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如果看待我国失信被执行人人数已占总人口的1%?

123
1个点赞 👍

中国失信被执行人数量显著增长,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背后是多种因素“组团出道”了。既有制度越来越完善,让数据更“显眼”了,也有经济转型期的“锅”。以下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唠唠。

一、制度性因素:法律执行与信用体系升级

1. 司法执行力度强化

2013年之后,中国开始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这招挺狠,把那些欠钱不还的“老赖”曝光出来,还限制他们高消费,比如坐高铁、坐飞机都不行。这样一来,很多以前没被统计到的案件都浮出水面了,数据一下子“显性化”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违约行为突然暴增,只是以前没被抓住而已。到了2019年,全国法院的财产查控系统联网了,那些藏着掖着资产的“老赖”再也藏不住了,被识别出来的“老赖”自然就多了。

2. 社会信用体系扩容

以前征信系统主要盯着金融领域,比如信用卡逾期、贷款违约。现在可不一样了,连欠税、欠社保、地铁逃票、乱扔垃圾这种事儿都纳入了。覆盖场景一多,信用问题记录的范围自然就扩大了。像央行征信中心,2022年已经覆盖了11亿人,百行征信这些市场化机构也在不断补充数据

知白不守黑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