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以色列发现10500年前的篮子?
- 6791 个点赞 👍
很奇怪的现象,西方考古一个单件文物总是能占据新闻首页,前一阵三星堆考古,遗址出现大量青铜器文物。结果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希腊发现一件青铜牛,结果各种新闻都是首页推广,我以为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文物。
结果找新闻一看,这个大小真是“气势磅礴”。
关键是这种新闻总是能占据新闻类标题首页,现在一个一万前篮子出现,我现在认为他就是真的。
一个文明竟然只能靠一个编织篮子来证明,本身就是可笑的,这也就能证明10000年前那个原始人手工比较好。
其他别的什么都没有,孤品一个,无遗址,无文字,就是一个篮子。
今天的中国已经有黑龙江的小南山遗址,距今大概9200年到8600年,里面出土了大量玉器。
这里有文物,有遗址,与人类活动遗迹,最关键的是是玉器。
玉器的打磨才是体现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准,一个篮子,只要有基本编织技巧就可以,而玉器是一系列工具协作的成果。
可是新闻上根本就是一晃而过,这个已经算是比那个孤品更劲爆的新闻了,可是国内各大新闻平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然后小南山遗址继续发掘,第一期遗址距今历史是17000-13000年。
小南山遗址
一个篮子就别争论了,弄的我总是怀疑某些事情,怀疑国内有些人特别害怕西方文明被压制,每次国内考古,就一定要大爆特爆西方这些小文物,下回就不要讨论了,直接翻到一边去,他不配。
查看全文>>
关之檀 - 4063 个点赞 👍
文物保存不讲埋藏环境就是耍流氓。这篮子的发现地是死海旁边沙漠边上悬崖上人迹罕至的洞窟里,当地气候干燥,而且洞窟七拐十八弯的相当深,保存环境相当稳定。死海边上的洞窟出土过不少保存相当好的文物。比如著名的“信件之洞”发现的罗马时代犹太叛军的家居用品和包裹以及书信,宛若崭新:
死海古卷在文物黑市有价无市引发了古代洞窟的盗掘狂潮。以色列当局为了抢在猖獗盗掘分子之前拯救文物,2017年开始对已发现的三百来个洞穴展开地毯式抢救性发掘。新闻报道的死海古卷木乃伊罗马古币等文物出自好几个不同的洞窟,有的相距十几公里。这些洞都在人迹罕至悬崖上,得靠吊索才能进去。
这个篮子是在瓦迪穆拉巴特(Wadi Muraba'at)的4号洞(Muraba'at Cave 4)发掘时发现的。瓦迪·穆拉巴特(Wadi Murabba'at)(也称为Nahal Darga)死海西岸犹太沙漠中的一条沟壑。1952年,法国人在此发现并挖掘了四个洞穴,当时第四洞出土了一些罗马时代的纺织品和皮革,没发现什么太值得一提的东西。这个洞后来也没逃过盗掘分子盗挖的毒手,所幸的是他们挖掘的地方跟这个篮子只差几米。
(27)Muraba'at洞穴群;(28)瓦迪·穆拉巴特(Wadi Muraba'at)4号洞穴 如前所述,植物纤维能保存要么干燥要么缺氧, 列举的那些几十万年之久的木制品大多就是埋在缺氧的泥炭沼里。植物纤维中的木质素会缓慢氧化断裂,但是纤维素相当稳定并不容易被氧化分解,篮子是用含纤维素很高一些草本植物做的。不了解这些你就很难理解新疆那块地方总是发现内地看不见的“奇迹”:
吐鲁番胜金店7号墓葬墓道中填充的麦秆,清理时一根根的麦穗都完完整整黄灿灿的,它距今在2050年至2200年左右:
在7号墓葬,考古人员清理了表层的泥土后,厚厚的麦秆数量让他们惊讶。这些麦秆足有10厘米厚,有的麦秆上还有完整的麦穗,呈金黄色,其新鲜程度如同刚刚从地里收割一样。在麦秆下面是15到20厘米的骆驼刺,下面才是完整的墓葬。考古人员分析,这些麦秆是用来充当铺盖墓葬的填充物的。
像这种人既不了解国外考古,也不了解中国文物:
我们看几个例子: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墓葬出土的汉代漆奁和藤奁,距今两千两百年:
