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东德对西德没有一点优势吗?

楼外楼
1200个点赞 👍

东德武德充沛,东德政府对波兰发出二战以来最具震慑力的战争警告。而在民间,东德民众殴打、杀死苏联驻军,东德妇女们在超市里对苏军家属们大打出手,揪她们的头发。在意识形态战场,东德也公开叫板和批评苏联,禁映苏联的电影、杂志。

1987年和1988年,两德分别发生了一起震惊一时的命案,东德的社会青年们对苏联红军大打出手,并围攻苏联军营。而西德却让一个区区南斯拉夫人血洗警察局,大丢日尔曼人的脸面。

东德的事件发生在西北部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路德维希卢斯特,因为靠近华约与北约对峙的前线,长年部署着苏联重兵。虽说冷战以来,但凡两约集团在边界上闹点冲突摩擦,吃亏受气的一方总是北约,而苏军则次次逞威风占便宜。

但不知为何,东德当地人却并不把苏军放在眼里,非但不友好,按西德《图片报》的说法,东德民众对驻德苏军怀有一种“长期被抑制的愤恨”。东德的社会青年们总想找机会揍苏联兵一顿。

这年6月初夏,一些苏联红军士兵闲着没事,跑到镇上的夜总会寻欢作乐,几杯酒一下肚,便盯上了东德的妹纸子们,于是有大兵便上去拉姑娘们跳舞。不知为何(当时还算左倾的西德《明镜》周刊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两边起了冲突,因为都年轻,脾气火爆,群起开片,附近的苏联军警一看动静闹这么大,也气急败坏的冲了进去,也被一块揍了,事态越发失控,因为东德小青年人多势众,苏军一方吃了大亏,两名苏军战士被活活打死。

占了上风的东德人还不依不饶,当地青年们群情激愤,越聚越多,干脆一不作二不休,开始围攻苏联军营,用雨点般的石块“慰劳”苏联红军。冲突越闹越大,最后东德当局出动警察部队厉行镇压,抓了20人,一直拖到8月也没放出来。因为资料的缺失,东德当局如何处理最后如何不得而知。奇怪的是苏军一方却非常克制,也没有严肃追究。这可能与当时处于戈尔巴乔夫时代有关,因为过去几代人留下的积弊,苏联内政、经济、外交上搞得一团糟,政风不得不变得宽缓、开明、温和起来,这大概是克制的原因吧。 (法新社援引《明镜》周刊报道,1987年8月9日)只是,这种克制导致了事态的愈演愈烈,伴随着东欧剧变,东德民众对外国人,特别是对苏联、波兰人恶行不断。在东德的帕瑟瓦尔克和菲尔斯滕贝格两城的超市里,东德妇女们群起扑向苏军的女家属们,下手狠毒“撕破了苏军士兵妻子们的衣服,揪掉了她们的头发并把她们的鼻子打出了血”。(《图片报》1989年12月3日),最终苏、德方面联合出动军人干预,才算制止了事态。苏联人好歹有驻军镇场子,波兰人就更惨了。因为他们的国家身份,波兰人在街上常常受到无理阻拦、骚扰,甚至被拘留,被剥夺护照。想进东德的商店,会在入口处受到歧视性盘查,在餐馆里,付钱也不会有人答理,无法吃到饭,人身财产也得不到保障。因为情节恶劣,东德驻波兰大使不得不上了电视台,向波兰全国人民道歉。

相比于好斗而粗野的东德,那个西德就不怎么景气了,1988年春,西德上巴伐利亚州的警方因为瞧着一个南斯拉夫入境人员不对劲,怀疑他藏有武器,便对此人进行了搜查。谁知这个37岁的怒汉火气爆棚,反手就打上门去,灭了这个小破局,杀了3个西德警察,打伤1人。在富庶宁静的西德造成轰动,西德武德之衰可见一斑。(德新社,1988年3月6日)

而在政府层面,东德当局的好斗本色也是华约里边很突出的一个。

积极响应老大哥号召出兵捷克先不说。东德跟波兰一直为了领海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东德声称对于德国传统地区什切青(战后按苏联要求割让给波兰)拥有领海主权,双方一度剑拔弩张。

到了1980年,波兰发生大事,波兰民众在新生的反对力量团结工会带领下抗议食品短缺,也反对苏联的那套模式,罢工、罢课、骚乱、反苏、要求盖莱克政府下台的示威,在全国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国际上盛传苏联可能会对波兰动武。而边境上,也确实蹲着二十多个苏联师在整装待命。但波兰老百姓不以为意,因为强烈的敌对情绪,他们并不害怕与苏联的战争。一向强硬的勃列日涅夫也慑于这一点,对干涉波兰下不了决心---苏联背后已经有阿富汗、中国战线、支援越南对抗中国、在非洲支持古巴用兵这几个大坑了,再跟波兰搞起来,只怕在红色欧洲引发连锁反应。

就在此时,东德政府决定“公报私仇”, 领导人昂纳克公开发布警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能对人民波兰的命运漠不关心”。不知为何,不畏苏军的波兰社会,却对西邻红色德国人的警告表现出特殊的忌惮。

法国《费加罗报》注意道:“他的讲话(在波兰)特别激起了一种强烈的不安之感。因为,这次讲话无可争辩地是………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最露骨、最可怕的干涉。这是华约成员国的一位领导人第一次发表措辞强硬的讲话,它使人遗憾地想起了1968年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人们曾经听到过的那些话。因此,人们是以何等严肃的态度来理解此间所听到的讲话的。”(《费加罗报》1988年10月15日)

华沙,人们又好像有了类似1939年面临希特勒入侵的威胁那样,开始惶惶不安。坊间散布着各种谣传,连工厂和汽车上人们都在窃窃私语,谈论着被东德入侵的可能。

最终波兰危机以政府和民众各自的让步与克制得以和平解决。而很难说东德的威胁姿态没有对事态的平息起到一定作用。

昂纳克不仅对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如此,对苏联老大哥的“新思维”的一套也越来越抵触。由于戈尔巴乔夫提倡公开性和仿照西方经济,改革僵化的旧体制,引发了东欧各国的社会震动。东德政府越来越感到统治的根基开始动摇,昂纳克敢于公开批评和抵制戈尔巴乔夫的一套。

88年,东德公开禁映5部苏联影片,以此制止苏联改革的潮水在东德的蔓延。在被禁映的影片中,《题材》和《政治委员》两部影片曾获西方的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学龄儿童的游戏》一片则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奖。这些苏联电影都是“新思维”、“公开性”思潮的产物,其中有的主要描写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的故事,都令昂纳克不安。

不仅如此,昂纳克被苏联《旅伴》月刊的文章弄得勃然大怒,因为刊文对斯大林持极端否定的态度,特别是指斥斯大林时代一系列的大清洗。东德政府大批苏联杂志“不利于加强德苏友谊,反而在歪曲历史”,立即禁止《旅伴》在国内的发行,这也是东德成立以来,第一次敢于禁止苏联杂志和电影。

只是,苏联已即将解体,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叫板老大哥的强硬作风,最终只是东德政府关门前的绝唱。

罗有锣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