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到底谁才是野蛮人?
- 33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差异了,中国认知中的屠杀是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南京大屠杀这种,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杀戮。
而欧美西方这些白皮野蛮人定义的屠杀是指 单方面的对五人以上的平民的杀害就称得上是屠杀了,典型的就是所谓 波士顿大屠杀,其实就死了五个抗议者。
因此在欧印两族接触以来从1511年到1890年,发生了的有记录的屠杀就达数百次,其中死亡总人数,原住民有七千多人,白人有九千多人。
而有组织的军事行动则达上千次,被屠杀原住民估计达9000-16000人。
至于简中网经常性看到的美国屠杀的5000万印第安人,说实话有点以己度人了,以中国式的屠杀来发挥想象力;实际上你想想看,北美原住民在欧洲人登陆前还停留在原始部落的阶段,靠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没有弓箭 马匹 甚至渔网都没有,连游牧都算不上,上哪去找五千万人让你屠杀?和他们比蒙古这些游牧民族都算先进的了,现在蒙古也就300来万人口,以北美洲原住民这种文明程度怀疑人口能不超过百万。
而且原住民们在美国也没有灭族,在北美有570万人口,我可以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告诉你,这个现在吃着美国补助的原住民,绝对比五月花号登陆前的靠天吃饭的北美原住民多的多幸福的多。
不要把北美和中美洲 南美原住民混为一谈,双方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
中南美因为气候更加温暖而适合发展农业,靠玉米等作物可能养活了大量人口,但北美是绝无可能的。
还有“学者”估计美洲原住民总人口超过五千万甚至上亿人,这纯属瞎扯淡。
想想看很早就精耕细作的中国人口在汉代才超过5000万人,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也差不多,等到宋代人口才过亿,美洲那帮到16世纪都还在玩石头的何德何能,就离谱。
编辑于 2023-09-15 01:46・IP 属地日本赞同 3375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Tyrran - 16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首先,差不多是同一时代的清政府对苗族的杀戮甚至比美国人的杀戮更过分……两者差不多发生在相同的时间,并且核心矛盾也是一致的——美国人和汉人是定居种地的,而印第安人和苗人都是不定居并且不种地的……这种矛盾,在美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表现为“当时的美国人看见有一片地没人种就不爽”;而在当时的中国满汉两族和苗族之间,则表现为“当时的满汉官员看见有人会种地但不种地就不爽”(加上汉,是因为明朝也出过不止一次一样的事)……但美国人并不是有意识地去杀戮印第安人的(这点可以参考当时印第安事务局的公开说明,印第安事务局指责印第安人不肯固定在一个地方定居并且耕种土地),他们的目的是让印第安人放弃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不承认印第安人掌控的土地的理由,因为他们觉得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无法充分利用土地,所以是野蛮的),至于印第安人死不死,他们真不关心……而清政府对苗族的杀戮和此性质一样,而且杀得更绝,清政府的逻辑是反过来的,是为了不让汉人放弃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当苗族,所以要杀苗族,因此他们很关心苗族到底死不死(因此是有意识的)……当然,最终的结果其实是差不多的:一小部分放弃自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印第安人加入了美国,成了美国的一部分(其中有些部族领袖还用土地入股了石油公司当了资本家),剩下大多数不肯放弃自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印第安人被杀到只剩一点点,丢进了保留地里;一小部分放弃自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苗族混进了汉族,成了汉族的一部分,剩下大多数不肯放弃自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可能是苗族,也可能是苗化的汉族)被杀到只剩一点点,驱赶到了云贵高原的深处……甚至杀戮的副产物也是类似的:印第安人的头皮被剥下来做成靴子,苗族人被熬制成膏供上位者养生……编辑于 