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放在历史上看,也就一般,算不上什么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甚至“扬州十日”的攻防两方都没有大规模吃两脚羊的记录。
于五月,达令羽林卫指挥使张焕哨庆阳,元守将张师道埋兵击之,遂退。是月,整兵再攻之,城在山上,坚拒不克。城中水穀俱绝,互相杀食。饲马以松柏屑,人用黄泥细者以人油炸而食之。至八月十五日,达令各卫将士上下穿地道以攻之,城中不觉,师道方力战间,城中地透军出,遂克之。羁其守将,屠其男子,纵掠妇女,擒师道于一百八渡,斩之。——《皇明纪事录》
甚至可以说,清军在征服天下过程中吃两脚羊的记录要少于朱元璋征服天下的明军。
天兵(明军)至西州来者,火四郊而食其人,吾之龟巢与先旧宅倶烬矣。——《龟巢稿》
从西方传教士的第三方记载来看,很显然,明末清初,满人在德性上是要普遍性强于当时的明帝国军民的。
西方传教士笔下明末东亚内陆地区饱受秦制荼毒的民众:


西方传教士笔下的八旗:



西方传教士笔下清朝统治下的广州:
鞑靼官员的平易近人,与审结案件的迅速公正,迅速赢得了南方诸省的称赞与认可;前明的汉族官员出行时,排场非常大,经常要清道,所有百姓肃立在两边,不许有声音,而且汉族官员往往喜欢坐轿,旁边的随从阵容庞大;而满洲人对此则表示轻蔑和嘲笑,鞑靼人认为只有女人才坐轿子,他们训斥这些前明的汉族官员,告诉他们他们应该将自己的轿子让给女人去坐,男人坐轿是可耻地,鞑靼人出行没有排场,也不清道,即使贵为广东总督的鞑靼高官,也仅是自己骑马,带几个随从,在广州城内巡视,他们并不避人,也不怕别人参观,在集市上,鞑靼高官迅速接纳汉族平民的申冤,公正地,迅速地判决案件,这让那些常年习惯了的汉族平民感到新奇和感激,他们开始认同鞑靼人的统治,认为这要比他们同胞过去的高高在上的统治要强得多。
甚至在当时人郑成功看来,与清帝国争夺福建都只是“私利”,真正的千秋大义是杀光趁着“天下大乱”趁机上桌的老鼠。
为此,他力排众议,处死了暗杀了他头号敌人、清帝国闽浙总督陈锦的陈锦贴身男仆。

满人征服中原的本质是以自己更高的德性注入到已经被秦制折磨了2000年,早已经变得“费拉”的东亚内陆地区民众群体。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那样。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遂能创空前之世局。
明清交替的实质,不是清朝灭了明,而是清朝救了明。
清朝八旗对汉人的蔑视,不是出于种族主义的,不然吕留良的孙子绝无可能成为正红旗的正身旗人。
苏州民女出身的陆氏也不可能被清高宗乾隆册封为贵妃。
清高宗也不会传位给有一半汉人血统的嘉庆。
八旗对汉人的蔑视类似于中世纪西欧封建诸国对东罗马帝国的蔑视。
这是一种德性上的优越感。
编辑于 2024-12-15 11:15・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