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人口学者易富贤及其著作《大国空巢》?
- 48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五元真人 - 1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真知灼见,其实我还记得当年易老是如何在天涯论坛,还有其他各大论坛网站被黑被喷的。
抹黑他的人,我点进去过他们的主页看了,不少都是某些民族和一些体制内利益相关的人。他们其实内心深处知道易老的研究是正确的,但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是不会承认这个,相反还要集体抱团抹黑,然后再忽悠一群不明真相的人过来集体围攻他。
到现在看来,易老的预测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而那群当年歇斯底里反对他的animal,现在都不敢冒头了。我记得前不久那个著名的专家翟振武发表坚决反对开放二胎,一旦开放二胎就会出现4900万人的神论文章的时候,这帮家伙也在下面鼓噪和支持,结果真开放以后,生育率血崩,他们又假装看不到了。而且对比一下易老和翟叫兽的经历,真的不禁让人唏嘘,易老的预测基本上是正确的,被当时的人敲响了警钟,但现在却只能流亡美国。翟叫兽的预测严重错误,其离谱程度甚至已经达到了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人也能看出来的程度,可以说祸国殃民也不为过,但他现在仍然是人大教授,人口学会会长,不禁让人唏嘘。
直至今日,当初那帮疯狂支持计划生育,鼓吹不计生会多生四亿人的家伙,现在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因为生育率雪崩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生育率下降速度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
编辑于 2022-09-10 21:19・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迷失在一六二九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曾皇 - 1732 个点赞 👍
易富贤是一个幸幸苦苦不求回报坚持科普的学者,却硬是被上上下下喷到跑去美国了,可笑的是当年他的预言正在一个个成为现实。而那些所谓的海专精算,最后被事实证明就是一群唯唯诺诺的马屁精。
另外,总有些看不清问题的人觉得自己不好找工作就怪罪人口多,但事实是,人口越多,经济才能越发达,工作才越好找。热知识: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里人口最多的,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其经济活力在发达国家里居于首位。所谓的人多不好找工作,是因为分配和发展模式有了问题,和人口无关,这个不改变,哪怕人口少如蒙古,工作依然难找,且经济更加衰退。不能单看人口多就把工作不好找怪罪到这上,否则就属于看问题只看表面了
查看全文>>
知春路换乘13号线 - 1002 个点赞 👍
易富贤 何亚福 杨支柱 梁中堂 黄细花 ... ....
早在十多年前,全国民众绝大部分还在被铺天盖地的计生宣传无法自醒的时候,这些人在大众的谩骂声中坚持呼吁反思和审视人口政策。当时他们太难了,民众在骂他们,官方也在压制他们。
受他们启发,我是坚定的计生反对者,致力于对民众的启蒙。我当年活跃在贴吧等主要论坛,没日没夜的舌战群愚,所以深知易富贤等的不易!深知他们是值得敬佩的。也是因为深知计生的‘威’海,我始终坚持对此政策的声讨,这才是真正的空前绝后的做法,可能远超千百年来的各种浩劫!
计生铁幕的最终崩塌,肯定不会被说成是易富贤这些人的功劳,但他们至少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易富贤是这些开明之人中最具学术性和号召力的,说是引领者毫不为过。《大国空巢》也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本书。
编辑于 2023-03-08 09:5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Fei6 - 847 个点赞 👍
《大国空巢》的最大贡献是启发公众对人口与计生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比如:人口只是如宣传所说的是负担吗?计生的一孩化合理吗?
该书在数据上是有一些问题的,论证过程也不是特别严密。但从能够启发公众思考这一方面,它就是瑕不掩瑜的。
在人口话题方面有一些歪风邪气:
有人喜欢先给部分人扣上“民科”的帽子,拿着放大镜去挑这些“民科”的问题并企图通过“民科”们的问题来否定他们全部观点和论述的价值。
但他们转过身却又恨不得对学会认证的正牌专家教授之流的高论顶礼膜拜、五体投地:专家算错了,是研究允许的合理误差;专家算错了,是社会环境变化影响了数据;专家算错了,是意外的疫情因素的影响……还不如直接说:专家是不会错的,现在的问题和专家一点关系也没有。
实际上,在卫健委和统计局关于出生人口走低的表述中“疫情因素”在各项因素里都排在末位。
其实质无非是:把人口话题权威化乃至神圣化,只有经过正统认证的专家才配讨论;专家们铁口直断,其观点应该被所有人立即全盘接受,更由不得非认证人士产生质疑。
再加上这样的一种怪象:
一些本该公之于众的数据少发布、晚发布甚至不发布;报道在关键表述上避重就轻、模糊不清甚至疑似有意误导,这就扰乱了公众的讨论。像现在一片嘈杂的、充斥着错误且经常陷入无意义内耗的讨论就是必然结果。
非认证人士参与讨论的门槛越来越高,专家越来越铁口直断,人口话题就越来越权威化、神圣化。
问题浮出水面前:你们吵去吧,反正人家专家是不会错的,多找自己的问题。
问题浮出水面后:关人家专家什么事?这就是规律,没法避免。而《大国空巢》起到的作用就是把逐渐权威化、神圣化的人口话题的相关概念带到公众面前,让已经惯于计生相关宣传的公众有自主思考相关问题的可能性——我把这个过程叫做人口话题的去权威化、去神圣化。这也是我希望我在知乎上能做到的。
查看全文>>
古都闲云 - 75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轱辘教 - 615 个点赞 👍
领先全世界20年的先知了。
十年前我还坐着赶英超美的美梦呢?