2022-07-23 00:24・IP 属地广东赞同 164369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刘镇锐 - 12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美国政府对于印第安人的围剿屠杀,主要发生于1803年到1892年间,在这90年间,超过1000万的印第安人被屠杀到只剩下20多万人。
这是残忍的种族灭绝,是人类文明的耻辱。
与此同时,在1851年到1864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
这13年间到底造成了多少过量死亡,已经无法准确统计。
在《人口与中国的现代:1850年以来》书中认为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中国人口通史》认为,太平天国损失的人口将近八千万,在南陵县,受曾国藩委派负责当地善后事宜的一位士绅提供的报告称,他的族人幸存者仅1/4。
1851年,浙江人口约为3000万,乱后10年,即1874年,已不足1100万。
“我在不同的地方总是打听在太平天国叛乱中幸存的人口的百分比,一般说每百人中仅有三人幸存。
西天目山庙中以前有四百和尚,乱后仅三十名幸存,但乡村和城市中幸存的比例更低。
大多数人是在逃往深山后死于饥饿的,但死于太平军之手的男女及儿童数量也极大。
"(注:冯·李希霍芬男爵:《浙江、安徽省书信》,转引自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40-241页。
)1883年,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称,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为5000万,而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则估计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为2000万。
这是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所作的估算,并没有多少事实依据。
中国现当代人口史学者在确凿的史料基础上对此重新进行估算,有的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认为从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达1.6亿;有的学者则将战前的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统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战争给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至少达5400万,如果再考虑到太平天国战争的其他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
如果上述结论成立,单就人口损失而言,太平天国战争就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具灾难性的内战”(魏斐德著,王小荷译:《大门口的陌生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就此而言,太平天国战争都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而且也是全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仅造成了5000万的过量死亡。
然后我们当中的粉红战狼们还跳着脚指责美国人才是真正野蛮残忍的那一边。
美国人的行为当然应当谴责,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舔着脸觉得美国人野蛮的。
