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5个

如何评价秦晖?

一个小学学历的人
167个点赞 👍

现在评价秦老师还言之过早,虽然他已退休,而且我觉得他以往的那些新颖的角度已经没那么高产了。就以秦老师现在的思想来说吧。

先贴一条我以往的回答zhihu.com/answer/105194

简单说,秦老师在史学届比较异类,他不是传统的实证主义学派或意识形态教派,也不拘泥于某一个专门的领域,他总是用一种不同于主流的新角度观察各个领域的历史和现实,而且能论证出一套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

秦的思想底子是马克思,而且是原教旨马克思。这个原教旨指的是马恩和前期列宁,不包含后期列宁和stl。在马恩体系中,秦最看中的是个人发展阶段论和共同体(也受部分藤尼斯的影响)的概念,最欣赏的是反专制的那部分。

比如:他解读的儒法之争,儒就代表着小共同体,法推崇的就是大共同体,并以这个角度观察中国思想史。

再比如:他那本成名作,田园诗和狂想曲,我自己的概括就是用个人发展阶段论重新审视关中模式和太湖模式下的传统农民。

秦的那套转轨经济学的理论,来自于列宁对斯托雷平的那套批判理论。即如何分家比是否分家更重要。并以这个角度观察东欧转型和国企改革。

马克思对秦老师的另一个影响是价值观的影响。与自由主义相比,秦老师的价值判断明显偏向于西方的老左派。

秦的出圈,在于二十年前有着“当代第一公知”的名号,就是因为秦老师一直致力于批判改革开放中不公平的现象或者说弱势群体问题。什么农民工问题、福利房问题、农业税问题、血汗工厂、掌勺者私占大锅饭等等。他的一系列理论,如负福利等概念都在这个范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秦晖在很长时间内不仅受到独占马克思主义解释权的左派批判,还会受到比如国产奥派之类的所谓经济学右派的批判。

这里我要多说一句,一些号称左派的人,居然可以号称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或者“做大蛋糕”,可以牺牲一下底层的弱势群体。有时候所谓的“左派”在对待弱势群体方面,比很多“公知右派”狠得多。

很多人批评秦的低人权优势,这个基本逻辑来自于福格尔,但价值判断却来自于左派思潮。

这里插一段话,毕竟低人权优势是最近这五六年以来秦老师的理论中讨论最激烈的话题。其实这个理论逻辑,来自于诺奖得主福格尔,尤其是他那些关于奴隶经济学和黑人经济学的书和文章。这个有兴趣和能力的朋友可以去查查他的著作及相关讨论。而在几十年前加入WTO的时候,当时官方和民间的学者大多都是一路看好,虽然角度不同。反对者也是多从什么容易引进西方思想瘟疫之流的角度。而秦老师却不适时地提出了低人权优势和昂纳克寓言

用我自己的话概括就是:把996的血汗工厂和8小时工作制双休高福利的工厂放在同一平台上,996工厂所具有的优势就是所谓的低人权优势。以前没有这个问题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全球化的去贸易壁垒化正好搭建了这一平台,把两种工厂放在同一平台上pk。聪明的朋友可能立即想到,8小时双休的工厂就没有优势吗?有,有科技优势和创新优势。但这两种优势在当代资讯如此发达的现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变得越来越小。长此以往如果不加人为干预的话,要么是996卷死了8小时,要么是8小时同化了996。哪种可能性更大呢?昂纳克寓言就是前者,秦老师的看法就是那些本来从996升级到8小时的工厂,很快就会被迫变回996,从而引发一系列已经缓和的问题。

当然,作为马克思主义影响很深的秦老师是极力反对这种996压垮8小时,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诚然,秦老师带着很浓的西左色彩,却也可以接受自由主义的若干概念。但不能接受的是stl主义和民粹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相互批判再多,也是有共同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反对stl主义和民粹主义,或者统一称为集权主义,尽管集权的理由可能是stl,也有可能是希特勒。放在马恩理论中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能是有一个孰高孰低的问题,但都建立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底线上。

此外,秦老师还在剔除人们对原教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偏差。比如:“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概念,不是来自于马克思,其实是来自于布朗基派,马恩曾短暂的与其合作,但很快分道扬镳。马恩并不认可无产阶级专政这一理念。

下面再谈谈秦老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方面。正如前面所说,秦老师受马克思影响很深,甚至他那点自由主义思想也很难说跟马克思毫无关系,但秦对马克思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其中一个最大的不同是秦老师不认同经济决定论,甚至不认同历史进步论。秦认为,经济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地理决定论等等都有其解释力强的地方,更有其解释不了的地方。马克思同样也是,他的经济决定论和历史进步论是有局限性的。秦老师的看法是:实际上人类社会可能并不存在一条已经设计好的“大同之道”或“通往奴役之路”,与其追求这些,不如以人类那些美好的价值追求为目标做好当前的制度设计。

未完待续

编辑于 2022-08-27 18:16・IP 属地陕西
一度无魂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