自从十年之前。看了富贤的理论之后。
顿时就已经早就料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中国以后能经济第二的宝座就不错了。
查看全文>>
窝矮锅 - 51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袁陈 - 516 个点赞 👍
知识的诅咒。
有个老爷爷,医生知道他要死。护工知道他要死。但是他们绝对不能告诉家属。谁说出来,谁就要背上草包的骂名。
这是世间的道理。
医生知道他要死,凭的是他的理论知识。护工知道他要死,凭的是他的工作经验。而家属不知道或者说不相信他要死,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让了让这个谎言可以继续下去,医生不能告诉家属这位老爷爷就要死了。要不停地抢救,抢救,再抢救,做出一副全力以赴的姿态。这样,就可以让谎言继续,达到一种双方都满意的平衡。
就如同一艘船舱进了水的大船。水手们知道船进水了。但是,他们不会也不能告诉乘客。他们只会把进水的船舱锁死、堵上,让船沉得慢一点,让乘客继续岁月静好。直到有个服务员,无意间发现了这个秘密。假如他大呼小叫,想要提醒乘客船要沉了,乘客会相信他的话吗?事实告诉我们,乘客不会相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
易富贤和他的著作就是那个大呼小叫的服务员。除了一部分水货,剩下的专家水平不会比易低,易能看到的问题,他们看不到吗?不,他们很清楚。不然如何解释他们积极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国外这件事?倘若他们对中国这么有信心,为什么还要往国外跑?因为他们知道这艘船有漏点,堵不上,就要沉船。
编辑于 2022-09-11 19:46・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步值道 - 505 个点赞 👍
我十多年前玩天涯,可以说中山水寒,是改变我三观的人。
他提出的三个观点,现在看来,都已经被绝大部分人认可了。
第一、人口是资源,不是负担!
第二、人口增加过快,会自然调节,有两只手,一只是战争和瘟疫,一只是经济增长。其实经济增长后,生育率下滑,是全球所有国家的共同特点。
第三、中国应该赶紧放开计划生育,未来人口会负增长。
虽然他的作品,有一些小瑕疵,但是不影响这三个大论点的正确性。如果那个时候我们就放开计划生育,绝对不会出现现在的情况。
现在,我们的出生率已经低于国际警戒线,2022年,人口就要进入负增长了。这是中国5000年来,第一次不是因为战争、饥荒、瘟疫,而出现的人口下滑。恭喜大家,又一次见证了历史。
说实话,最近几年我们见证历史已经有点麻了。
查看全文>>
时代之 - 37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omnia - 35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长山子夜 - 297 个点赞 👍
在中国提计划生育,不得不提马寅初,要提马寅初,不得不提马尔萨斯。关于马尔萨斯的著名理论不得不提《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什么?概述如下:
第一个命题,是所谓的“人口制约原理”——人口的增加,必然受到食物的限制;也就是说没有生活资料人口便无法增加。“两个级数”的问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尽管食物的数量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但是它的实际增长力是很低的,速度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速度。
第二个命题,是所谓的“人口增殖原理”——食物增加,人口也必然增加;所有民族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英属北美殖民地初期人口的增长,就大大超过当时英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原因就在于当时殖民地食物更加充足,有利于人们健康生活。马尔萨斯进一步指出,生活资料的增加,是衡量一个国家人口不断增长的唯一尺度。
第三个命题,是所谓的“人口均衡原理”——苦难和罪恶对人口增长有抑制作用,从而使人口和食物保持均衡。纵观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时期,无论野蛮社会还是文明社会,人口增长总是受到一定的限制。马尔萨斯将这些限制的因素概括为苦难和罪恶,除此之外,占优势的人口增殖力就不会受到抑制。
当初的理论已经无法概述现有的国均绝育事件了,不论是中国还是印度,人口都将面临乏力。我国不必多说,已经到了0.78,至于国家数据的政治正确,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大家想想村里的老头老太太死的多不多就好了。所以人口负增长,一直是个谜面。 印度这个国家现在的人口已经到达2.1了,城市的人口生育率到达1.6了。假使印度来一次城镇化,那么他们的生育意愿将大幅度腰斩!如何破除国均绝育,已经成为世界难题,享乐主义和经济发展需要,必然会让世界人口腰斩。别看着非洲怎么样!我一样不乐观。