发布于 2022-10-18 05:47・IP 属地日本赞同 12359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吕旻园 - 1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怎么,想和洼地比比KDA?编辑于 2022-09-14 17:44・IP 属地英国赞同 1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citrus柑橘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中国人~通过批判美国人,假装同情受迫害的印第安人,或者也可以代入美国人,自己重新发明轮子一样表达一段社会达尔文主义式的民族优越论,又或者两者都批判一番~~总而言之,中国虚无缥缈的文明和民族自信,建立在以上自欺欺人的话术上,厚着脸皮稀里糊涂地说一句“辩证”就都通了~实际上不怎么自信的国人,三天两头纠结于这些自相矛盾的话术,而不肯正视自己的现实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式的野蛮其实是区别于以上美国或者印第安式的野蛮,属于一种欺软怕硬、外强中干式的文明退化型霍布斯菜人互害式野蛮~~编辑于 2022-07-16 04:06・IP 属地德国赞同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Rafael - 1628 个点赞 👍
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篇回答或文章来对殖民美洲的各个欧洲国家进行道德评价,这个评价基于我在了解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殖民美洲的历史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并且发现,即使是“比烂”也是真的能比出个三六九等的。
在知乎,很多时候讨论到这样的问题时会有几种奇怪的言论倾向,有些美分、精盎会干脆否认英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的恶行有那么严重,有的则会将其他殖民者拉下水,喜欢说你看西班牙人和法国干的屑事可比英国人多多了,英国喜欢的是搅屎,屠杀都是美国人干的,别给西班牙/法国洗了云云,可见“比烂”其实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很多人对欧洲人殖民美洲的历史只了解一星半点,而且多半是道听途说而来,又因容易带有情感倾向,无法拨开迷雾去认真看看这些国家到底是怎么殖民美洲的;有的关注这一方面的大佬则不喜欢去做过多的道德评价,所以我想只有我才能做这样的工作了。
在这篇回答之中,我会站在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视角上,对这四个国家在近代殖民扩张中的表现进行主观评价,让读者们明白谁才是最烂、最屑、最辣鸡的殖民者。
由于英国人的后裔美国在独立之后仍然对北美原住民开展长期的、持续的恶行,因而我会把美国和英国放在一块来讲,文中则会以“英美”或者“盎萨人”来做统称。
先上结论:如果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恶度”,范围是0到10,那么这四个殖民国家的恶度在我看来大概是:法国2 < 葡萄牙4 < 西班牙7 < 英美8。
为什么这么评价,请看下文。
波瓦坦公主宝嘉康蒂救下英国殖民者约翰·史密斯一些预防针:本回答关注的是四(五)个殖民国家是如何对待美洲原住民的,因而不会去管他们是如何对待移民到美洲的本族白人的,所以这里我们不会去关注英国和十三殖民地中的白人居民的关系。
由于关注的是美洲原住民,所以这四个国家对待亚洲人和非洲人的历史也同样不在本回答的考虑之内,或许英国在亚洲的一些殖民统治策略在一部分人看来很“鉴”,而法国在非洲和亚洲十恶不赦、恶贯满盈,但都不是我们(这一篇回答)要关心的。
原住民对殖民者行恶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被动的报复,更何况是白人首先毫无廉耻地登陆原住民的土地,将有主之地直接声称为自己的土地,对原住民原本有着自己的君王和酋长视而不见,在“新世界”无法无天,因而相比于白人,原住民在道德上天然更占上风,所以就不要把原住民也拉下水了。
(某些人的逻辑简直就像是对原住民说“抛开你们被图图的结果不谈,难道你们自己就没有任何问题吗?”,实在是太孝了。
)由于本回答的目的是做道德评价,因而天然是主观的,所以有一些“理中客”读者大概要失望了,这里我不会直接摆数据来对比,使用论据也主要是选取我所知道的,论述的逻辑也是基于主观感受,自然避免不了“私货”。
但是看过具体的历史事实之后,或许大家也还是会有相近的感受的。
我有一定研究深度的区域是中美洲(Mesoamerica),对美洲其他地方相对浅薄,自然不免可能会有出错的地方,还请懂行的大佬包容并温柔地指出。
当然有些主观的(尤其是涉及价值观)的论断只能说求同存异了,不喜勿喷。
(根据评论区补充一条)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本回答是从原住民视角去看四个国家在历史上是如何殖民美洲的,美洲以外的内容完全不是本篇回答关心的,有些人不要再妄图转进了。
