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5个

如何评价秦晖?

一个小学学历的人
190个点赞 👍

秦晖分析历史的基本思路是区分“周制”和“秦制”。


“周制”是大共同体嵌套小共同体的结构,有多个权力中心相互制衡,有利于保障各阶层的权利。


“秦制”是大共同体消灭小共同体的结构,只有单一权力中心,有利于汲取和动员,但会破坏各阶层的权利。


秦晖经过分析后认为,“秦制”具有自我毁灭的倾向,因为没有力量可以阻止单一权力中心不断汲取整个社会的资源,中国历史的王朝更替本质上就是“秦制”不断自我毁灭的表现。


但是,“周制”同样是不稳定的。不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表明,“周制”要么转化为“秦制”,要么瓦解。


换句话说,不论是“周制”和“秦制”,本质上都是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机制,无法突破自身的限制。


但是,人类文明并非是不断自我循环,否则工业文明就不会出现。所以,关键在于怎样跳出“周制”和“秦制”。


我认为,秦晖的分析混淆了一个关键概念的定义,那就是“共同体”。


秦晖区分的是大共同体和小共同体。这种区分不正确。正确的区分应该是:以血缘为中心的共同体和非血缘为中心的共同体。而两者是相互排斥的。前者组成的社会永远无法突破自身的限制,只有后者才可以。其原因在理论上的分析很复杂,我就不展开了。但任何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有一种明显的感受:“讲规则”的社会比“讲关系”的社会更繁荣,“讲规则”的集团比“讲关系”的集团更兴旺。以血缘为中心的共同体本质上就是“讲关系”胜过“讲规则”。


人类最初的共同体都是以血缘为中心的共同体,突破自身限制的关键在于非血缘为中心的共同体逐步取代以血缘为中心的共同体,一旦超过某个阀值,就可以打破自我循环。


所以,秦晖对于“秦制”的批判是完全正确的。单一权力中心必然导致无节制的汲取。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这一点。但对于“周制”的推崇则不能一概而论。多个共同体相互嵌套,多个权力中心相互制衡,确实有利于保障各阶层的权利。但是想要突破自身限制,还必须要有非血缘为中心的共同体逐步取代以血缘为中心的共同体。


这,才是“现代化”的真正含义。

宇文亮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