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回答

为何明末军队战斗力如此低下?

副乡长
282个点赞 👍

没粮饷,士兵吃不饱,战马快饿死了。

查一下边军将领的奏报就明白了,实在是发不出钱粮。

宁锦大战前,祖大寿说自己只有四千多匹战马,草料不够,关键是没有豆子。没有足够的豆料,战马是根本上不了战场的。

更坑爹的是,辽东账面上数万士兵,而有铠甲的不到两成,藤甲都是高级货。对手后金,有数万骑兵,而且精锐步兵全副铠甲,打个鸡毛。

养兵,特别是战时养兵很费钱的。骑兵就更费钱。

在宁锦大战前,明军养一个辽东骑兵要多少钱呢?

孙承宗和祖大寿、满桂不同程度的提过:一个骑兵一年军饷等开支约24两,一匹马一年开支约45两。因为一匹战马,一天要吃10斤干草料、5斤细料(豆料为主),而一个士兵一天只需要三四斤小麦即可。

人和马,两者相加一年大约70两。问题这是终端消费,在北方连年大旱的前提下,从南方调运粮饷到辽东,损耗率超过60%。换算下来,辽东一个骑兵加马匹,一年南方开支大概175两。而根据祖大寿等人测算,辽东决战,明军至少需要三万骑兵,一年南方需要多花525万两。另外,辽东还需要步兵八万,按前面的算法,一年一个人需要24两,军饷一年下来也要480万两。这只是驻扎状态,还不包括找蒙古部落买马(一匹马大概16两左右)和士兵修造兵器、铠甲费用。后人推算,辽东如果维持8万步兵(一半配备铠甲)、3万骑兵,崇祯第一年开支就会超过1800万两,此后每年维持在1300万两左右。这还不包括修造城墙等一系列开支。

这么多钱,你把崇祯砍了他也拿不出来。别说宁锦大战那会财政已经崩溃了,就崇祯朝财政最好的崇祯元年,他也凑不出来。

崇祯元年,辽东巡抚毕自肃的亲兄弟毕自严是户部尚书,专门管钱的。结果毕自肃被讨薪的宁远兵逼到自尽,自家兄弟也没挤出一个子儿。

朝廷拿不出钱粮的后果,就是打不了仗。不仅打不了,反而到处给自己挖坑。

登莱之乱,起因就是登州兵饿的受不了了,搞了山东大户王家仆人养的一只鸡而被王家羞辱,最后举兵作乱。

山西总兵带兵五千勤王,在北京跑了三天,一钱银子没发,一斤粮食也没有。最后,饿了三天的士兵直接跳反。

声势吓人的左良玉在武昌屯驻两三年,手下能按时发粮饷的(名义上):大约七八千人。这还是要他去打李自成和张献忠状态下的格外开恩。

南京兵部直辖的临淮卫新编部队,大部分一年军饷只能买两百斤粮食,剩下的全靠军屯和驻地接济。这还是张献忠攻破中都以后,南京兵部在淮北编练的精锐最高待遇了。

孙传庭在陕西倒腾了那么多军屯,核心部队也就四五千能吃饱饭的秦兵。剩下的有点战斗力的,只有跟土匪没两样、靠抢劫为生的贺人龙部,核心三四千人马。

山东刘泽清部,都快把军屯刮光了,加上南京兵部给点面子,但也就养了六千人马。去了一趟河南,还留下了五千人。

疲惫不堪、挨饿受冻的部队能打仗么?

肯定不能。

足兵足粮足饷的明军部队有没有?

有,各军头的家丁。

不管是辽东李家,还是吴三桂,都有自己的家丁。吴三桂打大顺军,打头阵的,就是自家养的上千家丁,待遇是一年20多两银子一个人的口粮钱。

编辑于 2022-10-31 14:51・IP 属地四川
大熊猫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