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大家都没弄明白一个道理,内亚史观虽然让汉人感觉非常不爽,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一种“进攻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防守的民族主义”。
内亚历史观有很多版本,比如满民族主义或者蒙古民族主义,又或者最为恶心又最为无聊的泛突厥思想。但其表现千差万别,核心却只有一个—-“内亚可以稳固统治和改变东亚或者西亚的农耕民族”,但“东亚不可能稳固统治和改变内亚的游牧民族”。
翻译成人话,其实就是汉人早在南北朝就玩烂了的东西,所谓“胡虏无百年之运”“中国之地必中国之人治之”。惟一不同的就是对象正好反了过来,汉人等农耕民族被当成内亚民族眼中的蛮夷胡虏加以排斥。
虽然内亚历史观天天吹嘘古代出身于“蛮夷”的游牧民族王朝,但是古代蛮夷王朝真的有多少内亚主义的思想,真的带着多少内亚成分呢?
比如帖木儿帝国,出身是蒙古巴颜鲁思家族,但他们到了中亚就入乡随俗的学起了察合台语,以至于被还在坚持说蒙古语的东察合台蒙古人叫做“察合台人”。他们到了波斯和印度,就认真的学起了波斯语,甚至娶了印度的公主。他们在乎过自己的“高贵”的内亚成分消亡过吗?在乎自己丢掉了蒙古人的习俗吗?恐怕没有,帖木儿家族的君主,莫卧儿皇帝胡马雍坦诚的说过,蒙古人文化落后,纵然有黄金家族之名,“其名犹恶”,不足称道。
那个时代的内亚出身的游牧民族及其君主思维是健康的,思想是正常而且干净的。他们可以很坦诚的承认自己的落后和野蛮,敞开心胸拥抱世界。
而目前的内亚历史观者,其实不过是一群胆小又扭曲的灵魂罢了。比如说满人的内亚历史观者,他嘴巴里面永远是“满清天下无敌打败准噶尔”,但是他永远不会承认满人文化的落后,和帝国覆灭后被民国汉人反过来征服的历史事实,还有东北目前主体民族是汉族的现实。只会拿自己认为的优点去碰汉人的缺点,以获得一点满足感而已。历史对于他们就是“1644-1840”,他们甚至承认自己被太平军和革命党打败征服,去回忆着一段段历史的勇气都没有。
而历史上的满人真的就和目前满内亚主义者一样吗?根本不一样,他们在精神上并不猥琐也不弱小,相反是可敬的敌人。《父子同侍乾清门》里面满人富察阿巴力翰说“只有懦弱的人,没有懦弱的民族,如果不是依靠山东汉人的读书人出谋划策,山西汉人的商人去提供物资,西北绿营征战四方,满人是不可能占领蒙古新疆的”。
“汉人的武术比我们好,满人和蒙古人一样只会硬碰硬,汉人却会巧妙的使用巧劲和力道”。富察并不是说假话,他真的给自己儿子找了汉族武师。
在胡人真正强盛的时代。胡人并不自大也不狂妄,反而有一种可敬又值得警惕的谦虚与坦诚,有敢于承认自己落后的勇气。
而今天的内亚主义者看起来狂妄,其实内心自卑而且卑微。泛突厥主义者天天说别的民族有突厥血统,比如李唐被突厥影响了,什么佛祖有塞种人血统是突厥人。什么都是他们的,可是他们真的有勇气去学习唐诗,去了解唐代汉人的文化吗?去了解一下目前印度的民主选举制度如何运作?他们没有勇气,他们不敢,害怕学多了就被汉人或者印度人同化了,就再也不“突厥”了,这个时候,唐朝和佛祖又完完全全是汉人和印度人的了。说白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也不理解那些被他们碰瓷的文化,碰瓷的意义不过是安抚他们自卑的心,增加一点无所谓的没来由的民族自豪感罢了。
说的清楚一些,内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防守的民族主义,在本民族完全落后的情况下,刻意强调自己民族在历史上的某些优点,以维持自己的心理优势,不被对方民族同化罢了。它本质上是一种神学,最终不过是死路一条。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民族没有一个是内亚民族,内亚民族从来没有创造过任何一种影响世界的文化,他们如果要进步,就必须抛弃内亚的文化因素。如果要内亚下去,则是永远落后死路一条。
因此我和很多人不一样,作为汉人,我不在乎胡人有内亚主义,我甚至不会打扰他们在小世界里自嗨意淫。想要落后我难道还拦着吗?
我真正的在乎的,是一小撮汉人也有本质上和内亚主义一样的扭曲又懦弱的思想。把偏安当美德,把懦弱当传统,自以为北方汉人沾染了胡人气息不干净,而自己却又只有百越认同没有汉族认同,甚至连黄帝陵在陕北都不知道,连德意志民族发源地在西边并不是柯尼斯堡都知不知道。每天活在和满人的二次元斗争中,自认为穿上汉服汉族就能复兴,而逃避现实不想解决人口问题或者西域问题,这种和内亚主义几乎是孪生兄弟,满蒙习气十足的“外亚主义“又有多高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