马寅初和毛主席的一个对话很有趣,马说:中国人口太多是因为农村没有电。毛主席听完了回答道:你马寅初家有电,怎么还生了七个。在毛主席在世时,一直说少生少育,优生优育,坚定反对人口专家马寅初的一家生一个。毛主席说:等人均素质提高的时候,生育问题自然会解决,而不是强迫老百姓。政府只要呼吁出来,讲出来,给老百姓讲清楚就好了。
结果是主席逝世后,没人反对马寅初了,他在1980年提出一家生一孩,同时到处演说,最终让某些领导把计划生育写进了法律里。不完整统计导致我国婴儿死亡人数有多少?计生部门是没有说清楚的,然而他们这些刽子手,是没有历史写明了,所以这些婴儿肯定不会被平反了。我都能想象到平反时人山人海的场景,如果可以那么婴儿不都是烈士了?
当没有人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当那些公知被平反的时候。我在想这些年被抓进去的人,以后会不会也被平反,换个词的平反,找个理由的平反。
时代审判过的人,如果可以平反,请给没有被计生部门统计而害死的婴儿平反。
查看全文>>
祖佛是佛祖 - 196 个点赞 👍
记得十来年前看过,具体内容大部分忘了,只记得当时挺震撼的,被这本书给说服了。当时这本书还是很轰动的,很多有识之士都是奋笔疾书,热烈拥护,希望早点结束计生。后来就被各种专家大声反驳、训斥、消声,再之后就基本上没人再讨论了。直到了放开二胎、三胎……
查看全文>>
seji wan - 118 个点赞 👍
我是见证了十几年前天涯的那场论战的,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多数人支持的未必就是正确的,任何时候都要有反对的声音,不存在绝对的真理。计生如此,防疫也是如此,以后的任何事情也是如此。
发布于 2023-03-02 16:23・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一鲸落万物生 - 113 个点赞 👍
老爷拍拍脑袋让你结扎就结扎 让你流产就流产 现在一拍脑袋又不对了 催你生 催你不顾一切成家 不准你离婚 以后还会逼你生
古有百日无孩 未来百日有孩!你不愿意 老爷手下人还能帮你!
发布于 2022-05-15 11:1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烈永周 - 67 个点赞 👍
在中国的空巢是一个一语三关。年轻时空巢,买不起房。中年时空巢,女人不生。老年时空巢,没年轻人陪伴。
绝绝子!
某东亚现第一经济体大国,给易富贤先生扣上反华分子的帽子 真是妙啊(•‿•) 到了2021年再翻出旧账回顾天涯论坛他呼吁及早放开二胎的帖子和他在2007年出版的书,现实是真理这次就在他手中。
从现在开始未来20年内,倘若不能解决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不能解决制造业升级问题,不能解决房价居高不下问题,不能解决台湾统一问题,不能解决人口结构问题,不能解决中美贸易战问题,不能解决新冠防疫问题,不能解决粮食减产问题,不能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那么最终就不能解决经济发展保持5%问题,进而必将导致失业率提升和社会稳定性的震荡。
查看全文>>
康冕峰 - 55 个点赞 👍
书已经到了,刚看完目录,这本书是2013年在中国大陆发行,但2011年之前,就已经在中国香港发行,并且在存在着相当大的名气,是编辑(不知道他的名字)找到了作者,商量了之后才在中国大陆发布的。
书中,编辑写了一段话,我认为很重要。
我们认为,易老师的研究态度是认真的,其忧国忧民的恳切之心跃然纸上。当然,由于研究方法,视角及环境等因素,易老师的观点,结论未必能获得普遍(包括我们编辑)的认可,甚至会被有些读者视为极端,并给予激烈的批评。
这本书已经很老了,在2006年就在香港发表,2007年出版,易老师讲这本书的内容是反反复复的讲了很多年,但是直到现在,我才看到这本书,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人最悲哀的不是犯错,而是看不见自己犯错
香港版的比大陆版的更加激进,也有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个人推测),所以,到时候要想办法购买一本香港版的。目前网络上只有大陆版的,而且只有盗版,这也是一件很难过的事。
未完,后续补充。
查看全文>>
老狐狸张白林 - 54 个点赞 👍
这本书就是太能说实话了,注定是不受欢迎的
按书中写的,能改变生育率的最好时间是十几年前,现在的中国已经没有希望提高生育率了,未来将陷入比日本还要可怕的老龄化,经济更是没什么指望了,这种话就算是真的,大家也不爱听。
现在只希望能听进去实话的人,早做准备,未来能过得好一点
发布于 2023-03-09 21:07・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罗西南迪 - 5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Galaxy - 47 个点赞 👍
90年代的时候,他敢对抗当时国内最强的利益集团,被迫出走美国。
20年后,他的预言全部实现。
历史可以给予他和屈原文天祥一样的盛名。是汉民族不屈的义士。
发布于 2023-06-13 04:35・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斯威特sweet - 4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会当领绝顶峰 - 41 个点赞 👍