新疆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的草编篓,距今约2500年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出土的草编篓,距今3800左右,相当于内地的二里头到商代早期
这些东西如果不告诉你出土地点肯定是“网友一眼假”吧,要是靠看图片就能鉴定真假,那还要专家做什么。一万年前的篮子最多只是外观看起来完整,但组织结构已经相当脆弱,这种文物的内部损伤光看外表是看不出的。
既然那么多人赞了,那就再补充点东西吧。
人类的编织工艺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工艺,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比陶器工艺的发明还要早,在陶器没发明之前人们就织篮筐盛东西了,早期陶器很可能就是仿编织器皿的器型做的,但是限于材料能从新石器时代保存下来的并不多。这个篮子的意义考古学家说的很谨慎,它并不最早的——以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编织物要么只剩下印痕要么是残片,它的价值是最早的最完整的物件。
以色列之前出土过年代差不多的篮子,都是前陶器新石器时代A(ca 10,500 to 9,500 BP):
美国俄勒冈大沙漠发现篮筐的残片,年代距今约10380-10918年。
埃及法尤姆文化的篮子,年代距今约7000年。据说埃及也有一万年左右的篮子的残片,但我找不到图。
若不限定“篮子”,1938年在美国俄勒冈州Fort Rock Cave发现的一堆草鞋,距今约10500-9300年。测年结果见Fort Rock Sandals
人家也没说”编织工艺来自新大陆”吧?万年的新石器时代的编织物也不是什么前所未有的稀奇物件。拿阴谋论来看待考古是最无聊的事情。
评论里一些脑补地理和气候学家,你们查一点资料行吗?
以色列各地区迥异的气候环境受地形特征强烈影响的:以色列西部海岸平原往东,在中部升起了中央山岭,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被山脉阻碍向上抬升凝结,携带的大部份雨水落在了山岭西面,西坡的年平均降雨量能达到约500mm。而分水岭东面——由于中央山脉(犹太山地)的阻挡和下斜到死海的海拔剧烈陡降造成强烈的“雨影效应”和“焚风效应”,在山脉的东坡(犹太沙漠)上形成了一个超干燥雨影带。那地方年平均降雨量为47mm,时间非常不平衡只有一两周,且地表到处是岩石留不住水,一降雨会变成山洪迅速流干。影响气候的中央山地又不是一万年前才冒出了来的。
地形性降水和雨影区 以色列地东西横断地形剖示图 有人问这地方为什么还会有人类活动——因为犹太沙漠也包含了一些小绿洲,这些绿洲的出现是由犹太山脉西坡下渗的雨水在东坡低处的含水层涌出形成了几处泉眼,古人只要知道路就可以找到这些泉水给人畜补充水分。还有比如东坡的万年古城耶利哥(杰里科)全靠着丰沛的泉水提供水源,你们去当地旅游的话还能喝上一口。
查看全文>>
白开水 - 3696 个点赞 👍
有些西吹简直就让人无语,动不动就拿新疆的文物说事,可是人家新疆的文物也是封在棺材或者墓地里的居多,不是随便往土里一埋就完事那种。
并且那些保存完好的新疆文物年限可没有上万年,上万年前新疆是什么气候谁也说不准。
目前地质学研究认为,过去的1万年,地球的气候发生过非常巨大的变化,有些遗址永远的消失了,有些遗址来不及收拾就放弃了,还有一些是人类放弃了自己的家园,很多年后气候变化了,又再次回到曾经的家园,在原来的遗址上再次建设新家园。
但是西吹从来不愿意承认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文物的影响,今天的死海是什么样,1W年前的死海就是什么样。今天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什么样,1W年前就是什么样。这不是胡扯吗?
美国的死海古卷是假的,以色列的就是真的?西吹到底在怕什么?