荷兰、瑞典、俄罗斯这些都曾经殖民过美洲,但殖民都时间太短暂,不说和西、葡、英比,和法国比都欠缺影响力,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提供评价,因而不纳入比较。
既然是“比烂”,比较四个殖民国是如何对待原住民的,那么关键就在于从历史事迹去推测殖民者的政策与心态。
下面我会给四国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来。
葡萄牙:温和殖民法“叔子主义”(Cunhadismo)与臭名昭著的旗队(Bandeirantes)葡萄牙是路人最容易忽视的殖民国,因而一般人都不知道葡萄牙是如何对美洲(巴西)进行殖民的,先前我在知乎发过一篇回答(但不知道为啥找不到了……)就曾介绍过,整体而言,殖民前夕巴西的主体原住民图皮人这一民族得到了葡萄牙人相当的优待。
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在1500年发现巴西是一场意外,因为原本他的目标是像他的航海家前辈们那样通过南大西洋绕大圈的方式前往南非而后去往亚洲,因为绕大了一点,便发现了巴西,由于巴西恰好有一部分是在1494《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划定的“教皇子午线”以东,因而葡萄牙自然而然地将巴西视为自己的殖民地。
(在16世纪,其实葡萄牙面临过法国的殖民竞争,但法国的殖民没有形成气候便放弃了。
)在16世纪上叶,巴西对于葡萄牙而言没有什么价值——这里既没有西属美洲那样丰富的金银矿(米纳斯吉拉斯的矿藏是两个世纪后发现的),也不像亚洲那样有能够带来暴利的商品,唯一值得称道的只是沿岸红树林的红木,在将这一块殖民地以“红木”(巴西)命名后,葡萄牙并不怎么上心,只是为了方便未来来到这里砍伐红木、开拓殖民,将一些船员留在了当地,与当时几乎占据整个巴西海岸地区的原住民图皮人通婚,当然由于去到巴西的葡萄牙人几乎全是男性,因而图皮人主要是提供女性来和他们结婚生子。
通过这种方式,葡萄牙人得以学习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了解当地的自然状况,并因血缘纽带而与图皮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殖民前夕图皮-瓜拉尼语的分布范围,可以看到整个巴西海岸地区都被图皮语所占据。
这种殖民方式被称为Cunhadismo,词根为cunhado,可以粗暴地译为“叔子”,这便是图皮人和葡萄牙人的关系。
由于这种殖民方式以及殖民前的民族语言分布,图皮语甚至在16至17世纪成为葡属巴西的通用语言,葡语称其为Língua Geral,甚至曾被直接称为“巴西语”(可不是后来的“葡萄牙语(巴西)这样的梗……”)。
葡萄牙人和图皮人的通婚也使得巴西殖民地有了越来越多的混血人,葡语称为“马穆鲁克”(mameluco)。
当然葡萄牙人与图皮人并不是完全和谐,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同样存在的,但相比于西班牙人和盎萨人与原住民的关系,葡、图两族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甜到腻了,以至于17世纪巴西殖民地一半被荷兰人夺取(建立了荷属巴西)时,图皮人愿意为葡萄牙而战,成功地驱逐了荷兰人。
在葡荷巴西战争中立下功绩、得到葡萄牙官方荣誉的图皮人António Filipe Camarão如后来的人们所熟知的那样,巴西是一个“三混血”国家,现代巴西人有很大一部分黑人以及拥有黑人血统的混血儿,这是因为16到17世纪葡萄牙开始在巴西广建殖民地,种植蔗糖、棉花等重要的经济作物,因而从葡萄牙在安哥拉的殖民地以及西非的殖民据点大量购买黑奴运至巴西,由此可见葡属巴西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
为此,葡属巴西的殖民中心圣保罗甚至组建旗队(Bandeirantes)用于探索、开拓、寻矿和掠奴。
值得注意的是,17世纪的旗队是操巴西的通用语也即图皮语的——这一点被绝大多数人所忽略。
旗队的足迹遍及亚马逊地区和巴西高原,极大地扩张了葡属巴西的的地理认知和控制范围,但他们还有一项臭名昭著的职责便是掠奴。
他们会展开对原住民(自然不会是图皮人,而是图皮人以外的其他原住民民族)的袭击,并且在发现瓜拉尼人受到西班牙人的耶稣会的有效教导之后,开始长期前往巴拉圭一带掠取瓜拉尼奴隶。
一个典型事例:1636 年,塔瓦雷斯率领一支由 2,000 名同盟印第安人、900 名马穆鲁克人和 69 名圣保罗白人组成的旗队,寻找贵金属和宝石,并俘虏印第安人为奴。
仅这次探险就摧毁了西班牙瓜伊拉的大部分耶稣会传教村,并奴役了 60,000 多名土著人民。
