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个回答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一学生跑 1000 米后猝死?

虞禹蒯
2个点赞 👍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跑步!!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跑步!!

更不是所有人都“会”跑步!!

作为一名竞速型马拉松爱好者,我跑1km绝不算费力,甚至用千米体测满分成绩的配速连跑10组间歇亦不在话下——但这个前提是我经过了长年累月的系统训练,对每个竞速距离所对应的难度、风险以及个人的能力和体感有着充分的认知

其实马拉松赛场上猝死事件也时有发生,但这和体测千米猝死实在是不同的概念。毕竟马拉松是极限运动,且参与者多为早已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具备对自己身体和赛事风险最基础的评估能力,亦是主动报名、缴费参加的比赛

而体测的学生党大多都是赶鸭子上架。很多人别说1000米了,平时连回宿舍上个楼梯都大喘气

但这是学生们的错吗?

比起谴责当代大学生体质差,从小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提供体育锻炼最基础的场所和器材、多样化体育锻炼种类的选择以及配套的理论知识学习、循序渐进的锻炼建议……这些是谁应该做的?这些难道不是更加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事情吗??

每当马拉松赛季来临,我们总是警示未经训练一时意气就报名马拉松的初跑者,告诫他们这样脚踝和膝关节很危险、可能导致不可逆伤病的风险很大,建议他们取消报名,下次至少需要经过3-4个月的系统训练再报名才能有效保证安全完赛

但谁来告诉学生们高强度千米测试可能导致的风险?谁来告诉学生们该怎么去制定周期训练计划?谁来告诉学生们该如何分配体能、从而安全稳妥地完成这样一场千米测试?体育老师呢?制定体测计划的校领导呢?教育局呢?干什么吃的??

一刀切懒政主义形式主义横行的体测模式真的该好好整改整改了

编辑于 2023-05-16 10:52・IP 属地广东
竹子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