知道中国为什么不害怕质疑吗?因为中国的文物实在是太多了,形成了互相备份。相比之下西方的文物更像是逻辑链条上的一环,一但一个遗址被发现造假,整个逻辑链条都要断裂。
中国文物像一座山,而西方文物像柱子。你中国的文物山堆了1000米高,我西方文物柱就1001米,比你高一米。
我国官方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766722件,其中遗址193282处,古墓139458处,古建筑2638585处。
可移动文物超过1亿件,新增700万件,其中古钱币24827078件,古籍图书119112756件,档案文书4073555件,陶器2287469件,瓷器2252805件,金银器262332件,铁器等227356件,雕塑508851件,铜器(青铜器)1403451件。(140万件青铜器才能堆出四羊方尊,西方呢?突然间就出现大型青铜器,上来就造高难度的,谁信?)
由于中国文物太多,为了PK中国,你中国有的我也得有,但是数量上我又造不出那么多,最后就形成了西方文物特有的柱状结构。
这种柱状文物恰恰反映了西方考古的问题,没有量的堆积,没有大量文物形成的支撑,你凭什么就能到1001米的高度?珠穆朗玛峰8848,但是我从来没见过柱状的8849的山。
说完就拉黑是什么路子?
新疆的气候这几千年再变,也没有5000年前那几拨季候变化厉害,这种常识还需要科普?
你也知道小环境,你的洞穴和人家的棺椁墓葬,你觉得哪个小环境更胜一筹?
补充1:有些西吹竟然不服,质疑中国文物数量。那好,那我就再告诉你点知识,以青铜器为例子,这140万件青铜器是目前官方保有的,至于民间的,流失海外的,埋在地下的,都没算呢。明白了吗,中国的文物只多不少。
补充2:在中国随着新出土文物和新发现的遗址等原因,中国的历史在不停的修正、完善甚至颠覆了某些认知,这才是科学史观,这才是实事求是。而西吹呢?在西吹眼里,西方历史不能再改了,不能再动了,西方历史是铁板一块。谁质疑,谁就是民科。到底谁才是民科啊?
补充3:从中国沿海的遗址来看,中国人的老祖先还是比较靠谱的,基本上都是依山傍水的选择定居点,海进我上山,海退我下山。而某些民族就比较头铁,非得在海里找个篮球场大小的地方建立定居点,真不愧是航海民族啊。
补充4:我个人不严谨的认为,陶器、青铜、铁器、瓷器、钢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火的控制,5000年前一个遗址就发现200万件陶器的文明,才有资格进入青铜时代。一个有140万件青铜的文明,才能顺理成章的进入铁器时代,进而烧出瓷器炼出钢铁。
查看全文>>
bromitheuros - 2659 个点赞 👍
对西方的古代文化一直没啥兴趣,有时候好玩看了某些西方发掘出来的文物,假的不能再假。随便拿本教科书上的材料学理论就把这些文物打回原形了。
当然,还是只针对看到的某些文物,只针对西方文物爱好者吹嘘的一些细节来判断。
西方古文化爱好者会认为我们是民科,何新信徒之类的。估计这些人里面真没几个学理工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两千年是什么概念,不知道天然材料的微孔结构,更忘了初二物理的分子热运动,但凡听说过沁字也不会感叹古希腊文物的所谓完好如初了。
针对这个篮子,没有更多细节之前,我还真不太好下结论。
因为理论上确实有可能。
篮子的主要材料是纤维素,纤维素现在挺火的一个环保材料,因为易降解,对自然环境友好。
在干燥,隔绝氧气的密闭环境下,确实可以"完好"地保存几千年。
但是呢,纤维素自身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大自然形成的那一刻就存在而不会根据年代不同而改变。不存在几千年前性能特牛逼,到了现代性能就菜鸡了。
具体来说,纤维素一个特点是蠕变。
所谓蠕变,通俗来说,只要受力就会变形。现实生活中,这种变形我们肉眼短期内根本看不到,但是放到十年百年这个范畴下肯定变形。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有一段竹子,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平时我们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掰弯它。如果我们在中间吊个很轻的东西,肉眼根本看不见它有什么改变,但是吊个两年三年,或许更长时间,竹子它弯了…