首先,易富贤不是人口学者,而是威斯康星大学医院妇产科的一名研究员。
其次,易富贤的观点一直是中国实际人口比公布的少。他认为没有14亿,只有12、3亿。记住,这是他的观点,对中国人口这个客观事实的观点。至于他内心主观动机如何,不知道。
最后,是网友对他这个观点的解读。如果他是对的,那么中国实际人口会比较少,而GDP是真实的,那么人均GDP会更高;另外,由于人口总量不多,可以采取更宽松的刺激生育政策,其实是有好处的。
这是建立在他的观点是事实的基础上的自然推理,记住,这些都是无所谓动机是向着哪边的。你接受他的结论,自然会有这些推理。
查看全文>>
babyquant - 34 个点赞 👍
《大国空巢》有没有不严谨、不全面之处?那肯定是有的
但很多事情就看你跟谁比,如果跟著名人口学专家翟振武教授发表在顶级期刊《人口研究》的大作《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比……
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新符合政策条件的目标人群规模较大,且妇女生育二胎的意愿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年度出生人口将在政策变动后急剧增加,出生人口峰值达到4995万,妇女时期生育水平峰值达到4.5左右。但是,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可以明显改善我国总人口未来进入负增长的趋势,增加劳动力资源的未来供给,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发布于 2023-03-07 00:02・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亲爱的弗里德里希 - 3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六六 - 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红旗漫 - 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ckskc - 11 个点赞 👍
十几年前天涯的那场论战的,西方左经或右经入脑的工具们,群嘲这本书。可见,所谓的西方第四权。就是资本利用被忽悠的大多数,去奴役人民的。
就是挖好思想陷阱,媒体带节奏利用人民大众,让人民大众自己选择被奴役的道路,美其名曰:民主。
利用民主,让人民自己选择被奴役的道路,才是西方强大的驭民术。这样人民选择的通往奴役之路,被奴役本身就在民主的照耀下显的合理了。
好比,乌克兰族用民主的方式,选择一个犹太人泽连斯基成为乌克兰族的王,把乌克兰族人送入战争战争绞肉机,同时因为大量的战争借款,犹人泽连斯基把乌克兰主权、矿产和土地卖给了美国犹人金融公司,贝莱德。
西方驭民术活明白了,用媒体和民主,让人民自己选择死亡之路,因为是人民自己的选择,所有背后的西方财阀刽子手也就不受业力了。
更多后现代前沿人文社科,关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继续者人文论
编辑于 2023-06-18 07:36・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继续者张付 - 6 个点赞 👍
这本书大陆是13年出版的,但早在07年就已经在香港出版,现在读起来觉得易教授的话振聋发聩。
虽然有些结论或者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推敲,但整体的论点是立得住的。想想早在零几年大家对计划生育政策无不推崇的背景下,易教授能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发出人口问题的呼声,实在令人佩服。
现在国家的人口发展无不印证了易教授的预测,比联合国最早预测的人口低方案2027年负增长足足提前了5年(2021年中国人口净增长48万,2022年大概率负增长)。当然,最新联合国预测中国最快2023年人口负增长,但这个是不是有点马后炮呢。政策的制定是有滞后性的,如果国家能早点意识到人口负增长问题,早点放开生育,现在人口结构问题会有更多的解决空间。
现在不要只盯着中国人口总数,看起来很多,而是关注人口结构,就会发现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严重,一个社会只有年轻人才是创造力和活力的源泉,如果中国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那么日本就是前车之鉴,况且中国是未富先老,将来老年人的社会问题将会很大。
人力也是一种资源,是比石油,煤炭更宝贵的资源,因为自然资源只能1+1=2,而人力资源却是1+1>2。
当然,人力资源并不等于年轻劳动力数量,只是人口多,人的管理和教育跟不上,那么人口并不能发挥出其100%的左右,比如隔壁的印度,但是不能小瞧印度,因为人力资源不只能生产,还是消费的主体,一切生产活动最终是为人服务的,一个庞大的人口市场,在世界中也是不容小觑的。中国最大的竞争力是能投入社会进行生产和消费的巨大的人力资源。
中国改开的经济腾飞,人口是及其重要的因素,叠加九年义务教育及强大的政府管理水平,使得中国自入世之后,靠着廉价大量的人力资源,迅速使中国变为世界工厂。
