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聪明啊。
李师师说燕青是她兄弟,燕青才得见皇帝:
师师见天子龙颜大喜,向前奏道:“贱人有个姑舅兄弟,从小流落外方,今日才归,要见圣上,未敢擅便。乞取我王圣鉴。”
这时候能说真话么?
李师师对皇上说:陛下哦,有个梁山泊的头领要见你。
宋徽宗说:来人啊,护驾护驾!
你把一匪徒头头招到皇帝面前有几个意思?不是行刺是什么?
燕青连皇帝面儿都见不到。
讨了皇帝心后,燕青杜撰了一个身世,提出自己的请求。
燕青奏道:“臣自幼飘泊江湖,流落山东,跟随客商,路经梁山泊过,致被劫掳上山,一住三年。今日方得脱身逃命,走回京师。虽然见的姐姐,则是不敢上街行走。倘或有人认得,通与做公的,此时如何分说?”
一个失落在匪窝的可怜人而已,赦免他算什么大事?
这个身份妙就妙在,他不是自愿投身梁山泊的。
他是个正经良人,被梁山泊这帮人掳至山上。
前面官军几次攻打梁山泊。
皇帝每次得到的消息不是生病回防就是这啊那的。
现在有一个现成的“第三方”在此,皇帝对他还有恩,还是自己相好的姑表兄弟,那顺嘴问一下梁山泊的情报,是理所当然之事吧?
天子便问:“汝在梁山泊,必知那里备细。”燕青奏道:“宋江这伙,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堂设‘忠义’为名,不敢侵占州府,不肯扰害良民,单杀贪官污吏、谗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愿与国家出力。”天子乃曰:“寡人前者两番降诏,遣人招安,如何抗拒,不伏归降?”燕青奏道:“头一番招安诏书上,并无抚恤招谕之言,更兼抵换了御酒,尽是村醪,以此变了事情。第二番招安,故把诏书读破句读,要除宋江,暗藏弊幸,因此又变了事情。童枢密引军到来,只两阵杀的片甲不回。高太尉提督军马,又役天下民夫,修造战船征进,不曾得梁山泊一根折箭,只三阵,杀的手脚无措,军马折其二停,自己亦被活捉上山;许了招安,方才放回,又带了山上二人在此,却留下闻参谋在彼质当。”天子听罢,便叹道:“寡人怎知此事!童贯回京时奏说:‘军士不伏暑热,暂且收兵罢战。高俅回军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李师师奏说:“陛下虽然圣明,身居九重,却被奸臣闭塞贤路,如之奈何?”天子嗟叹不已。
要的就是皇帝“主动询问”,如此这般,他才会相信一个陌生人的话。
要是燕青不是说谎话,而是上来就说自己是头领,皇帝担心自己安危,还能让他说话么?
燕青身份是头领,自然为梁山泊匪类说好话,皇帝为什么要信他的?
燕青先杜撰身份觐见皇帝。
再通过先为自己讨一份赦书的方法,将话题引向了梁山泊。
你看起来是宋徽宗自己主动询问燕青,实际上话题的走向是燕青在控制。
这是一种高明的对话艺术。
书里人就不会觉得燕青做法有问题。
只会觉得他真是办大事的好料子。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