【这个蠕变其实大家平常也能遇到,比如挂面。很多人发现挂面拆开外面薄膜包装放段时间后会莫名弯曲,不管竖着,平着放都会弯,有些人以为是吸湿受潮了,有些人认为是挤压变形了,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蠕变,只要时间够长,变化就看到了。中国四千年前的面条由于机缘巧合处在密闭干燥绝氧的环境中完好地保存着,但是一旦接触到空气,转眼就化为灰烬了,不外乎就是叹口气的力量就足以毁掉它内部结构破坏后脆弱的平衡,还有水份挥发,氧化产生的内应力。当然纤维素比淀粉强度刚性都高很多,但自然规律都是一样的,还是那句话,只要时间够长…】
纤维素制品哪怕在干燥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仅仅自身重力,持续上万年,不可能不形变,外面泥土包裹阻止它变形,里面的泥土挤压也会让它变形,纤维素本身抵抗这种变形,就产生了内应力。
同时纤维藤编制品还有个毛病,叫应力松弛,就是编织时给予形变,在使用过程中会缓慢释放,有些藤编制品时间长了会越来越松垮就是这个原因,当然了,不太懂藤编工艺,或许古人早就发现这一现象,用特殊编织工艺来阻止。内应力又出现了。
内应力的存在会对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乃至物理结构产生效应,这里面具体的理论太复杂太难懂,所以我都还给老师了,一句话,就是内应力会对纤维素的内部结构产生破坏,哪怕再小再轻微,只要时间够长……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所以,在看我国考古专家现场挖掘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甚至会把文物连同周围的泥土一起打包带走,到一个更稳妥的地方再慢慢清理,这就是原因。
因为很多文物外表看上去挺好,而内部早已经腐朽不堪了。
看到国外两名大汉满不在乎地抬起这个篮子,感觉不太靠谱,但是,万一他们采用了其它方法,比如喷上专用保护溶液,使其表面固化一个整体而拥有比较牢固的结构呢?
所以,这个篮子,在没有更多信息前,我的答案只能是,
不知道。
………………………………………………
又及,刚在B站看到这个篮子的考古发掘视频,UP主强调B站之前一堆相关视频,现在已经全部删光,所以特意把珍藏的补发上来。
很可惜视频里面没有篮子发掘部分。
场景一,考古人员把古卷残片直接放在手掌中,用指头摊平,惊呼窝滴麻(纯空耳)。
场景二,考古人员用鹤嘴锄快速把洞内沙土直接刨进旁边的胶桶,一气呵成。
场景三,考古人员把刨出来的土倒进大吊筛中,筛得很卖力,和建筑小工一样摇个不停。
有兴趣的可以去打卡,友情围观。
【本来以色列篮子的视频很多,不知不觉已经很难搜到了,我单独发一次保留让大家乐呵乐呵-哔哩哔哩】 https://b23.tv/O7Qk2Fy
…………………………………………………
算了,我也不装了。之前回答里故意挖了两个坑,等待有人过来嘲讽我是民科,结果这么多天了,没人来,表示很失望,
还是给大家补充完整吧。
我前面一直强调纤维素在干燥,隔绝氧气的密闭环境下,确实可以"完好"地保存几千年。那么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呢,肯定会慢慢氧化降解,这里面的机理挺复杂臭长的,我就不说了,只要时间够长,渣都不剩了。这也符合大家的认知。木材么,足够厚,相对时间更长一些。
至于沙漠,很多人以为沙漠沙子够细,足以隔绝空气,而且流沙也会让人窒息,挺科学的。那么沙漠上倒一壶水,水呢?通过沙子间的空隙溜了。水能进,空气当然能进,这沙子还能是分子筛不成。在平均粒径0.2mm的沙漠中,其沙土的孔隙率48%左右,也就是说沙子里一半是空气。以色列篮子所在洞穴里沙子更粗,如果爱好者要辩解这洞穴深,空气不流通,所以绝氧,那古人逃避进洞穴是寻死么?考古人员是要殉教么,至少在现场视频里我没看到氧气罐也没看到通风管道。
至于新疆的同类文物,基本上都是在胡杨棺木里,而且棺木外面都是用新鲜牛皮裹住,等牛皮干燥收缩后,会把棺木包裹成一个密不透风的绝氧环境,此外,新疆棺木本身就小,加上各种陪葬物品填充后,里面的空气就已经很稀少了。
拿着两种不同储存环境下来强行对比,这叫碰瓷。
第二个,我提到了蠕变和应力松弛,产生内应力,但是在没有其它外力作用下,变形到一定程度这个内应力会慢慢释放完的,再次变形,变形量更小,应力更小,所以对结构破坏就小的多,比如一个相对的空篮子。新疆就是这种情况。
而且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被西方爱好者故意误导了,以色列的篮子它是不是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出来的,因为足够大。那么新疆那些保存上万年的篮子有多大呢,放在手掌心里就能裹住绝大部分,所以才叫新疆小篓。从质量上至少相差两个数量级。那么小篓本身的重力蠕变产生的内应力么……
但是以色列篮子在填满沙土的情况下,这沙土它是空气么?
