平坐。赵王是诸侯,信陵君是封君,二者原本不对等。

在平起平坐的前提下,信陵君远来是客,客为尊,所以要从西阶上。这时候,也不能乱走。像我们平时两腿交错登台,这是万万不可的;而是前脚上一级台阶,后脚跟上,双脚同时站在同一级台阶上;客为尊,所以客人先上一级,主人跟随,客人再上一级,主人再跟随,主人决不能超过客人去。

信陵君也是懂礼的。赵王“执主人之礼”,这时要侧身避过,就好像赵王发射了一个元气弹,信陵君侧身一躲,说打不着打不着(大雾)。所以现在大街上如果有人朝你磕头,你其实侧身就可以,不用非得掏钱︿( ̄︶ ̄)︿。

然后坚持要从东阶上。这里不是信陵君要反客为主,自己当赵王;而是自己身份比赵王低,所以赵王从东阶先走,自己在后面跟随。所以这一个举动把赵王感动坏了。

司马迁用寥寥数语,就展示了一个知礼懂礼的信陵君。可是仅仅一个上台阶的礼节,就已经繁复到变态,而更变态的是司马迁认为这是完全不用像我这样着墨细写、大家都知道的背景知识而已。

而我们要知道,这时候已经是战国后期了。而早在三家分晋之前一百多年,孔子就已经做出“礼崩乐坏”的论断了(前403年三家分晋,正式拉开战国序幕,孔子前551年出生,前479年去世。)也就是说,我前面表达的这一套繁文缛节,竟然只是劣化版本的。

然后再举个春秋时期的例子。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
……
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这一段出自《国语·周语·襄王拒晋文公请隧》。晋文公作为春秋五霸,实力超凡,早就不是区区周王室能制约的了的。何况这位襄王本就狼狈不堪,这次是晋文公帮助他安定了王位的。襄王要用土地来酬谢晋文公,晋文公很大方,说我不要土地,只要你允许我在我的墓葬里挖一条地道。

周王室的直辖区已经很小了,所以实力也很弱小。按道理来说,能节省一块土地,只是允许诸侯在墓葬里面挖一条地道,这是惠而不费的好事。但是周襄王坚决不许,说了一堆长篇大论。这里只说“改玉改行”这句。

那时候贵族身上要佩玉,走起路来,玉石撞击,叮叮当当的很好听;可是一旦跑起来,或者姿势不端正,声音就很凌乱,甚至把玉佩撞碎。这就跟今天的高跟鞋、美甲什么的差不多,是有钱有闲阶级用来表达自己不用干体力活的微妙的炫耀。今天B站上面搜索“步摇”,也有类似的效果。

贵族的阶层不一样,配饰就不一样,要求的步伐也就不一样。大抵上,天子级别的步伐是每次走半只脚掌的距离——比裹小脚都慢。而在墓葬里面加一个隧道,属于天子的礼仪,周襄王的意思,改了配饰,就要改步伐,改了步伐,就要改别的。礼仪这个东西,大家都要各安其分,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天你加一个隧道不要紧,明天你就要把我推下去自己当天子啦!

晋文公轻实利而重虚礼,周襄王同样如此。晋文公没有得逞,只好悻悻然拿了土地了事——他还委屈上了。

这在今天是难以理解的。

再举一个孔子的例子。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语出《论语·先进第十一》。孔子最喜欢的徒弟颜回死了,颜爹想给颜回一个超规格的葬礼,但是颜家“一箪食一瓢饮”,钱从哪里来呢?颜爹就请求孔子卖车给颜回买一个“椁”。

就跟台湾小吃大饼包小饼”、“大肠包小肠”一样,椁+棺的组合其实就是大棺材包小棺材。这是大夫的礼仪。

本来这个事情就透着古怪:你家儿子死了,你想超规格办葬礼,当然是你自己出钱。当然,求到人头上借钱也是合理的,但是求人家把自己的豪车卖了,给你家儿子办葬礼,这可有点不地道。

但是逻辑虽怪,孔子却也不是用这个理由拒绝的。孔子拒绝的理由有两个:第一,颜回身份低微,不能用椁,我孔某人自己的儿子孔鲤死了也没用椁;第二,我身为大夫,公安厅厅长+检察院院长+武警部队大队长,出门必须有车才不轻浮,所以也卖不得。

