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你可以不相信战线,也可以不相信战报(最近明军塘报各种中小规模胜利就挺火的),但应该相信时间,明军真的战斗力很低下时,不出两年就被灭了
在1642年以后,李自成是平均每一个季度就歼灭一支明军主力兵团,包括且不限于1641冬项城之战,1642春襄城之战,1642夏朱仙镇之战,1642秋柿园之战,1642冬汝宁之战,1643春承天之战,1643秋郏县之战,1643冬潼关之战,1644春进军北京之战等。再加上之前奇袭洛阳,一路不下十次的打击明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攻克了北京城。
但问题是,1642年以前,明末战争有26年呢。。。。
当然这个话题可能有朋友会说了,李自成出商洛山之前农民军还不成气候,明朝其实主要对手就是一个后金,并且一直以来,明朝大规模野战都打不过后金,清军早就可以在历次大入塞中攻破无数州县,如入无人之境,早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了
所以有个问题这不就来了,清军都这样了,这26年都不在关内占地,是心善么?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清朝人力不足,在关内占地是计较一城一地得失,存地失人没有必要,所以也许就是心善。这就要问问成吉思汗了,当初蒙古好像也不比后金人力多多少,就那么几十个千户,结果成吉思汗还是从牙缝中挤出了几万骑兵给木华黎经略河北,并且木华黎用了六年左右的时间,的确就把黄河以北大部分地盘给吃下来了。
更重要的是,不开上帝视角的话,1642年后,闯军在中原扩张十分迅速,你能保证这些地盘被李自成吃下来之后,随随便便就能夺回啊?照理说,应该赶紧抓紧时间跟闯军抢地盘才说得过去,结果皇太极仍然不动(只劫掠不占地)
最后,只劫掠不占地的打法,也不是没有成本的,最近很多人说了,优质战马是十里挑一的,清军不断长途迂回,战马必然有损耗,而每次攻城下来不占,精兵也难免有损失(长途迂回可能还有不少非战斗减员的),而男丁和优质战马,在那个时代都是几近不可再生的资源
所以多尔衮杀皇太极虽是金庸小说,我个人怀疑金庸可能还真有些满人里面什么民间传奇之类的信源,可能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连《清史稿》、《清实录》都很明确说皇太极死时无疾。从现在一些档案来看,皇太极其人嘴巴很臭,动不动就骂人,如果把他换成关羽那个场合,早不知道死了几回了。皇太极即位后金人的战果固然有目共睹,但就像上面说的,说破了天,永久地盘也还在宁远之外打转转,要真是李自成的急速扩张导致满洲贵族内部矛盾激化就更喜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