家在农村的筒子应该有这种生活经验,喜欢拿化肥袋装各种东西,化肥袋材料和纤维素同样的特性,它也是编织的。如果把空袋子放到屋里,可能几年都没事。但是一旦你装上粮食尤其玉米棒子或者沙土,可能没多长时间就从中间某个地方裂开一条口子了,如果幸运,你还可能亲眼看到它裂开……
因为看到高赞古文化爱好者再三解释沙子很细,所以肯定隔绝空气,实在忍不住想纠正,没想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我拉黑了,我应该之前一直没理过他啊,真是滑稽。
编辑于 2022-08-19 15:21・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宁静致远 - 1613 个点赞 👍
我都不稀罕评价这玩意儿的真假。
我就当他是真的,一万年前的草编篮子,六千年钱的铸造货币,多珍贵的东西!
可你看他们怎么对待这些“珍贵文物”的?直接两个人大咧咧的抬着篮子走,直接空手抓金属货币。
还有那粗犷的发掘现场,中国的学者怎么挖东西的?巴掌大的铲子、刷子,都恨不得用毛笔刷走几十立方的泥土。
这主持考察的教授要是中国的,这种学生这辈子都毕不了业!
查看全文>>
炽天之羽翼 - 1194 个点赞 👍
补充点:
偶尔又看了一下这些图,反倒越来越觉得有问题。
看这照片,知道这篮子一万年来保存的形态了吧?
再看看这张,被土完全压住了。
那可以设想一下,一万年来篮子都是这么被土一层一层的重压之下,居然没有任何变形??????
再看这张
空的,我左思右想,一个空篮子,在如此多的土层下压了一万年。居然如此完整。 我本来想问一句,漫长的一万年来,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它不被时间腐蚀,不被重力压垮,历经万年还能如新的?
又是什么样的自信支撑考(挖)古(土)人员敢于把一万年前的文物如此搬动的?
后来一想,可能是是碳纤维的啊,那我不问了。
以下原回答:
不评价,等碳十四。
我记得中国发掘出马王堆的时候,日本美国都跟中国要过马王堆辛追夫人的头发。我们不妨也跟以色列要个篮子的纤维呗。当然中国最后没给,以色列给不给我就不知道了。中国小家子气,以色列可能会大方点也说不定。
另外,我觉得老百姓质疑真假很正常。在讨论中国的时候,很多人指着鼻子教我质疑精神。到了以色列的时候又有很多人指着鼻子指责我阴谋论?我有点蒙,不知道该听谁的。有没有可能这其实是一拨人?
