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什么可以只靠农业就成为发达国家?
- 11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没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以靠采矿和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你之所以会觉得离谱,是因为简中的教育和理论宣传制造了一个“必须靠制造业,必须靠工厂,才能成为发达国家”的谎言。
实际上,如果你去把所有发达国家的GDP,以及就业占比做个最简单的对比。
你会发现一个与简中世界完全相反的现实真相,
“发达国家都是靠服务业才成为发达国家。”
日本成为发达国家,是依靠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指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 经济学家 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 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 国民收入 增加了一倍。 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 到1973年, 国民收入 甚至增加了2倍。 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制造业,工厂是大多数国家,跨越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的重要支柱。
但帮助所有发达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靠的都是服务业,国民收入倍增。
世界工厂,出口,制造业只能帮助国家达到中等收入。
这也是大多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面临的永恒顽疾,廉价劳动力可以快速跨过低收入,达到中等收入。
但接下来,这些国家不肯让国民收入地位增加,不肯发展服务业,不肯创造国内的消费市场,不肯让平民受益,就注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所有发达国家,都不是靠剥削,殖民,而是靠自身成为发达国家的。
所有发达国家,在脱离他国依赖之后,仍旧可以保障较高的生活水平,这才是发达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不靠工厂,不靠制造业,恰恰是真正发达国家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发达,不是靠简中瞎编的剥削,侵略,殖民,抢夺。
澳大利亚,新西兰殖民谁了?反而是曾经被殖民过。
澳大利亚靠采矿,新西兰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恰恰是因为,
正常的发达国家。不是靠制造业,不是靠工厂就能成为发达国家。
而是靠为本国,为他国,为国际贸易,为世界经济提供大量双赢,多赢,成为发达国家。
打压服务业,阻止国民工资增长,以维持长久低工资优势,幻想通过成为其他国家粉碎机,这是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
我很清楚的记得,在我读书的年代,历史书和自然课,都曾反复宣传,“出口矿产资源,出口原材料是落后国家被制造业强国掠夺剥削的典型特征。”
但偏偏,20多年过后,某些制造业强国,反而开始被矿产资源,被原材料国家开始剥削了。
这就是封建思维与现代思维的差异所在,也是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本质区别所在。
发达国家是领先,是前路,是文明,是需要为本国,为他国,为国际贸易,为世界经济提供大量双赢,多赢,才能成为发达国家。
当大多数国家,历史上的中东非洲亚洲,都在拼命出口原材料的时候,
发达国家选择了教育国民,培养国民,增加国民收入,
福特率先培养了美国国民的消费市场,高速改造发展了制造业。
在伟大的福特资本家的带头下,
美国从此与其他剥削,掠夺,残害国民的统治阶级有了文明代差。
美国第一个依靠国民,率先发展了制造业,与其他国家形成了制造业的代差。
此时全球统治阶级普遍还在剥削残害国民,美国世界第一个把国民当财富,这才率先改造,培养出了属于平民阶层的巨大消费市场。
借着这种文明代差,文明先例,美国不靠侵略,不靠殖民,成为了世界第一。
当第二个阶段,全世界开始模仿,抄袭美国,并通过极大的压低工资,廉价劳动力优势。
在这个阶段,美国高成本的工人,享受了高生活标准,高福利标准的美国人无法与低成本廉价工人竞争。
在这个阶段,美国同样是开始转型,大量依赖服务业,依赖文化产业。
于是,这就有了,在我上学的时候,我在书本上学到,“出口矿产资源,出口原材料是落后国家被制造业强国掠夺剥削的典型特征。”
但等到我工作几年,世界变成了,“出口矿产资源,出口原材料的落后国家,开始剥削制造业强国了。”
回到题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什么可以只靠采矿和农业就成为发达国家?”