三个例子挂一漏万,我想说的是,所谓古代礼仪,哪怕是标准儒家礼仪(就是说并非弟子规那一套乱七八糟的),其核心内容也并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讲文明懂礼貌这样。

它的核心内容,其实是定阶级。

我在另一篇回答里提过一点儒家的历史使命。

因为社会总财富固定,所以需要一种合理的分配方式;

因为平均分配是不稳定的,所以不能搞大平均;因为单独供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也是不稳定的,吃不上饭的泥腿子会造反;

所以要建立这样一种分配方式:天子吃最大的一份,诸侯吃次大的一份,以此类推。不能平均分配,但也人人有份。

对于泥腿子阶层,没有知识没有能力,要把产出抢走,只用微薄的食物喂他;要让他有干不完的活;要让他随时可能遭受蛮夷的侵扰;要宣扬迷信,用鬼神之说吓唬他,掏空他的钱包。这样老爷们的地位才安稳。如此一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有了别样的微妙的解释。

而对于老爷阶层,就得推行“礼教”。哪怕吃瓜都得有规矩。像天子,就得分成四半,用细葛布盖上,呈给天子;诸侯就只能用粗葛布。礼教的规则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有野心的人就不会犯上作乱——你该吃什么等级的瓜,就吃什么等级的瓜;搞典礼的时候该站在什么位置,就得站在什么位置,站错了甚至有杀身之祸;死了以后你是该睡在棺材里,还是加一层椁,还是多挖一条地道,这都是规定好了的。

在这种严密而繁复的礼教下,任何人想要搞事都非常困难。事实上这个体系执行的也非常好。像前面提到的晋文公,就不敢把天子踢了自己上位。而韩赵魏三家分晋,前后也经历了很长时间,像赵氏甚至一度濒临断档(赵氏孤儿的故事);像老田家取代老姜家,当齐国的诸侯,前后用了一百四十多年(前532-前386或379),可以说,这套礼教的稳定性非常强。

现在终于可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要批判古代礼仪?

因为前提条件就不存在了。

天下田亩有定数 +田亩出产有定数 \Rightarrow 天下财富有定数 \Rightarrow 应当基于这一点制定一个稳定且低成本的分配规则。

而在现在,基于当代科技下,天下财富总量呈指数增长趋势,上面这个逻辑线条就断裂了。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一旦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反作用,维护这个生产关系的行为就是反动行为,维护这个生产关系的群体就是反动派。

这个评价跟反动派本人的私德完全没有关系。古代礼仪好不好看,优美不优美,也都没有关系。向往这一套,就是在重新搞人的阶级化——这甚至不是资本主义。有的时候真的想求求这帮老爷们,别搞封建那一套了,不求你玩社会主义,你哪怕搞搞资本主义呢。

美国的南北战争,为什么矛盾不可调和?南方的将领罗伯特·李,私德难道不好吗?他甚至不太赞同蓄奴,他当南方将领的原因是认为南方废奴应当由南方人民自己决定,各州自由退出联邦的权利是写在宪法里的,北方是违宪。

但是他天真也就天真在这里。北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要求自由的劳动力来生产,更要求自由的劳动力能有工资来消费;而南方蓄奴行为是完全背离北方利益的,矛盾冲突不可调和,因为只能南方奴隶主向北方倾销棉花,而北方的工业品南方的奴隶完全无福消受,因为他们不名一文——单纯奴隶主消费又能消费多少呢?

许子东在《圆桌派·S02·EP07》里有一段话说得好:

……只要戏里有明显的所谓反派,它就是一个通俗剧。……好的文学作品……,你看,没坏人的,你找不到哪一个是绝对的坏人。……《家》里面是一半好人一半坏人,觉新在中间;《红楼梦》里面每一个人,都是一半好一半坏。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白鹿原》里面,一个黑娃要造反,白嘉轩要坚持国学和传统道德,这个鹿兆鹏是共产党,他(鹿子霖)在里边一个粗糙的利己主义者。没有一个没有道理,这才叫人着急,这个革命才残酷啊。

我们批判古代礼仪,我们要革一些人的命,并非是这些人坏的头顶生疮、脚下流脓,而是他们所代表的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在拖后腿。任由他们胡搞下去,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编辑于 2023-12-31 11:01・IP 属地上海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毛脸雷公嘴和尚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