另外欢迎大家搜索一下日本石器时代的文物。看看那些日本”石器仙人”挖出来的现代工艺的残次品石器。
不管别人,反正我对国内发掘出一些超现实的东西第一印象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比如那个战国水晶杯,我第一印象就是这一定是盗墓贼丢在底下的。因为对违反常识的事物的质疑是人之常情!我看那些拼命维护的人反倒可能有问题。
一位知乎网友对我的评论,我自己不敢独享正好放在这共同学习一下。 很多人就是这么优越,没办法。
补充:评论区两种人统一回答下:
一种是表演帽子戏法的不明人士,请不要乱扣帽子,我的确是民,但我不科,你是官科你可以自称老大,但没必要来跟我秀优越。
另一种跟我说水晶杯如何的,谢谢你们了,我只是描述作为普通人的我自己看到杯子的第一印象,并不想评价它的真假。
补充一下日本石器之神的事,详情见下面的链接。这是最著名的考古造假事件。此君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将日本的历史前推到了70万年前。他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他真的是自己打石头的!此君并非专业考古人员,好像都说不上业余,说好听点叫考古爱好者。
而他的发掘出来的石器,证明了日本文明历史的古老,大大激励了日本的民族自豪感,所以立刻被日本政府写入了教科书!但最终因为这个石器之神被拍到了埋石器的视频,他发掘出的石器全是自己打制并提前埋进去的。
编辑于 2022-05-21 19:48・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随意 - 67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正义使者杨主任 - 552 个点赞 👍
篮子能保存很久
但这个篮子……
已经不是保存的久的问题了
而是这玩意不仅整体保持完整,而且光洁如新;
我国古代出土的篾啊、竹编、席子啊,基本都是碎成块的了,因为长时间使用本来就是接触空气及水分的过程,一件藤竹制品哪怕在家里几年都会“糟”,更别说大部分此类物品都非殉葬品,保存条件有限,所以出土的大多不太完整
而且即使能够保存下来,也会在发掘时因为脱离长久的存储空间而氧化脱色——可以参考兵马俑
这个就属于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东西 比如上图这个藤奁,已经完全褪色
而以色列出图的东西,特别不讲究
普通物件用几年都褪色,这些文物放在空气中不褪色,这用的什么黑科技? 比如这个,再比如这次出土的篮子
特别是这次的篮子,埋在土里就算了,我就看了一张图,也没关注在哪发掘,非得强行说发掘环境干燥无水分(据说是婴儿篮?婴儿不出汗?父母接触婴儿的时候一点汗液也没占到框体上?)也就算了
但你至少出来的时候给掉个色(读sai)吧!
都是直接在空气中,连褪色都懒得褪色的东西,比起什么基督教义,我觉得这种避免氧化的方法更值得研究
查看全文>>
言暗 - 55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巨魔与精灵 - 50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谦恭仁厚 - 334 个点赞 👍
植物纤维到底能保存多久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我不太懂所以没怎么关心。但是,土这东西大家都懂,所以我仔细看了看埋住篮子的土。(从其他人的回答偷了两张图)
这明显是沙土混合碎石的土壤结构,在山脚下都是这种土层,但是这种混合土绝不应该自然出现在山洞里!!
所以这些土必然是人工填埋的,从挖掘现场来看怕不是要有十几吨土。
一万年前的古人把篮子放在悬空山洞里我可以理解,但是还不辞辛苦的运来十几吨土埋起来这个我着实不能理解。
发布于 2022-05-21 17:34・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薛定谔的老猫 - 214 个点赞 👍
看了发现篮子的照片,我只能说以色列考古学家不专业。他们直接把1万年前的篮子从土里拎出来,拿着1万年前的篮子在洞口抖土。。
如果是潘家园专业考古学家,分分钟给你搞出5万年前的篮子来。
查看全文>>
昌哥红茶 - 187 个点赞 👍
以色列文物局表示,考古学家也发现一批稀有钱币、一具6000年历史的孩童骨骸,以及一个逾1万年历史的篮子。文物局形容,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篮子。
那上帝创造的世界才不过4000来年,你们到底是信上帝还是信篮子?
查看全文>>
荣辱总虚名 - 78 个点赞 👍
有些民科是怎么混进来的.............
你说这个篮子能存放500年都是一眼假
那请问,我国西部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片怎么解释?纸不比篮子更难保存?
还有下面这个木雕
小河墓地恰好有出土篮子,距今四千多年
洋海墓地也发现了竹篓
为什么这些易腐品能保存那么久?
