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内有很多张维为的信徒,对本国的饮食文化带着谜之自信和谜之优越感。很多人没出过国,没吃过正宗外国饭,然后就无脑喷外国友人整天都在吃草,无脑吹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某些国内网民的心里素质极其之差,已经把崇洋媚外的标准降到了:我不能认为国外有任何可取之处。
最近连张文宏都被喷成那样了,我赶紧自觉把我的帽子戴好,帮他吸引一些火力。

我只是拿Kebab举例,如果一个人吃过Kebab,说他不喜欢吃,而肉夹馍更好吃,那你可以说这是他的口味偏好。
但如果一个人只吃过肉夹馍,就直接说肉夹馍是世界第一美食,其他的牛排,Kebab,Cajun food,Halal food都是垃圾… 那这个人就是个井底之蛙啊。
我看很多国内下沉市场的美食博主,把黑椒牛柳当成牛排吃,还说我们地摊上10块钱一份的“牛排”比西餐店里的高级牛排还香。我就觉得,很多中国人说xx难吃,但他说难吃的那个东西其实是中国版的xx,或者根本不是xx。都是指鹿为马,盲人摸象的典型。
记得我在北京吃过一碗让我记忆犹新的越南粉,他们往里面放西红柿,做成了西红柿鸡蛋面的味道。后来我长教训了,在很多地方你不能只看菜名来点菜。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个名字的菜认知是不同的。
所以我觉得,你得确定真正吃过xx,才能说xx难吃。你听别人说的xx难吃,甚至你自己亲口品尝过的难吃的xx,那很有可能不是xx。
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一个从来没出过国的美国屌丝,在Chinatown偶尔吃过两次中餐 (或者一次中餐都没吃过,究竟有没有吃过不重要),然后他就大放厥词,说中餐只是橘子鸡和芥兰牛,跟我们的汉堡披萨牛排差远了!
你是不是觉得这人憨得有点可爱?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从没出过国,不怎么吃外国饭的中国人高喊:我就爱老祖宗的传承,西餐都是洋垃圾。那是不是也同样滑稽呢?你可以说自己吃饭的口味是如何如何,但在缺乏调查的情况下就一捧一踩,实属弟弟行为。
我不是营养学家,我不知道中国人在有身体对抗的团体运动里表现拉垮跟饮食习惯有多大关系,但反正我是在出国以后感觉吃得更健康更开心了,身体也强壮了不少。饮食对于身材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ABC像基因突变了一样,远高于父母。林书豪的台湾父母都只有170,但他却长到了190,身体素质高出CBA本土球员一档。我觉得这里面主要变量就是中美饮食的差距。
我从来没说过国内那些炒肝,卤煮,驴打滚是垃圾,毕竟要尊重地方饮食文化。但是我把所有东西都尝了一遍,感觉还是西方人吃得更营养,更健康。至于味道嘛?你往任何东西里放一堆油,一堆味精,它都好吃。而且我一直觉得多放调味料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掩盖食材本身的拉垮。以前国内条件不好,所以要尽可能榨取有限食材的最大价值。只要是吃了不会死的东西,都能想方设法做着吃。杀一头猪,连内脏甚至血,都要给做成能吃的菜。现在条件好点了,能不能适当放弃一些饮食陋习,挑点优质的部位来吃呢?
只要食材本身足够优质,足够新鲜,就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烹饪技巧和所谓传承。
有些人不理解我说的食材质量是怎么比较出来的,我觉得都不需要比较其他的,就比自来水吧。我从小在北京长大的,自来水永远有一股怪味。别说直接喝了,过滤完烧开了都会在烧水壶上留下一层厚厚的水垢。至于其他的肉蛋奶,质量的差距就更不用说了。
最后再回到这个Kebab的问题。问的是Kebab,其实也可以把Kebab替换成任何在国内不火的外国美食。感觉就是中国人从小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凡事都要追求传统,追求正宗,一种东西认准了从小吃到老。
其实,美食和科技一样,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在美食上一味追求正宗,本身就不科学。如果中国人在吃上能以国际化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探索发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那国足早就出线了。
评论里那些一口一个高华的,基本上也都证明了这个等式:中国网友=中国女足=中国男足。几个月前也有不少喷子喷我,但女足踢完就全去喷女足了。喷子就像国足一样,找不准球门的方向,反正就是一顿胡乱扫射,试图证明自己可以。
总说别人装B的,一般都是自己不自信的表现。看到别人比你优越,不好意思大方承认,只能酸一酸,给别人挑挑毛病。他们巴不得我直接摊牌:没错,我就是装出来的!其实我跟你们一样没有逼格。
还有一些说我文不对题的朋友,大概还是在研究高考满分作文怎么写吧?进入社会以后,如果你只是能回答出老板和客户问你的问题,那你肯定不会升职的。当然是要引申一下,加点自己的干货了!我相信已经有很多人举报过我的回答了,但目前还没人成功!你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