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如何评价刘仲敬思想?

下北泽红茶
165个点赞 👍

刘仲敬本质上是一个迷恋“文明”的右翼分子,只不过姨学推崇的是保守派的西方文明和春秋时期的华夏文明。

他在一次访谈中说:

全盛时代的中国文明要比晚近繁荣、高尚得多,然后就是一路溃败。在春秋,孔子快要到晋国的时候,他敬佩的两个大夫被杀,他就断然拂袖而去;他的学生子路会在决斗的时候停下来给自己整衣冠,结缨而死;还有宋襄公在两军对阵时表现出来的迂仁……这些都类似欧洲封建时期的骑士精神。(1)
春秋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后代中国文明从来没有达到过类似的高度。欧洲文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遭受重创,能不能够复兴到原来那个高度,难说。
我对欧洲文明大概有一种骑士对贵妇的感觉,就是可以不顾自身利益去维护她,尽管这对我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1)

我认为,刘仲敬与辜鸿铭在本质上是同类,尽管各为其主。

辜鸿铭“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2)他“在多篇英文文章中均承认西方有不亚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古希腊和基督教文明,而且承认其与中国同样具有内敛式的思想深度和道德要求,只不过这些思想在近代物质的挤压下离散和异化了。”(3)

与战狼的想象不同,辜鸿铭认同的是想象中的中华文明,而非中国。辜鸿铭认为“现在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相当于唐代的中国人,那个时代的中国精神,在今天的日本保持着,但在中国却已经失传大部分了。”(4)

简而言之,真正得到了中国文明的精华的仅仅只有现在的日本,而在现在的中国,汉唐时代那种真正的中国文明已经被元朝以及之后的游牧民族给蹂躏破坏了。(4)

某种意义上,刘仲敬是战国策派在当代的传人。只不过,战国策派是战狼,刘仲敬是逆民。

雷海宗发现一个到今天仍不算普及的「常识」:华夏文明的活力早已衰亡于秦汉。(5)
他认为,中国战国以前的“刚道文明”、“大夫士”精神值得认真继承;这种刚道文明在秦汉以后渐趋消亡,中国文化也因此变成了一种“无兵的文化”;随着皇权统治日益巩固,民众地位严重下降,导致中国社会如一盘散沙般缺乏向心力:中国古代“秦以上为动的历史,历代有政治社会演化更革,秦以下为静的历史,只有治乱骚动,没有本质的变化。在固定的环境之下,轮回式的政治史一幕一幕地更迭排演,演来演去总是同一出戏,大致可说是汉史的循环发展。”(《无兵的文化》)这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说的代表言论,对于中国学界具有振聋发聩的警醒意义。(6)
在为陈铨《从叔本华到尼采》一书所撰写的序言《我看尼采》中,林同济对于尼采的“超人”之说表达了非常独到的见解:“‘超于人’而百分之百地‘入于世’——尼采的超人,我认为主要乃脱胎于古希腊的荷马英雄与阿灵比天神的遗意。这一点大家多忽视了。尼采在这里无形中的雄心可说是于传统宗教与伦理间求出一个新和谐:于某范围内,把宗教家‘超于人’的高度配合于道德家‘入于世’的热力,再透过苏格拉底以前希腊异教的自然精神,唯美精神,而烧烤出他心目中所独有的理想人格型”,且言“尼采要锻炼出一种新希腊标准来代替基督教徒的一套”。(7)
何永佶《论国力政治》一文的目的,只在托出“力的文化”之论——“凡留心中西文化之异同的,都感觉西方文化是一个‘力的文化’(apowercivilization),而中国的则不然。……中国的‘大一统’来得太早……我们遂在数千年间习于大一统下的雍和中庸的哲学,于‘力’的异端,避之若浼。……‘力’文化的好坏,另一问题。要紧点是‘力的文化’为大一统崩溃后,国与国对峙之时代的产物”。由此可见,为给“尚力政治”“尚力人生观(文化)”(7)

从国际视角看,刘仲敬与20世纪前期的法国右翼很像

1922年,法国神秘学者阿卜杜勒·阿尔-瓦希德·叶海亚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印度教教义研究入门》。他试图以印度教为例,通过东方宗教建立一套理解“形而上学”和“传统”的理论。在他看来,“传统”并不专属于某一个文明,而是由很多文明之间分享的一套共同的价值。(8)
激进右翼痛恨法国共和派,因为他们世俗、民主、主张平等。许多人渴望重建罗马天主教的权威,还有些人只要一说到英国有多讨厌就生龙活虎,更别提美国的影响了。(9)
在维希政权统治时期,法国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从二、三十年代时较多地欣赏、仿效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变为此期更多地欣赏和仿效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与纳粹德国沆瀣一气。一些人极为欣赏纳粹德国集权体制的高效和德国(男)人尤其是军人的阳刚之气,并以此反衬法国的衰败和阴柔。(10)

与辜鸿铭不同,刘仲敬崇拜的是具有主人道德的文明,这也是他推崇元清的原因。他“希望以一种回归原始生命的纯净、野蛮、生命力、淳朴来给民族重新注入新鲜的生命力。”(19)这与日本的宫崎市定的观点很相似,宫崎市定认为:

文明社会的先进文化影响着周围的野蛮民族,同化着周围的野蛮民 族。然而,野蛮民族在文明化的进程中并不是没有任何牺牲的,他们失去 的往往是本民族最为宝贵的东西。我将这种最为宝贵的东西叫作“朴素性”。文明社会表面上繁花似锦,香气四溢,但其内部却不乏光怪陆离, 诡计多端。文明社会的种种弊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很难察觉到的,而 尚未受到文明的毒害、尚具纯真性的野蛮民族从外部却能看得非常真切。(11)

“斯宾格勒提出“文明的季候”,文化经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发展,失去生机活力之时便成为文明,亦即文化的冬季。”(12)在刘仲敬看来,龙之文明已经到了冬季,自己无保可守,只好选择保守西方文明,成为像谭嗣同一样的逆民。

当年,谭嗣同说:

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向使海军如英、怯,陆军如俄、德,恃以逞其残贼,岂直君主之祸愈不可思议,而彼白人焉,红人焉,黑人焉,〈梭〉色人焉,将为准噶尔,欲尚存瞧类焉得乎?故东西各国之压制中国,天宜使之,所以曲用其仁爱,至于极致也。中国不知感,乃欲以挟忿寻仇为务,多见其不量,而自窒其生矣。又令如策者之意见,竟驱彼于海外,绝不往来。前此本未尝相通,仍守中国之旧政。伈伈俔俔,为大盗乡愿吞剥愚弄,绵延长夜,丰蔀万劫,不闻一新理,不睹一新法,则二千年由三代之文化降而今日之土番野蛮者,再二千年,将由今日之土番野蛮降而猿狖,而犬豕,而蛙蚌,而生理殄绝,惟余荒荒大陆,若未始生人生物之沙漠而已。夫焉得不感天之仁爱,阴使中外和会,救黄人将亡之种以脱独夫民贼之鞅轭乎?(13)

保守派追求文明,“追求美好、高贵、纯净、卓越的天性”(14)。但保守派崇拜的文明,究竟代表谁的利益呢?我们不妨看一下,一位保守派对现代美国的嘲讽。

骄奢的纽约人只懂得纸醉金迷,却学不来尊贵和大气。也就是说,他们无从撷取丰赡的文化传统来升华眼前的物质享乐。因为在他们英勇的历史当中,唯有简单朴素的记忆,缺乏辉煌灿烂的篇章。他有能力雇佣上百个仆人,却无法像古代封建主一样,命令忠诚的家奴在城头高悬他的旗帜。因为在美国的历史上,根本不曾出现过飘扬的章旗和堂皇的制服。他可以不顾禁酒令,买走私的香槟开怀畅饮,但却无法感受骑士向国王敬献法国美酒的那份豪情。因为纵观这个国家的历史,你既看不见尊贵的国王,也找不到光荣的骑士,甚至连一瓶好酒也无处寻得。(15)
相信商业文明、技术进步和民主政制是人类的最高价值,无异于对人类真正的最高价值即高贵和美的精神质量的彻底颠覆。一旦这种颠覆得以实现,「人人平等」的观念就会让所有天性质量低劣之人的观念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随着民主化大学教育的普及,整个人类文明的景象必然是精神或文化或学术领域的群魔乱舞。(16)
主奴关系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家庭比国家更古老,但是,家庭依赖于爱和财产,国家则体现普遍的自由或精神。普遍自由只能由主人把握,主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及他所征服的男人女人的欲望,使其从属于自己不屈不挠的自由意志。没有这种主人,一个民族便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群乌合之众,每个人不是为自由和理性的目的所驱使,而是为反复无常的自然激情所支配。(17)
被称为老爷或领主的,意思是“养育者和保护者,引领他人的长者”;在这个头衔、这个职责之外,人们不能赋予它太多的东西,因为没有比这更艰巨更崇高的任务。(18)

显然,保守派迷恋的文明,是精英的文明,与普通人无关

引用文献:

(1)中国用亚文化把自己包裹起来

(2)血统和文化双重“混血儿”——辜鸿铭

(3)杨念群 | “辜鸿铭热”的源起与本质——历史的真实还是虚拟的想象?

(4)辜鸿铭:唐代的中国精神,在近代的日本保持着

(5)雷海宗的历史小书,识货的话都会拍案叫绝

(6)战国策派:他们到底说过些什么?

(7)李雪莲 | 论《战国策》派对希腊神话的重述、仿写与阐释

(8)全球右翼观察丨亚历山大·杜金与“传统主义”的百年幽灵

(9)二战时期德国对法国知识阶层的引诱

(10)讲座纪实 | 吕一民:法国知识分子在二战中如何抉择

(11) [日]宫崎市定:《东洋的朴素主义民族与文明主义社会》,《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12)所谓中美“文明冲突”论:“旗号”抑或“陷阱”

(13)谭嗣同:仁学(完整版)

(14)刘小枫|我们的时代与苏格拉底问题

(15)切斯特顿:“美国可能会比英国更早走向衰落”

(16)刘小枫:青年尼采论“残酷”的真理

(17)黑格尔思想中的战争与资产阶级化

(18)泰纳|特权以服务为条件

(19)交叠中的光与影——沈从文与川端康成之比较

编辑于 2022-07-08 20:36・IP 属地广东
懒蚂蚁的思考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