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如何评价沈逸?/我从西域来/
110个回答

如何评价沈逸?

匿名用户
6938个点赞 👍

最近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

微博196万粉丝、宣扬同性恋的账号【同志之声】,最近被复旦大学的沈逸教授用#微博附注#的方式发起质疑。#微博附注#2023年8月推出的功能,旨在通过用户协作完善信息真实性,减少虚假和争议内容传播。

沈教授认为,该账号的用户名污名化“同志”这个词,建议改名“同性恋之声”或“性少数群体之声”。



沈逸教授的这条质疑微博,被评论1500多次,转发近1000次,几乎一边倒地引发网友共鸣,给微博带来巨大压力。微博顺应民意,对该账号强制改名,招致LGBT群体的反击。

此后,这件事一路发酵,引发了对同性恋被称为“同志”一事的溯源。也就不到50年的历史,脉络比较清楚:

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影评人林迈可在与美国旧金山女同性恋群体交往时,首次以“同志”指代同性恋者,取“同”为“同性恋”简写,同时保留“志同道合”的本义。他认为粤语中“基”(音同gay)-词带有贬义且滥用,故以“同志”作为替代。

1989年,香港剧作家林奕华举办首届“香港同志电影节”,借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政治口号,将“同志”与LGBT群体绑定。1992年,他将美国“新酷儿电影”译为“新同志电影”。此后,用“同志”指代LGBT群体渐成潮流。

目前,台湾省民间有“台湾省同志咨询热线协会”,台北市民政局制作过《认识同志手册》。

大陆2012年修订《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时,收录了大量网络词汇,但“同志”没有收录指代LGBT群体的含义。参与修订的语言学家江蓝生称:之所以没有将该含义收入词典,是因为编委会不想提倡这些东西,不想聚焦这些东西。

外网上,对于“同志文化”有一段这样的解释:

在中国,盗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核心的最受尊敬的头衔之一,使得中国同性恋者有能力破坏政府的审查和镇压。

“同志”建立了一种基于中国文化和政治历史的本土社会身份。“同志”现在最常与同性恋联系在一起。尽管如此,该词仍然与建立平等社会的革命意图产生共鸣,并经常在国有媒体上用作共产党官员的称谓。

同性恋的双重含义突出表明,虽然这个词可能特指同性恋群体,但它也隐含地指所有中国人。




以上就是“同志”指代“同性恋”的由来,以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大家细品。

言归正传,那个【同志之声】不满被强制改名,不断申诉和修改用户名。经过一番拉锯战,该同性恋账号目前用户名【骄傲声浪】,但是目标和宗旨照旧。



这个【骄傲声浪】是LGBT文化的重要推手,其背后的龌龊故事一箩筐,应该严打才对。今天先按下不表,只讨论其如果被禁用“同志”,该用什么称呼。

微博网友@龙在哪里 提出一个天才的建议:


“议员”替代“同志”


琢磨了一会儿,就对这个可能载入史册的主意拍案叫绝,五体投地,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插个话:“同性恋”这个说法也不对,涉嫌美化疾病,科学上应该称为“恋同症”,归类到精神疾病。只不过医学界在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将恋同症去病化了,但却在科学上双标了。

对【同性恋=恋同症】做了严密的科学论证,也该载入史册。详见:同性恋可治可弃,不许说没病,这不科学 不服来辩!

以下是@龙在哪里 的建议正文(略有修订):

被平台方强制更名,很多同性恋朋友对此感到困惑,不知当“同志”一词被人民收回后,该如何称呼自己,才能在日常交流与社会活动中自信发声、不致尴尬。

对此,我深表理解,感同身受,特此真诚建议大家尝试使用一个新的替代称谓:议员。



议员=壹圆=1和0

“议员”一词简短易记,却寓意深远,可从五个方面传达出同性恋群体的身份自豪与社会角色:

1. 参与公共话题,发声建言

“议员”在中文语境中自带“参与公共议题、发声建言”之意,与西方 LGBTQ+ 社群积极争取政治话语权的努力相契合。

2. 被议论的双关意味

“议员”谐音“壹圆”,即1和0,代表了男同里的两种角色,体现了该群体的诙谐与幽默,符合当下亚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了广大议员们的生理利益。

“议员”还巧妙地暗含“被议论”的含义,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社会对同性恋话题的关注与审视。

3. 平等发言的象征

“员”字寓意每一位群体成员都是平等的社会主体,拥有同等的话语权与参与权。

4. 尊称意味,彰显无惧非议

作为尊称,“议员”强调我们不惧非议、勇于表态的姿态,折射出群体内心的坚韧与自信。

5. 国际语境易于理解

“议员”与西方政治体系用语相似,有助于国际媒体一目了然地理解中国同性恋群体的社会参与地位和权利诉求。

综上,使用“议员”一词来替代“同志”,不仅在语言层面更具张力,也能为群体赢得更高的社会关注与尊重,增强我们在公共领域中发声的自信与影响力。

希望这一提议能够帮助每一位朋友在交流与社交场合中无需再为称谓所困,更加坦然自信地表达自我。

以上,真诚望大家采纳。

微博大V@奶霸知道 也是操碎了心,立即为议员群体特别设计了专属徽标与旗帜。

“议员”徽标与旗帜均遵循专业设计原则,既保证视觉简洁、易于识别,又蕴含深刻的群体精神与多元象征。

徽标释义:



徽标以汉字“议”字谐音中的“一”与“圆”形相融合,既凸显独特意象,又贯彻设计的统一原则:所有元素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呈现出群体“同心协力、守望相助”的团结气象。

这一构图不仅简洁利落,还确保徽标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都具备极佳的辨识度。

旗帜释义:



旗帜采用竖版“星条”布局——每一颗星代表一类LGBT。在美国,LGBT群体有97种性别之多(详见:美国的97种性别都有啥?你能想到怎么分吗?)。这些星,就象征着LGBT群体的多样性和并肩前行。

红、白两色竖条交替排列,既保持了整体的节奏感,也遵循了北美旗帜学会提出的“简洁易识别、寓意鲜明”五大原则。

红色条纹:象征热情与活力,呼应群体的奔放与自我表达。

白色条纹:代表纯洁与自尊,凸显群体内在的高洁追求与仪式感。

这一配色组合既在视觉上产生强烈对比,又在情感上形成互补——红色唤起激情与勇气,白色传达纯净与尊严,共同勾勒出“多元并存、希望共赴”的整体意象。

通过上述设计说明,“议员”徽标与旗帜既具备美学统一性和符号辨识度,也深入契合群体自我认同与社会诉求,兼顾视觉冲击与深层意蕴。


点评:

语言文化是活的,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创造者。恳请大家在今后的语言文字里,使用“议员”替代“同志”或“男同”,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同时,让“同志”一词,恢复其红色的、带有民族记忆的原意吧。



“议员”一词发明出来后,网友们以近3000次转发表示支持,很多微博大V转发明示态度。



网友们都开始活学活用了,你呢?



我从西域来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