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家搞运动,一个很特殊的风险,就是拥有和菜到抠脚的身体相比,过于强大的意志力。
大学根本没锻炼过的小肉球男生,为了2400米争奖学金,人生第一次去操场跑1000米以上,娇滴滴的四川妹妹在身后坐一圈再加个油,直接四分配狂飙3公里,整张脸忽红忽白,一看心率全程干到200,属于在鬼门关门口横跳。
长期训练的人群,意志力也过关,但是训练循序渐进不容易出问题。肥宅废柴体能不行,但是心态豁达也不会把自己往死里逼,跑不动就歇了。
而学到抑郁跳楼、坐到腰椎突出、刷夜72小时不睡觉、心率180就很难受了,居然能咬着牙硬跑到200+,还想拿这个心率当有氧玩,在心脏骤停的边缘疯狂试探,也就是做题家能做出来。
体育要么不入考试,要么就只能高分值主科,这是个博弈问题。
高考体育0分:学习14小时,睡6小时,锻炼0小时,青少年体质就这么烂下去就好了。
高考体育通过性考试:学习14小时,睡6小时,考前临时占用休息时间抱佛脚冲分,考前死一批,考试死一批--这种是最可怕的
高考体育100分:学习12小时,每天单拎两小时出来锻炼。
高考体育150分甚至更高:啥文化课?都给我睡足八小时,家长拿小本本记蛋白摄入,睡少了吃的不好都不容易出成绩。
--体育不相信刷夜、不相信72小时不睡觉、不相信趴桌上吊葡萄糖水,想出成绩,营养休息都必须跟上,同样是卷,卷体育比文化课可健康多了。
体能、体脂一辈子巅峰期的一二十岁男学生,1000米都能跑破防,追着个例意外不放,要求降低体育教育标准。那真没任何资格瞧不起,或者说嫉妒体育生。
体育运动就是伴随着意外和风险、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也是孩子们的第一堂生死观教育:出行、饮食、运动等日常行为中,都随时有死亡风险,哪怕躺着不动,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疾病上门--人生就是如此脆弱、向死而生的过程。
小孩跑着跑着摔一跤,磕到路牙,可能就死亡了,但老师也没有资格让小孩不能跑跳。
隔壁日本,也是东亚人,吃的也是碳水炸弹,人家长跑王国,把箱根驿传(大学生200公里半马接力)这种变态难度赛事当春晚看,卷到大学生成绩乱杀国内半马全国记录,跑死大学生的事也不少。
日本中小学也是全口径学自由泳,自由泳是肩臂背驱动+强大的核心进行转体,但凡游过就知道,除非泳姿非常高效,200米自由泳的强度可绝对比跑步1000米高多了。
1000米作为全口径考试的最长距离,是因为这个距离真的健康人稍微练练都能跑。至于身体真的硬伤的,体测免考有60%的成绩,算上加权总分能在80左右,只是稍微拉了一点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