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中华文明为什么是一个长时间屹立不倒的文明?

Finish
6590个点赞 👍

一个长时间屹立不倒的文明,必然是一个 的文明。(船小了容易翻)

仅止大还不够,还要能长时间保持一统,才能始终大。即使一时因为某种原因分裂了,还能快速地恢复一统。

那么,这个文明之中需要有一种内在的保持一统的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无常,人心无定,只有地利永不变

正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特征,为中华文明的多次回归一统创造了条件。

首先说,我国长江黄河都是世界前几的大河,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平原,而且提供了充分的水源。中国几乎占据了世界最大的一块适合种植小麦大米的区域----连成片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密集区域。

然而说一统的因素。在我国的诸多平原当中,古代华北平原最大,人口最多。

而其他平原基本都被山脉切割,比如南方的川、湘、蜀、赣,这些地区虽然相邻,但是都被山脉阻隔。南方军阀即使在一地称雄,也很难控制所有这些地方。而当一个势力控制北方后,很容易对南方各个击破,然后一统全国。在我国历史上,北强南弱是常态。历史改朝换代后的再次统一战争,基本上都是北方统一南山(只有明朝朱元璋是个意外。明朝的“人和”因素大过了地利因素)

所以,中国的地理决定了:,且能一统


纵观世界别的地区各平原,都有各种缺点。

比如亚马逊流域水量太大,树木太繁盛,并不适合大量的人类居住。

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古代农业条件其实十分恶劣的,北极寒流每年都沿着落基山脉顺流直下,直抵墨西哥湾。所以北美进化出了玉米这种十分强壮的作物。而且北美地势太平坦,每年都有大量的飓风。

欧洲平原太阴冷,在古代适合长草发展畜牧业,并不适合种植太多庄稼,土地的承受力有限。关于畜牧的缺点,陈平教授的成名作中提到,畜牧民族因为肉食为主,打仗时食品携带不便(容易变质),所以常常难以远征。统一战争不好打。

恒河和印度河平原吧,人口也不少。乎里有文章说,印度这地方古代太热,植被太旺盛。想想在古代,到处是杂草、到处是荆棘、藤连、树木、各种蛇兽蚊虫,其实人的活动范围很受限。当人口的密度没有达到一定阈值之前,是很难进行远距离交流和征伐的。因为即使开辟了一条路,很快就长上树草藤棘了。这其实有点像古代的江浙地区,在衣冠南渡以前,那里很多是沼泽、蚊虫,很难发展。后来晋朝北方战乱,致使大量人口进入水网密布的江南,砍伐林木,开垦土地,驱除蚊虫,变成耕地,才一下子地变成了富庶的鱼米之乡

至于那些埃及三角洲、中东的几个文明都是沙漠绿洲文明,都太小了。阿拉伯和波期兴起后,直接都给被扫灭了。



相关回答:


空一格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