因为,这就是发达国家,当有些人不要命都要和你卷,想要带你一起死的时候。
离开那些想要把世界,把一切毁灭的群体,不要和他们卷,不要和他一起死。
“他们想要矿产资源,想要原材料,就加价之后卖给他们。”
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初都是有制造业的,
正如美国一开始是制造业霸主,大多数国家都是靠制造业,跨过了中等收入,
但当一群不要命的人开始卷制造业的时候,所有发达国家都不会,也不能去和这样的血汗人卷。
重新回归发达国家,回归文明国家的思维与行为。
发达国家是领先,是前路,是文明,是需要为本国,为他国,为国际贸易,为世界经济提供大量双赢,多赢,才能成为发达国家。
美国从制造业霸主,把自己变成了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甚至开始大量出口石油。澳大利亚,新西兰,都选择了避开卷王,不和卷王拼命,而是去挣卷王的钱。
当不存在消费市场的时候,就培养消费市场,不存在制造业的时候,就发展制造业,当制造业面临廉价人口疯狂卷的时候,就去发展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甚至发展农业,出口农产品和矿产资源。
发达国家是靠脑子,靠远见,靠文明和领先,而不是靠卷。
编辑于 2024-01-05 16:47・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安易 - 3826 个点赞 👍
知乎上的论调永远都是欧美掌握了高附加值的产业,收割了全世界,所以这么发达。澳大利亚作为小弟,也享受了欧美体系的福利。
天朝人有一种独特的自信,承认别人强大的同时,又认为是有其他原因的,通常这个原因都带有别人多么邪恶的因素。【此句因知乎要求已删除】,不承认欧美的优越性。小日本才是儒家谦卑性格的表率,承认别人强,于是积极学习别人强大的地方。
俄罗斯、沙特、澳大利亚这三个卖资源的国家,俄罗斯、沙特虽然家里有资源,稳赚不赔,但是沙特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俄罗斯是一个寡头国家,意味着所有卖资源的钱都进了王室或寡头的口袋。
老百姓没钱,产业根本起不来的。这个道理马克思研究的都吐了...
查看全文>>
为谁零落为谁开 - 934 个点赞 👍
别的不说,土澳这破地方,工人阶级队伍里,工贼的比例比较少
动不动就罢工,上街,游行。去年墨尔本建筑工会还因为工会主席不向着工人,工人们直接把工会砸了,尤其是他主席的办公室。也不管疫情封城,呜呜泱泱就上街了,最后还和警察干起来了(虽然我觉得政府和工会的要求是合理的,防疫相关,但这掩盖不了工人阶级的团结一致和战斗力)。
电车司机们是最狠的,我觉得他们工资已经很高了,工作时长也挺合理,隔三差五就罢工,要求提高工资,不然就不给你干。我就惨了,经常出门上学等车等半天,一搜新闻人家罢工了。
另外一提,别看澳洲土的一p,人最低工资水平全世界第一。
我觉得一些答案里讲分配制度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影响是有道理的,至于怎么争取更公平的分配制度和政策,马克思和毛主席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查看全文>>
pillow - 800 个点赞 👍
澳大利亚不是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的,是依靠矿产成为发达国家的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66%,都是矿产品。
带动澳大利亚经济最近几十年发展最大的服务业产业,是金融业
澳大利亚的金融业是附着在矿产业之上的。
比如,你从澳大利亚买了一船矿,但是付不起整船的钱
澳大利亚的金融公司,从美国银行贷到款,然后帮你吧一船矿送到你的港口,自己看起来,不让你提货
你付一车的钱,提一车的货,最后一船的矿全部提完,澳大利亚金融公司转利息差和服务费。
这就是供应链金融,澳大利亚的金融服务业,主要是这种模式服务于矿产业。
至于有人说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服务业占GDP70%!!!
呵呵
挖一吨矿假设成本1块钱,矿场出来物流,金融、报关各种服务,增值到三块钱,利润赚两块,两块钱利润花出去,最后变成两块钱的消费,经济的本质就是这么运行的。
一块的矿,赚两块净利润,产生五块钱的经济总量,服务业80%,看起来很美啊。
但是,没有这一块钱的矿,就没有两块钱的利润
澳大利亚70%的服务业,如果没有矿业也就是悬浮在经济上的泡沫而已啦。
看问题,不要看比例,要看源头是什么
查看全文>>
allen的管理笔记 - 702 个点赞 👍
澳洲西部的一个基本上只给中国送铁矿的海港,就靠着给中国卖铁矿都能跻身世界前列港口,你说拉一船矿是不是比养殖屠宰冷鲜一堆不值钱的牛羊瓜果好赚钱呢?
