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没有多少人真正走过50公里,巧了,我真走过。

所以我来简单聊聊走50公里的实际感受。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在5公里/小时左右,因为算上中途必要的休息时间(每次休息5-10分钟),不太可能比这个速度更快。
如果你前期走的更快,后期身体的疲劳程度也会加重,你会掉速,实际上是一样的。
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你需要不停的且不掉速地走10个小时,算上每一小时5-10分钟的休息,至少要不停的走11个小时。
注意这是几乎全程不停地走11个小时,显然没有运动基础的且负重的人是很难坚持的。
我是有运动基础的,半马21公里可以跑进一小时50分。

以我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基础来说,连续步行11个小时,身体各个部位都会出现不适。
前20公里轻轻松松,从30公里开始,脚步关节、腰部关节都会出现不适感,但依然可以坚持。
达到40公里,全身因步行产生摩擦的部位,比如腋下、两腿内侧,甚至两片屁股间都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走到接近50公里我甚至频繁怀疑以上部位是不是磨破皮出血了。
达到50公里后,我几乎寸步难行,字面意思上的寸步难行。此时我所在的位置距离我出差所住的酒店仅有1公里多(不到1.5公里),但是我毫不犹豫地上了出租车。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不能用10公里的步行体验去推测20公里的状态,更不能用20公里的体验去理所当然的推测40乃至50公里的状态。
这种想当然的类推不仅在步行、爬山等运动上是不成立甚至危险的,在其他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中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这么简单类推。
很多行为一旦持续的时间达到一个临界点,它会陡然产生质变,各种问题会在这个临界点之后纷至沓来,而没到这个临界点之前你完全感受不到甚至想象不到居然还会有这样的问题。
标黑字的这段话是我一点点小小的人生感悟,仅供各位大学生参考。
发布于 2024-11-13 14:15・IP 属地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