从1636年的这项事例可以看得出来当时巴西殖民地尤其是旗队的组成,图皮人、混血人的比例是远远高于白人的,由此可见图皮人在当时的地位。
此外,图皮语和瓜拉尼语亲缘关系非常近,这很可能是旗队喜欢掠夺瓜拉尼奴隶的原因之一。
尽管图皮人在16至17世纪的地位不低,但到了18至19世纪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18世纪中期图皮语失去了通用地位,葡萄牙语后来居上;19世纪巴西帝国建立,加上这一时代是“科学种族主义”发达的时代,白人的优越感很快爆棚,大量的白人涌入巴西,也使得巴西的人口比例在近两百年间产生剧变,以至于到了现代,人们对巴西人的印象主要是黑白混血(其实黄种人的特征也仍然不少),而原来的图皮人早已因长期大量的混血而没有留下多少“纯血人”,葡图两族之间的友好合作早已经是两三百年前的美好记忆了。
由于有意识主动地与殖民地的主体原住民展开合作与通婚,所以我认为葡萄牙在殖民美洲的过程中的道德表现必然好于西班牙人和盎萨人;但葡萄牙又对其他的原住民做过不少屑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图皮人的良好关系也没有维持下去,葡萄牙肯定算不上是多么干净的白莲花,因而我给葡萄牙的恶度评分是4分。
西班牙:征服两大帝国,大肆屠杀、奴役、传教,建立吸血式经济社会结构;扫荡北美相比于葡萄牙和法国,西班牙对美洲殖民的历史的社会认知度还是不低的,一般路人都能随口说出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因而这里就不做太多展开叙述。
我只是简单地补充一下,西班牙人征服这两大帝国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征服完这两大帝国之后到建立那么辽阔的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还包含着更多的征服(屠杀)故事,其中包括对我们都听过名字的玛雅人的征服,也包括对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的普雷佩查人、奇奇梅克人、穆伊斯卡人等许许多多民族的征服。
也就是说,在吃下整个西属美洲以前,西班牙人从未放下他们的屠刀。
只有极少数民族坚持着长期的对抗,以至于整个殖民时代里西班牙人竟然都没能吃下他们,典型例子是瓜希拉半岛的瓦尤人和智利-巴塔哥尼亚的马普切人。
在征服以后,由于西班牙人的征服之地有非常充分的本土原住民人口,因而西班牙人不需要从非洲进口黑奴,而是就地展开广泛的奴役,并美其名曰“委托监护制”,就是将原住民纳入到西班牙人的“监护”之下,实际上就是一种为所欲为的奴役。
由于战争和奴役导致原住民的处境和卫生环境变得极为恶劣,在整个16世纪,西属美洲接连爆发严重的瘟疫,致使原住民人口迅速崩溃,十不存一,只是墨西哥和两秘鲁两地的原住民人口基数充足,才勉强将原有的语言文化保留了下来。
但是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有着两大目的,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黄金和传教。
由于中美洲和安第斯盛产金银,西班牙人强迫原住民进入矿山劳作,源源不断地挖出海量的金银送回伊比利亚本土,再加上大肆发展种植园经济,过于偏科的经济体系使得拉美国家在19世纪独立之后不得不面对极为畸形的社会经济结构,致使在后来的发展中被美国时时刻刻打压,拉美始终难以诞生强国。
而传教则迅速地破坏了原住民的文化传统,其中最为严重的自是对玛雅文明的摧毁,数不尽的玛雅文书籍被付之一炬,以至于19世纪白人重新发现玛雅文明的时候,面对的便是所谓的“神秘文明”了。
除此之外,有一点可能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西班牙人对北美原住民也同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两批征服者的领袖分别叫做德·索托和帕尔多。
北美在欧洲处于中世纪后期之时其实已经广泛发展定居农业,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能看见人口相对密集的农村和田野,并且已经建立起了广布各地的酋邦,这一片正在朝文明发展的区域被称为“密西西比文化”。
尽管在14世纪,密西西比文化的佼佼者卡霍基亚衰落了下去,但密西西比文化重心在那之后南移到今美国版图的南部。
然而德·索托在1540年前后的探索可以说是走一路、杀一路,途中甚至有过直球屠杀全村的事迹;1570年代的征服者帕尔多则针对性地摧毁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南的原住民酋邦,再加上西班牙人传播的疾病开始扩散,以至于17世纪英法两国展开对北美的殖民时,他们眼中的北美南部已经是一片大荒原的景象了。
