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下的回答给我看麻了。
你们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看魔怔了?
一个个都怪老百姓不行,是非不辨、麻木不仁,不管被杀之人是忠是奸,只要那人是个大官,他们就开心?
你放你的五香麻辣螺丝转弯屁!
一个个揪着袁崇焕的例子不放。
那请问,你们怎么不举于谦的例子?
是不是觉得于谦的例子会打您脸啊?
(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除了于谦,还有岳飞,这个例子你们怎么不举?
是真的睁眼瞎,还是不敢直视啊?
飞死于狱中,枭其首。市人闻之,凄怆有堕泪者。
(岳)侯中毒而死,葬于临安菜园内。天下闻者无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桧云。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更是专门对比了范琼和岳飞二人死时,人民群众的不同反应:
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
来,看看。
什么叫“是非之公如此”?
谁对谁错,孰是孰非,老百姓心中跟明镜一样。
甚至不说这些远的。
回去问问你们的父辈,问问你们的祖辈。
教员去世那年,全国的老百姓是什么心情?
是。
大多数底层人民,都没读过什么书,也没什么文化。
可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他们怎么可能感受不到?
至于那些下大棋的人,嘴巴上为国为民,行动上自我感动,然后妄想得到人民的爱戴,结果发现人民群众不鸟他,就抱怨说人民群众觉悟低,不懂我的大格局。
好家伙。
您配吗?
回到这个话题。
首先,戊戌六君子死了,老百姓没有叫好唾骂,只是无感而已。
为什么无感?
因为你戊戌六君子根本没干成什么事啊!
你们戊戌变法的那些法令,都是走上层路线,是为了救大清、救中国,但就是没有一条去救百姓的。
你能讲出哪怕一条戊戌君子们改善了底层老百姓境遇的法令吗?
既然讲不出来,凭什么让老百姓像哭爹一样哭你们?
凭你们脸大?
还有袁崇焕。
不管袁崇焕有什么苦衷,有什么不得已。
可清军从你的眼皮子底下杀到了内地,造成无数老百姓丧生,这个总是客观事实吧?
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所以他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不论过程中你袁崇焕有多少无可奈何,可结果就是清军杀到了北京城下,杀了那么多的人,抢了那么多的粮,造成了生灵涂炭、昏天黑地。
而你袁崇焕就是负责拦住清军的,这个锅你还想甩啊?
既然如此,被老百姓怨恨,这不是天经地义?
那为什么老百姓对于谦、岳飞、海瑞等人不一样?
因为这些人对老百姓们的好,他们是可以感知得到的。
首先,瓦剌入寇不是于谦的锅,这点百姓心知肚明。
而瓦剌入侵后,于谦是如何领导明军打退瓦剌的,这个也是老百姓亲眼所见的。
还有岳飞。
金军入侵不是岳飞的锅,而是二圣的。
而岳飞是如何抗金的,打出了怎样的成绩,这些也都是老百姓耳濡目染的。
所以,公道自在人心。
教员至死都相信着,人民群众的眼睛才是雪亮的。
可偏偏就有些人,不知道从哪来的小资优越感,打着剖析人性的大旗去妖魔化人民群众。
是,老百姓是不懂什么大道理,也不会下什么大棋,但他们有一种最朴素的情感,那就是对谁我好,谁就是好人,谁对我不好,谁就是坏人。
像戊戌六君子这样的人,在老百姓看来,属于对我既不好,也不坏的,那么他们死时,我既不会伤心难过,也不会欢呼雀跃,就只是凑个热闹罢了。
这有什么问题?
用阶级固化把老百姓摁在了卑微的尘埃里,还渴望他们用宏大叙事的视角去歌颂你们这些大人物,这个未免太强人所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