而且澳洲的矿太好采了,之前遇到个在西澳工作的华人,反正从各个角度吹了一波澳洲的矿产质量,基本上澳洲的废矿石,只能用来铺路那种,质量都比中国很多地方的矿要高……
更别提澳洲已经是服务业大国了,教育业也是肉眼可见的顶梁柱,没有每年上百万外国人涌入澳洲(主要目的还是学习和工作),然后在澳洲吃喝拉撒,澳洲经济靠卖点矿也是撑不住的。
何况要不是中国日本这么能买,他卖给谁去?
所以也得感谢亚洲经济。
查看全文>>
猫之初性本熊 - 693 个点赞 👍
为什么不能呢?
知道国内人均GDP最高的两座城市是什么吗?
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城市,主要靠挖油炼油。
内蒙古鄂尔多斯,主要靠卖煤炭、羊毛。
第三才轮到江苏无锡,一座工业城市,靠芯片、新能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这三座城市生活水平都不错,至少本地人收入高,不卷,中产阶级很多方面已经比肩甚至超过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了,未来就是中国的澳大利亚和德国,两种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主要卖矿,矿产资源和澳洲护士丰富,其次才是农业。
新西兰也有一点矿产,但主要还是卖农牧产品和木材。
对于地广人稀的国家来讲,这样就已经能让本国足够富裕了。
查看全文>>
夜静魂梦归 - 573 个点赞 👍
今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结构(出口结构)确实已经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结构了。2017年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46.19%,新西兰农业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占比达到50.49%。
但这两个国家以前是靠工业化起家的,在这期间建立的先进的基础设施、教育、法制体系一直存在到今天。所以他们即使现在中高端产业都消失了,他们也依然是发达国家。
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如何呢?
澳大利亚二战时期给英国造了不少工业品,而且建立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等。
汽车工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福特汽车从1917年在澳大利亚成立,到2016年关闭工厂,累计生产了600万辆汽车。
丰田在澳大利亚也持续生产了50多年,2016年10月3日也正式停产。
澳大利亚唯一的本土汽车品牌霍顿汽车,从1948年制造澳大利亚第一辆本土汽车开始,到2017年10月也关闭了所有工厂。澳大利亚汽车工业无法维持的原因,
一个是人力成本太高,
还有一个是和很多国家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导致进口汽车关税很低,无法保护国产。
而本土市场又不够大。
2016年,澳大利亚本土生产的汽车销量总计还有8.7万辆,比起巅峰时期每年15万辆左右大幅下滑,但是到了今年就是零了。类似的问题也困扰着澳大利亚的本土钢铁公司,一年只有三四百万吨的钢产量,只能勉力维持。当然了,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大多是刚需型高价值资源,因此可见的未来,日子还是会过的不错的,问题就在于,以后的长期发展怎么办。
新西兰的工业化道路极其正统,按照农轻重的顺序按部就班,完全靠市场拉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什么能赚钱就发展什么。
西方殖民者初到新西兰,发展的确实是农牧业。因为英国工业革命使农民大量破产、流入城市,1825年又遭逢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穷人生存环境恶劣,频频发生社会动乱,当权者有意将这股“祸水”,引到殖民地去,一来缓解人口压力,二来扩展廉价工业产品市场。英国移民初到新西兰,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不得不挤压当地土著毛利人的生存空间,不是靠花言巧语,就是靠武装掠夺。毛利人远比澳大利亚的土著强悍,他们一方面团结起来,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武装斗争;另一方面,他们当中的少数优秀分子,又努力学习英国文化,提高农业生产率,使被外来白人移民掠夺剩下的土地,农业生产效益倍增。此外,还争取到地方议会的少数席位,使整个民族得以生存。
无论是外来英国移民,还是本地土著,都致力于发展农牧业。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从澳大利亚引进毛质优良的美利奴绵羊,开始大量繁殖,十年之内就变成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羊毛、肉类、奶酪和黄油等奶制品,就大量出口英国。所以,新西兰同澳大利亚一样,农牧业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国际市场的资本主义农牧业,起点比我们今天还要高。新西兰从一开始,就要同身边的强邻澳大利亚进行激烈竞争,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械,这些需求就是工业化的动力。