因为出土地的环境是这样的
而以色列发现的10500年的篮子,其实并不是出土的,而是从洞窟里发现的。它一直被存放在洞穴里,没有外界干扰,而且当地气候极其干燥,所以能存放那么久
以色列是在死海边的沙漠发现这个篮子的,死海边的洞窟是考古界著名的文物出土地,因为其气候干燥,完好地保存下了大量文物
你说以色列年代肯定造假了,不可能那么多年,肯定是国外为了否定中华文明虚构的!
首先,现在文物年代测定技术很发达了,造假好几倍的年限不可能长久逃过考古学家的眼睛
其次,你是没见过我们把木质工具追溯到了多少年前(虽然这个工具原始很多)
从去年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近的考古发现在一通论证后居然证明了中国人是本土起源的
还有答主提到“中国历史都是书写传承,国外都是一个篮子就确立了一个文明”
发布于 2022-06-30 00:53・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远山微明 - 53 个点赞 👍
埃及开罗博物馆门票
上面的都是其博物馆文物实拍
那根柱子是亚历山大港的 庞贝石柱 跟那个堡垒一样都在亚历山大 最后一张是制作莎草纸
卢克索神庙 也挺神奇的 屋顶都没了 雕刻画还在………
埃及尚且如此 你跟我说以色列?
笑死 以色列是什么牛马 犹太人是什么骡马 小偷 强盗 妓女 骗子 流浪汉组成的冥族,拿着个破玩意儿碰瓷谁呢这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渣渣照相技术 请不要在意,也请摄像巨佬指正
编辑于 2022-08-26 18:55・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哎呦哎 - 4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雁阵惊寒 - 3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吕华阳 - 2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荻 生 - 2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毛宁 - 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高山县 - 13 个点赞 👍
问题不应该是为什么会在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发现了这么一个没什么意义的篮子吗?
新闻原文里的考古专家也承认,篮子的发现地点距离当时土地肥沃地区太远了。之前也只是发现了篮子的残片,这是第一次知道篮子的本体长啥样。可为什么是这里?简直不可理喻。这一地区能发现死海古卷,可以用宗教原因来解释。可是这种山洞发现一个保存如此完好的篮子,就好像我去珠穆拉玛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把我家猫砂盆埋里了。古人生产力不发达,但不是傻子。
我勉强解释一下,就是这里其实是某种宗教仪式或葬礼仪式的现场,做工如此精美的篮子应该是礼器。原新闻里说这一地区有很多盗墓者,很可能其他贵重的物品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只剩下这个看起来没什么卵用的篮子。
不过我的这种假说无法解释现场照片反映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篮子保存如此完好?为什么在发掘现场篮子是埋起来的?为什么篮子里空无一物?这次发现我个人感觉乌龙的可能性挺大的。静待后续观察吧。
查看全文>>
野生游民 - 13 个点赞 👍
这事,可疑!
能够大量的挖掘到古物的一般是青铜,陶瓷,玉石,骨头,这种流传久远的。
像那些羊皮,牛皮文化,留下来的少。就像游牧民族相对留下来的都少。
而且挖掘出来大多是因为墓葬,沉船,战争,或者生活生产遗址,一般都是成片的。比如你去景德镇,那边的窑口只要你愿意挖,各种朝代的瓷片都有。
大运河底也有非常多的古物,我收过几件,因为千年古河,随手扔都能扔不少东西在里面,淤积在河底,清淤的时候清出来是合乎逻辑的。
哪里有特么一挖一个,还是个篮子!这也太扯淡了。日本,欧洲造假文物埋在地下挖出来的事,也没少做。
编辑于 2022-05-13 00:1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实话商人 - 12 个点赞 👍
偷坟掘墓?
捡到就据为己有?
这篮子按时间算怎么也算不到以色列人头上呀。
根据圣经的记载,以色列的先祖雅各领导亦曾南下至上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寄居四百三十年,直至公元前14世纪,他们才由摩西领导集体离开埃及,绕经西奈半岛四十年后,由约书亚带领过约旦河回到迦南定居。此时迦南仍为埃及新王国的附庸国。
发布于 2022-09-12 14:44・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代达罗斯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波利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木兰她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