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差的,东亚范围内排第二没问题,只是和后金不在一个等级上;
天启年间的奢安之乱,奢崇明率步骑两万人突袭重庆,随后西进包围成都,成都守军仅两千人,奢崇明从天启元年十月围攻至十二月,不克;随后明将侄翼明率兵4000、秦良玉率兵6000驰援,大破叛军,随后明军一路追击叛军至奢崇明的大本营永宁,永宁、水西两部被俘杀四万余人,属地尽失,最后逃亡水西。
天启二年安邦彦起兵反明,率叛军数万人围困黔中首府贵阳,贵阳城内兵不满万,安邦彦从天启二年二月围困到十月,屡攻不克,最后被明军大败,逃回水西;随后安邦彦屡次兴兵内犯,皆被明军击败,先后被斩杀数万人,战至崇祯三年春,安邦彦遣使请和,叛乱结束。
其实安邦彦、奢崇明拥有的势力是不亚于杨应龙的,而西南明军的精锐这时候都被调到了辽东,留守的二线部队依然能压着西南土司们揍,甚至内地的农民军,明军在崇祯十四年增兵松锦,内地的军事、财政开始崩溃前,基本上也是按着揍的,明朝发愁的只是抓不住李自成和张献忠,绝对不是打不过他们。

崇祯九年,孙传庭在子午谷大破闯军,生擒高迎祥;
崇祯十一年,洪承畴、孙传庭在渭南再破李自成,李自成仅以十八骑逃入商洛山;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还在玛瑙山被明军的左玉良击败,仅以千骑突围;
实际上一直到崇祯十四年九月的项城之战前,明军的主力部队在农民军面前也是没吃过亏的。
但是到了辽东战场,画风完全就变了:
萨尔浒之战,明军马林部就地防守,半日被后金击溃;
沈阳之战,明朝守军两万左右,一日便被后金攻陷;
铁岭之战,明朝守军4000人,半日被后金攻陷;
开原之战,明朝守军三万有余,一日被红金攻陷。
可以这么说,在宁远之战前,明朝除了袁应泰守辽阳,靠着五六万人的军队坚持了三天时间外,其他的战场无论是野战还是守城,从未有坚持超过一天的记录。而且这些战役中,很多都是明朝提前几个月就知道了清军动向,一直在努力备战的结果,比如沈阳之战前三个月,明军就知道努尔哈赤要进攻沈阳,一直在加强城防,结果还是一天破城。
另外,投降之后的明军战斗力其实也挺一般的,代表性人物便是刘良佐,刘良佐围攻江阴两个多月拿不下来,博洛后来看不下去了,率领八旗军前往江阴,第二天就攻破了城池。
其实明末军队的表现并不算差的,明朝当时完全是五线作战,西南奢安之乱,广东苗族叛乱,西北有蒙古部落的骚扰,辽东要对抗后内,内地还要剿灭农民,除了辽东持续失血外,其他四个方向上的表现都不算差,直到清军在松锦之战将明军彻底打崩之后,农民军才开始站稳脚跟,能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之前的农民军完全都是被明军追着打,占城根本不敢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