例如,当时欧洲刚刚发明冷藏技术,英国人把这一先进技术运用于澳大利亚的肉类保存。使澳大利亚的肉类和其它产品能够平安地跨越赤道线,安全运抵欧洲市场。新西兰企业家得知后急得要命,马上派人去学习引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1882年5月,使满载新西兰冷冻肉的“达尼古号”轮船,成功抵达伦敦。此时新西兰的奥塔哥、坎特伯雷和惠灵顿三省,都已经建立了冷冻厂。
1861年,奥塔戈省的图阿皮卡发现金矿,立即掀起淘金热,来自欧洲和澳洲的数千名淘金者蜂涌而至,使该省人口一年之内翻番。进口工业制成品和出口黄金,使税收增加了两倍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公路建设开始起步,餐饮业服务业迅速发展。“淘金热”使邻近数省拥有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又拥有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工业化的步伐因此而加快。“淘金热”之前的工业,主要是面包房、面粉厂、糖果厂、啤酒厂,这些被列入农业。只有少量的缝韧作坊、床垫厂、制砖厂、锯木厂和印刷厂被列入工业。但是淘金热之后,除了上述行业之外,新建造的造船厂、机械制造厂、金属加工厂、建筑材料厂、蜡烛厂、肥皂厂,纷纷建成投产。到了1910年,全国共有工厂3500多家,雇佣工人4.6万人,当时新西兰的总人口才100万。
正是由于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拉动,迫使19世纪末的新西兰殖民当局,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在南北两岛建成数千英里的铁路干线,建成了航运公司,铺设了通向澳大利亚的6500英里的海底电缆,到1911年共建成了48家煤气厂、14家发电厂,还建成了健全的银行网络,数十家银行、数百家支行,为新西兰的工业化,完全铺平了道路。
工业化的一大成果,就是诞生了强大的工会组织,1904年成立全国范围的工人政党——工党,创始人就是工会领袖们。工会运动的一大成就,是在1894年通过《工厂法》,禁止血汗工厂,逐步建立健全劳动福利制度。直到今天,新西兰的社会福利也堪称世界一流。这个国家最奇特之处,就在于既珍视贸易自由,酷爱竞争和创新,又重视福利事业,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于是兼备了美国和欧洲两种经济模式的优点。
20世纪工业化进程加快,特别是二战之后,1978年制造业职工总数达到43万。此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进一步兴起,工业比重才逐渐下降。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雪中莲 - 35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温酒 - 34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净江烟 - 311 个点赞 👍
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这在地球上就不可能实现。
澳大利亚的服务业(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三产业)在2018年占了70%的GDP
制造业6%
农业才3%
我不清楚是谁告诉你澳大利亚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你再遇到他记得跟他说,当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查看全文>>
SamL - 114 个点赞 👍
新西兰并不是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的畜牧业国家和农牧业国家,新西兰的畜牧业是高度机械化的,新西兰所谓的农民其实是农业工人,在畜牧业领域很早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016年新西兰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农民创造的价值)是99610美元,而同样是畜牧业,蒙古只有4567美元,20倍差距。现代化农业本质是工业的分工。
新西兰不仅产出大量的畜牧初级产品,还有各类产业链从事深加工产品生产,所以新西兰比蒙古富裕得多。新西兰乳企恒天然,2万员工每年创造200亿新西兰元的营收,每个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为100万新西兰元(60万美元)。而蒙古的畜牧业是粗放的,寒潮一来牛羊成群损失,蒙古也没有深加工能力,连奶粉都需要进口。这些东西许多人看表面都认为是差不多的,反正都是“畜牧业为支柱”,实质差距很大。
