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为什么郭沫若受到许多人的唾骂?

陈小翔
533个点赞 👍

有人提到了郭和主席的和诗,并引了60年代的二人交往片段,我的评价是,咱们引全啊?主席与郭沫若同志的交往可不止这么一段津津乐道的“三打白骨精与孙大圣”,还有许多有意思的片段。

举个例子,73年春,主席写了一首批评他的顺口溜:

  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

在抗战时期,郭沫若写成了《十批判书》,书的最后三章主要批判了法家,韩非子,秦王等人,是特殊时代的写作,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与时代特点,也是郭本人的一贯看法,同时郭本人也比较认同儒家观念。

但主席当今的态度则是“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这些人都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

于是,主席就开了时空门,便把郭沫若的史学名著《十批判书》翻了出来。在同王、张谈话时,毛泽东说:“郭老不仅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也是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也不能大骂秦始皇。”

8月5日,《读封建论•赠郭老》出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74年1月25日,郭沫若被指定参加北京“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主席妻子毫不留情地点了郭沫若的名,说他的《十批判书》不对,说他对待孔子的态度和林一样。在公开场合被点名指责,这在郭沫若的历史上可说是空前绝后。

于是郭沫若不得不抱病捉笔,写两首诗回应主席,以为回答:

  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绘新图。

读书卅载探龙穴,云水茫茫未得珠。知有神方医俗骨,难排蛊毒困穷隅。岂甘樗栎悲绳墨,愿竭驽骀效策驱。最幸春雷惊大地,寸心初觉识归途。

注意这一句“读书卅载探龙穴,云水茫茫未得珠”你会不会觉得这句话是不是用了夸张手法,郭沫若怎么可能三十年读书写作然后说自己毫无成就呢?

其实不是的,不管郭沫若是否这么认为,但他确实这么明确表示了。

早在66年4月14日,身为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在听了文化部副部长石西民所作的《关于socialism cultural revolution》的报告后,即席做了自我检讨,把自己的作品整个儿否定了———“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

同年6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上,郭沫若以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亚非作家团结反帝的历史使命》的长篇发言。在发言的最后部分谈到自己4月14日的检讨,特别就“要把自己写的东西全部烧掉”作了解释:“我说用今天的标准看来,我以前所写东西没有什么价值,严格地说应该烧掉。这是我责任感的升华,完全出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但我把这话传播出去,出乎意外地惊动了全世界。有不少真挚的朋友对我表示了深切的关怀,我向他们致以谢意。但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现代修正主义国家的报纸和刊物上,却卷起了一阵相当规模的反华浪潮。他们有意歪曲我的发言,借以反对我国的cultural revolution。有趣的是日本有一位批评家,说我是被迫检讨,要烧自己的书,比二千多年前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还要残暴和傲慢。

  郭沫若声明:这种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作为对人民负责的作家要不断进行自我改造,不断进行严格的自我批评,在我们这里是极其平常的事情。”

为什么郭沫若这么急着切割呢?不妨看看郭沫若在否定自己的那一天,也就是4月14日的四天前,有一个著名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在横空出世,里面着重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而这时郭沫若作为文艺界的头号人物,也做为“黑线”时代的主要人物,又是现在离中间最近的人物,早早的就嗅到了某种气息。

尽管郭沫若一再否定自己,但被否定的自己也是自己,该被拿出来用一下还是得用一下,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郭虽然保全了自己,但67年4月,郭沫若的小儿子郭民英在音乐学院被人揭发“特殊化”,愤而自杀。第二年4月,大儿子郭世英又在中国农业大学遭绑架关押,含冤去世。

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郭被人唾骂?我觉得还是不了解特殊时代背景造就的,当然,如果你认为一个文人,就应该无时无刻像一个战士一样,凭借一己之力在绝对的“势”面前英勇冲锋,那么你的确有理由骂郭沫若。

76年底,郭沫若已经是处于弥留之际了,给鲁智深画题了一首“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他?…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两年后,去世,骨灰撒在大寨田里,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轩少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