对于人口爆炸的担心是多余的。随着人口增加,不从事土地生产的人随之增加,才有可能改造技艺提高技术,发掘新的自然资源,进一步提高土地承载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人口迎来大爆炸,还是新型自然资源的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石油,以及后来的电气核能),使得粮食可以大规模机械生产,粮食不再是制约人口发展的因素。至少目前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可以使全球都过上小康生活,但为什么还有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说到底还是分配的问题,不是粮食的问题。
人口,尤其是可以作为人力的人口,是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得以发展、繁荣的最根本的前提。目前存在的文明,都是生殖崇拜的,那些抵御生育的文明,早已自绝于历史了。人是文明的载体,是国家的基本构成单位。当今世界的竞争,其实就是人力的竞争,高水平人力的竞争,只有人口到达一定规模,才会出现一定量的高智力人口,才能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经济发展。
日本,目前陷在低生育泥潭中无法自拔,经济也是失去了三十年,后面会不会失去四十年,五十年,如果看人口结构的话,我想会的。
中国的GDP总量按照现在发展往后推测,大概率超过美国。但是否永远领先美国呢,还是要看人口,人口结构,人力资源数量。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可以直接从全世界掠夺现成劳动力而不用负担20余年的养育投入,目前美国的生育率2021年是1.66,虽然不及世代更替要求的2.1,但是远比中国的2020年的1.3高,况且美国人口结构要远比中国健康。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美竞争,人口是基本盘。
有人说,人口少,放烟花,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但是,说这些话的人没有想过,人口的萎靡,带来的是市场的萎缩,就业岗位的锐减,社会活力的减少,新型岗位(如当前的新能源)的消失,怕到时候不是人口少了生活更简单,而是有工作的人更卷,来保住来之不易的岗位,同时消费策略更保守,反过来使得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向下。这个时候怕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现在人口塌缩,直接反应在婴幼儿市场的萎靡,等5到6年后,又会传导到中小学,包括后面的高校,以及各行各业。人口下滑问题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几十年的周期后才能显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现在人口低生育陷阱问题的接力棒回到了中国。
中国低生育的问题,非常复杂,但可以抽茧剥丝,寻找底层逻辑。主要核心原因,养育成本太高。
高房价,以及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教育投入,使得养育成本不断攀升。同时,城市规划不合理,房价奇高导致家庭一般首房只能小三居甚至是两局,就会出现类似于细胞分裂的接触抑制,这种情况家庭基本不会考虑多要娃。而且,现在独生子女观念深入人心,家家只生一个娃,对于生多个娃的家庭就是不公平的。因为全家之力凝聚在一个娃身上的家庭要远比多娃家庭的孩子更有竞争力,导致大家都不敢多生,陷入鸡娃竞赛中,养育成本不断攀升。中国用养育三个娃的成本只养了一个娃(养娃的成本是边际递减的,第二个娃成本是第一个娃的60%,第三个娃是第一个娃的20%),结果却只产生了一个娃的生产力。况且,现在养儿防不了老,甚至会啃老,又不说养娃给女性在职场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养娃已经完全是一个亏本买卖,除了大自然基因繁衍的原始欲望或者家长特别喜欢小孩的心情等,现在90后们但凡会算账,在生孩子问题都会三思而行。
对于个人,养娃是一辈子的大事,不得不深思,如果只顾自己的欲望生娃,那将是对娃最大的不负责任。
对于国家,生孩子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能持续发展,在国际中争夺话语权,让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头等大事。没有了人口,啥都是海市蜃楼,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空中楼阁。
人口不是负担,而恰恰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的兴衰总是伴随着人口的兴衰,须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编辑于 2022-11-21 13:52・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