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知道大部分网友喜欢以BBC打上灰色滤镜来阴阳怪气BBC污蔑抹黑中国,但我想请各位来看看这两张图
这一张是BBC主页上关于李子柒的报道:

这一张是李子柒视频的画面:

说实话,除了画质方面有问题外,我看不出BBC给画面打上所谓的灰色滤镜,也许各位网友火眼金睛,能够分辨出BBC灰色滤镜的浓度,整体的色调就是这么昏暗的,我视力不好,不如各位慧眼识丁。
不过我觉得滤镜不一定是BBC打上,也许一些人的眼睛里就有滤镜了呢?
有人讨论说是当初环球时报还是其他的什么报道说文章内容打上了灰色滤镜,而不是说什么图片打上灰色滤镜,不得不说环球时报很会玩文字游戏。
那么我们来看看,环球时报的文章是怎么写的:

环球时报说“从第一段开始,BBC就在不断地给李子柒这么一位中国民间的博主打上“中国政府”的标签”。
但是BBC前面一大段都是在介绍这个李子柒这个博主的发展过程,以及为何停止上传视频的原因。并没有从第一段就开始了说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所以说所谓第一段开始本身就不成立的。然后我们来看环球时报第二段:
说她能做大是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许可”
这句话的逻辑是李子柒之所以是能做大是因为政府帮助他宣传,有背后政府的输出,但是这句话说得很模糊,意思是BBC说李子柒是国家媒体的宠儿的一种翻译和解释

你是想说我认同这上面的观点?不不不,BBC的逻辑是李子柒的视频很火,甚至能吸引到新华社等官媒去采访,认可了这个李子柒的影响力,因此称她为国家媒体的宠儿。而环球时报的逻辑是,李子柒能火就是被政府所扶持起来的,这很明显逻辑有错误的。
然后我们来看环球时报的下一句:
称她已经成为中国官方对国外的“软性政治宣传”。
软性政治宣传来自于这句话是来自于这一句:

BBC的意思是说李子柒在YouTube和tiktok上很火,但是在中国因为防火墙你用不了这两软件,所以就觉得李子柒的视频有软宣传的性质。
BBC确实是阴阳怪气了中国防火墙的问题,但与环球时报所说的完全是两码事,BBC还只是说人们质疑她是软宣传,而环球时报直接断章取义,说BBC已经认定了李子柒是中国对国外的软政治宣传。
虽然BBC这个“人们”的含金量确实也不高,或者说可信度很低,反正看她视频的时候没多少人真在乎这个的。但环球时报直接上来一句认定了BBC的话,就感觉比BBC还要断章取义了,只能这就是当初报道萨达姆为何不慌的环球时报,确实挺让人佩服的。
最后是环球时报所说的BBC的话:
BBC却宣称李子柒的走红“掩盖了中国乡村贫困衰败的真实面貌”。
而环球时报自己也转述了原文的话

意思是她的视频还转移了人们对中国农村现实的注意力,农村比繁华的城市更加贫穷,更加古老。
BBC后一句话“农村比繁华的城市更加贫穷,更加古老。”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农村难不成还比城市富裕了,更加新颖了?拿发展城市干什么,都下乡去农村算了。
但BBC的前一句话问题也有:“她的视频还转移了人们对中国农村现实的注意力”首先李子柒在国内影响力远远不如国外的影响力,还不至于能让人知道完全不知道农村是啥样的,BBC应该想说的是国外的观众,颇有放嘴炮的嫌疑。
但与环球时报所说李子柒视频的走红“掩盖了中国乡村贫困衰败的真实面貌”也有断章取义的部分,BBC是将农村与繁华的城市作对比才说古老贫穷的,可没直接说中国乡村贫困衰败的,掩盖了真实面貌和转移注意力其实也差不多,BBC也确实在这方面有阴阳怪气的部分,也算是环球时报少数说对的地方。
从整体看下来,BBC这篇报道确实有部分开嘴炮阴阳怪气,比如农村真实情况,李子柒到底能不能有影响他人去转移现实的注意力等等。但前半部分是在介绍李子柒发家的过程,后半部分是在说李子柒最新的情况。夹杂私货算少数了,这里不多说了。但环球时报断章取义的地方也有,也有少数说对的地方。
不过无论这报道怎么看,他都是用英文写的,无论怎么看也不是给国人看的。至于你们觉得是灰色滤镜,还是如何的,就看你们自己心中想法了。
另外说一句,我记得官媒似乎采访过不少网红,比如影视飓风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