为了避免有人拿这点给盎萨殖民者开脱我得提醒一下,德·索托和帕尔多祸害的是南部地区(这一带有时被美国人称为“深南”deep south),主要受害的是克里克系民族;后来克里克人仍然在18世纪至19世纪上叶顽强生存,直至19世纪上叶的红棒战争前后被美国彻底吃掉。
而英国最初的殖民地是在弗吉尼亚和新英格兰,主要受害的东阿尔冈昆支系各民族,与德·索托的探险范围并不一致。
德·索托给北美原住民带来灾难的路线西班牙人在殖民过程中手上沾满鲜血,对原住民文化破坏力巨大,可以说一定是比法国人和葡萄牙人恶劣得多的殖民者。
但相比于英美盎萨人,西班牙人却还留着一丁点的可爱:西班牙人从不忌惮与原住民通婚混血,这也是为什么拉美那么多国家的主体民族都是梅斯蒂索人;而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人口还算丰富的原住民,西班牙人派到美洲来的统治者或多或少都还是会与原住民领袖合作,利用原住民留下的体制和物质基础(比如在秘鲁殖民地就用到了印加帝国的“米塔制”和“伟大道路”);一些心地善良、对原住民有浓厚兴趣的传教士很早就主动记录原住民的文化与历史,给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人说西班牙人对原住民施加性暴力不能作为给西班牙人开脱的证据,我的回应是本篇回答一开头就说清楚了就是在比烂,无论如何愿意艹土著女人、生出混血儿的,相比直球把人不当人只想彻底赶走和屠掉的肯定不那么残暴了。
此外,还有一部分西班牙人是和原住民王公贵族通婚的,并不全部都是强暴。
当然相比于葡、法与原住民的和平通婚,西班牙人的做法整体而言肯定是恶,洗不了。
(我不指望那些二极管能明白,只要有脑子的读者明白为什么我说西班牙人非常可恶但盎萨人更可恶就行。
)由于相比于盎萨人,西班牙人还不至于恶劣得一无是处,因而我倾向于给西班牙的恶度评价为6到7分,不会高于英美盎萨人。
法国:结盟、经商、传教国内很多人不喜欢法国,尤其是这几年乳法段子满天飞以后,对法国的莫名鄙夷已经能见于许多人的言论之中。
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恐怕都完全不了解法国殖民美洲的历史,少数知道点法国是怎么殖民西非和东南亚的人可能会以为法国在美洲殖民期间也是同样坏事做尽,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比于西、葡、英三国,法国对美洲的殖民是断代的(这里我们不考察加勒比小岛和圭亚那),因此基本只要看地跨加拿大和美国中部的新法兰西殖民地的历史就能大体了解,这里我推荐一个我用来学习这段历史的私人博客:法国人在新法兰西殖民期间对待原住民的主要策略是共存与合作,因而很快就与分布在阿卡迪亚(今新不伦瑞克及新斯科舍两省)的密克马人(Mikmaq,这个民族的名字拼写和译名多种多样)以及分布在今安大略省的休伦人建立盟友关系;又因为毛皮贸易的缘故,法国与克里人和阿尔冈昆人(自称为阿尼西纳伯人)等民族建立了商贸关系。
至于从本土迁来建设殖民地的法裔移民,其主要开拓范围是在17世纪时已经地广人稀的圣劳伦斯河沿线以及北美东北角的阿卡迪亚,魁北克城和蒙特利尔这两座著名城市都是这么来的。
而再深入下去,比如在今安大略省的核心区,法国则没有前去侵占,而是让休伦人继续生活在那里。
16世纪法国探险家卡蒂埃造访豪雪莱嘉(可能就位于蒙特利尔),当时被法国人记录为一个大酋邦,但可能由于瘟疫的缘故,到了17世纪时已经消失不见了。
除了结盟与经商以外,随着探索和殖民愈发深入内陆,法国耶稣会也有意建立传教村,将附近的原住民集合起来传播基督教和先进文明的生活方式,这与在南美洲由西班牙耶稣会广泛建立的传教村有很大相似性;而到了今美国中部的广大地区,也即是当时所说的路易斯安纳,法国则主要采用控制河道、建立堡垒的方式展开殖民,由法国移民建立的城镇主要是在今美国路易斯安纳州一带,尚未来得及北上开拓。
因这样的殖民特点以及法国人著名的“王化”思维——也即是语言、文化、价值观远比种族更加重要——再加上整个新法兰西时期法国人要持续地要与英国人展开斗争,他们对待原住民可以说没有什么作恶的必要和机会,反而因为盎萨殖民者相反的殖民策略,法国高度倾向于与原住民结合共同对抗盎萨人,以至于在两次面对英国战败之后,原住民盟友竟为了给法国复仇,私自展开对盎萨人的报复,其中前一次是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之后,由阿卡迪亚的密克马人发起;后一次则是在七年战争(1756-1763)之后由俄亥俄平原(今威斯康星至俄亥俄五大平原州)的多个原住民民族联合起来发动针对盎萨人的暴动。
(当然这两次报复战争的结果都是原住民的失败,因为他们与盎萨人在力量上终归是有很大的差距。
)与西、葡两国人类似,法国人并不忌惮与原住民通婚混血,因此诞生了加拿大历史上的混血民族“梅蒂人”(和西语“梅斯蒂索人”是同样的意思);而且法国也同样是将自己统治下的原住民视为殖民地人民的一部分的,可以从中看得出来法国对原住民的态度。
