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回答

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说出来的?

乔阿瑟66
406个点赞 👍

毛肯定是说过“一生中两件大事”的话,而且不止一次,吴旭君,张玉凤,叶剑英,都分别有过回忆。

不过民间流传甚广的那个版本:“人生七十古来稀......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这段话是否是毛亲自所说,无法定论。

关于这段话,韩钢考证过出处,有以下几个说法:

(1)王年一的著作,提供了两个时间,一是1976年1月13日,一是1976年6月15日;谈话对象是华、王、张、江、姚、王海容。
(2)胡绳文章,时间是1976年6月13日,但没有提供谈话对象。
(3)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传”,没有提供具体时间,只说“这一年”即1976年;谈话对象是华国锋等人。
(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年谱”,时间是1976年6月;谈话对象是华、王、张、汪等。
(5)于光远笔记,时间是1976年1月13日,谈话对象是王、张、江、华、姚、吴、汪。
(6)民间史料之一,时间是1976年1月13日,谈话对象是王、张、江、姚、华、吴、王海容。
(7)民间史料之二,时间是1976年1月13日,谈话对象是王、张、江、华、吴、王海容。
还有一个说法,据李海文的文章,1993年播出的电视纪录片《毛泽东》,解说词说毛泽东这次谈话的时间是1976年6月25日,谈话对象是华、王海容。

归纳起来,谈话时间分别有1月13日,6月13日,6月15日,6月25日,6月,五种说法。

可以考证的是,6月毛的健康状况已经无法做到表述完整的句子了,所以讲话在6月的说法可以排除。

还有,这段讲话最初在民间流传且发行过油印本的时候,毛还健在。也就是说,如果这段话非毛本人所说,那么散播者极可能会受到“伪造最高指示”的指控。

所以,这段讲话只能发生在1月13日,而当时在现场的见证人如今均已作古,于是这段讲话也成了一个永远的历史公案。

韩钢对于这段历史公案的判断是:

张玉凤回忆,毛泽东在去世前不久,常常背诵庾信的《枯树赋》,情绪是很悲凉的(54)。事实上,这种孤独和悲凉很早就开始郁积了。据参与过为毛泽东标点和注释古文的朱永嘉说,1974年5月,毛泽东指示标点和注释5篇六朝古赋,即庾信的《枯树赋》、谢庄《月赋》谢惠连《雪赋》江淹《恨赋》《别赋》。(55)这些古赋多表达生离死别和背井离乡,格调凄凉哀婉:“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枯树赋》)毛泽东读古词,兴趣本来是“偏于豪放”(56),晚年却一反往日兴趣,对苍凉凄婉的词赋更为钟情。无怪乎朱永嘉当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57)。1975年,毛泽东向身边工作人员念过两句古诗:“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58)诗句出自清朝诗人严遂成的《三垂冈》。毛泽东晚年常常落泪,这是他身边工作人员多次忆及的。张玉凤就说过:“主席晚年常常泪吟《史记》汲郑公列传中的一段话:‘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59)。“泪吟”恐怕与贫富、贵贱无关,而关乎生死。倒不是他怕死,而是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他终于发现理解“文化大革命”的人还是少数,担心其身后“文化大革命”如何延续,他开创的革命事业能否传承?“曲高和寡”,前途堪忧!到1976年1月,这种孤独和悲凉已经溢于言表。在这种心态下,毛泽东讲出那段“两件事”的谈话是有可能的。
编辑于 2023-10-02 17:36・IP 属地河南
Xxxxxx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