高技术农业和高科技产业有很大关联。
1950年左右丹麦的出口结构仍是肉、乳畜制品,为什么今天丹麦的生物产业就能世界领先呢?因为丹麦之前的畜牧业就很发达,而畜牧业发达涉及到育种、生物研究、基因研究、蛋白质研究等等,丹麦的高校最早也是围绕畜牧业研究,而后期畜牧业比例降低后,必须往高科技转型,所以丹麦发展出了发达的生物产业,以诺和诺德、Lundbeck为例,现在丹麦有北欧最大的生物谷,生物制品出口占了出口总量一半以上。
拿血液制品来说,全世界最好的是澳大利亚、西班牙、爱尔兰的3个小企业的,基本上处于垄断,不仅包括产品还包括一些仪器。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之前有这方面的积累,爱尔兰以前也是畜牧业出口结构,至今农学仍很发达,其畜牧业是高度机械化的,与蒙古完全不同,爱尔兰以前就有许多生物制剂小企业。
你能短期让巴西、埃及、蒙古发展出如此优良的生物产业吗?能占领这方面的市场吗?当然是不行的,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积累。
别小看农业这个领域,农业分现代化农业和传统农业,像印度孟加拉越南那样的小农模式,技术投入低,靠人力投入,但劳动生产率极低,是富不了的,而发达国家是现代化农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很低,但每个农业人口产出高,2019年西班牙每个农民创造的价值是50299美元,当然丹麦更高,丹麦每个农民创造的价值是67137美元,澳洲73106美元。做个对比是波兰每个农民创造的价值只有7059美元,乌克兰是5514美元,罗马尼亚6538美元,韩国19639美元。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V.AGR.EMPL.KD?most_recent_value_desc=true
虽然新西兰是出口畜牧产品的国家,但也是第一批工业化国家,而且新西兰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实现了小轿车普及,1926年新西兰人口不过100万,就有10万辆小轿车,每1000人有100辆汽车,意味着10分之1的人口拥有车,日本达到这个数字是1980年前后。新西兰人很早就实现工业化了,新西兰的畜牧业是高度机械化和工业化的。https://s3.ax1x.com/2021/02/17/ygljED.jpg
查看全文>>
优秀 - 5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米青卫填海 - 4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孟夏园林 - 31 个点赞 👍
澳大利亚一大半的沙漠地貌,搞农业怕不是要完。两个国家分开看,虽然共通之处很多,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澳大利亚,矿业大国,矿产出口是它财政收入的支柱,相对应的,是新西兰的畜牧业。同时两个国家的教育旅游产业都很发达,成规模的留学生可以说是各大高校的财神爷,同时这些留学生又带动了当地消费,就我所知的,汽车、餐饮、娱乐、住房、中介这几个行业,很多都是靠留学生在养活。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工业、制造业都很落后,没有那么多内需,像新西兰这种四百多万人的小市场,根本没必要做重工业,所以新西兰干脆就完全放弃了重工业的发展,很多电子产品纯靠进口。
然后再说说渔业,鲍鱼海参龙虾到处都是,这些海产品出口可以创造很高的价值,我朋友经常到海滩上捡鲍鱼,人少的海滩会很多,但旅游景点是人比鱼多了。
这就是当年昂格鲁人抢夺殖民地的红利了,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高,新西兰是四百万人占中国两个省的面积,拿我们河北来比,7000万人才只有19万平方公里,而新西兰则是400万人占了27万平方公里,这样比生活压力、人均收入是不公平的。
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一直不松懈计划生育,因为以中国目前的土地资源,控制人口在10亿乃至7亿以下才是合理的。
澳新农业现代化程度都非常高,因为地广人稀,个人往往拥有成片的农田,飞机撒药、滴灌机都是平常操作,然而这种现代化农业并没有降低食品的价格,蔬菜的价格非常高,黄瓜一根两纽币(合人民币9元),这其实是因为中国在食品上对老百姓补贴了很多,中国的农民也为共和国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如果完全市场化,可以说农业是资本最为青睐的产业,定价多少都得买,毕竟没有人可以一天不吃饭,所以不要看不起农民,他们对建设社会的贡献甚至比你我都要大。
查看全文>>
二冰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科穆宁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ndy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光与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