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沈逸真是个人才,我都想请教一下他是如何大段大段照搬其它文献,不少段落一点引用标注都没有,还发了C刊的。











以下是片段对比部分:








附录·剽窃的定义和典型的两种情况
剽窃是指将他人(或自己)的工作或科研成果等(含:文本、图表、影像、及思想创意等)不做任何透明归属标识,直接当作自己(新)的工作或成果信手粘用表达的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为学术不端的一种表现形式。
1 自我(或团队)抄袭
复制自己(或团队)已发表的成果,未做任何透明标识,再次当做新资料(或成果)发表,归为此类。
规范指南:界定重复内容的性质,要求作者透明归属标识并进行修改,情节严重者可以退稿
2 粘粘贴贴或文字抄袭
未做任何引用或引号标识,将他人已发表的文字或段落直接粘粘贴贴当做自己的文章组成部分再次发表的行为,归为此类。
规范指南:要求作者对引用文字与段落内容直接做引号标识。
题外话
唐世平教授比沈逸大九岁,在16年沈逸走下坡路的时候,唐世平完成了四本英语专著,学术巅峰期比沈逸长十年左右,且沈逸学术巅峰期也无法和唐世平较量,三位重量级复旦教授,唐世平,倪世雄,沈丁立,他哪个比得上,唐世平一几年被提名卓越学者,干掉老牌学者直入第七。沈逸的论文,综合影响因子只有四个过1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国际安全研究》、《大数据》,基本都是18年以前发的,这篇2020年发的C刊35%是抄书,以为只要我抄书,查重查不出。也就是说,沈逸这两年转行恰饭以后……呵呵。
另外,不要以为写内参的人凤毛麟角,双非院校的教授不少都写过内参,只要有渠道就可以传上去。问题在于,是屡次被肯定性批示过,还是借你喇叭一用(参考某带鱼),还是看都不看就丢废纸篓里了。
总而言之,沈逸之所以能够被自卑而充满慕强心理的粉红视为偶像,是因为他利用了两个信息差:
1.高校教授的水平不是标准化的。根据中国特色的学术KPI制度,选择充当肉喇叭,在一些非学术性的“重点报纸”上发表文章,参与某些特定领域的投机,也可以作为学术绩效。
2.由于受众的英文水平和查找真相的能力有限,就非常容易被蒙蔽和欺骗。
灌肠者网这种中国的布赖特巴特兴起当然是有原因的,原因我就不赘述了。
沈逸即便是在他自己的领域,视频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也是陈旧的信息堆砌式的评论。当代国际政治研究已经转向实证,沈逸给公众造成了对该学科严重的刻板印象,以为是个出租车司机都能来混饭吃。如果沈逸的粉丝真的想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建议去B站上搜索唐世平老师的方法论课程,而不是听出租车司机侃大山。
关于沈逸视频中存在的事实错误,知友
的回答中已经揭露地很清楚了,我认为大家需要感谢他付出时间来捍卫事实和真相。对沈逸及其粉丝的忠告
能不能不要天天像个懂王一样插足其它学科用该学科三四十年以前的分析框架看问题?做过定量和实证研究吗?引用个维基百科很厉害吗?你们哲学学院的郁喆隽之前说过的话我一直觉得很不错。
如果你大一,引用维基百科不是错;大二引用维基百科不值得鼓励;大三应该知道顺着维基百科去找资料;大四或许可以尝试对照维基百科中英词条的差异;如果你研一,那么可以找找维基百科中的错误;等你博一,那么请开始写自己研究领域中的维基百科词条。维基百科不是请客吃饭,不能坐等共产主义实现。
请不要假装自己懂了100%,让粉丝以为他们也懂70%。
文末彩蛋:沈师思想蜕变初探



附录
感谢知友
归纳的逻辑谬误一览,可见贵乎上还是有很多主流用户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本人没有义务去教导读者如何形成逻辑思维。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逻辑谬误,希望犯过这些错误的人感谢这位答主浪费宝贵时间来答疑解惑,以后切勿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