当然任何殖民者都不可能是道德完美的白莲花,法国人在北美也同样有过对原住民作恶的事迹——其中法国人最大的原住民敌人乃是易洛魁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法国早早地与休伦人结盟,而休伦人和易洛魁人原本就是长期的宿敌。
当然在当时来说,易洛魁是一个大族,法国人无法做到对易洛魁人展开种族灭绝战争,双方的关系是单纯的敌对关系而不是一方残酷戕害另一方的关系。
而在殖民路易斯安纳(新法兰西殖民地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部分)时,法国人还真有过以复仇为名的种族灭绝战争,那便是18世纪上叶的纳切兹战争(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小规模的奇克索战争),这一战基本使得原本就不算强盛的纳切兹人从此萎靡不振。
然而除此之外,我目前还没有掌握太多其他法国人在殖民北美时明确的作恶证据,因此我认为,在殖民美洲的历史过程中,法国人的道德表现明显好于葡萄牙、西班牙和英美,由于也不是完全没有劣迹,因而我给其恶度评价为2分。
在我的粉丝群里曾讨论过一桩悬案,那就是纽芬兰的贝奥图克人是否曾在17世纪初遭受过法国人的屠杀——无论是新法兰西还是贝奥图克人的维基百科词条中,以及有关贝奥图克人的历史人类学专著《A History and Ethnography of the Beothuk》中,我都完全没有看到这样的记载,因为纽芬兰主要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不是法国的。
后来追根溯源之后发现法国人与贝奥图克人可能是在17或18世纪有过不愉快的接触,而1970年代一位英裔加拿大人高官编写的有关印第安人的历史专著中,则将这段经历展开描写成法国人对贝奥图克人的复仇战争,后来更有两个野鸡网购网站给这段故事添油加醋,使得整个故事被编得有鼻子有眼的,以至于中文书籍《加拿大通史》(作者为李节传)收录了这则故事,并将法国人描述为对原住民极为残酷的殖民者,甚至暗示剥头皮的习俗是法国人带给原住民的,暗示贝奥图克人的灭绝就是法国人导致的……一般而言我不喜欢动机论,但这些没有证据的“史料”似乎很大程度上是英裔加拿大人以及“法黑”用来故意抹黑法国人而编出来的故事,因而此处我不予采信。
英美盎萨人:人滚地留很多不懂历史的人往往容易看到世界霸主光辉的一面,或多或少都听说过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是多么强大,而他们的强大又是如何来自于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历史,就仿佛英美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正义的。
幸运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了美国人在历史上是如何对待原住民的。
当然也不乏美分说现在的美国对原住民多好多好,你看美国政府专门给原住民划了多大的保留地,原住民又过上了多么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就得问一句,如果你是那样的原住民,你的民族祖地某天被忽然远隔重洋跑过来的人占去了,敌人用屠刀和瘟疫消灭了你的大部分族人,最后搞了个偏远小地方给你去住,说只要你住进去你就可以享受生活了,你愿意吗?你相信吗?关于美国人是如何残害北美原住民的,在知乎上已经有很多答主讲到过,很多人应该都印象深刻了,因而我这里也不做太多展开,只讲到1830年的血泪之路。
(若是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去翻一翻其他的提问和回答。
)在这里我主要得回应一个广泛流传的谣言:“屠杀印第安人是美国人独立后的行为,与英国无关”。
我的回应是:英美对原住民的残暴行径早在17世纪的殖民时代就开始了,远远不是什么美国建国之后才那样的。
因为盎萨人在美洲殖民的初始逻辑就和另外三大殖民国完全不同,西班牙人是征服,法国和葡萄牙则是与原住民合作,但盎萨人一开始殖民的逻辑就是简单粗暴的四个字:人滚地留。
殖民国家天然就喜欢宣称自己圈了哪块地之后自己就是那块地的主人,这一点对于四个殖民国家而言都是同样的,但如何让自己真正控制自己圈下来的地,四个国家的做法各不相同,另外三国或多或少都会把自己圈的土地上的人也视为应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无论是奴役、强迫臣服、通婚还是结盟,都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而盎萨人则不然,完全只将自己移民过去的同胞视为这片土地上的人,而原住民则不是——原住民只是暂时还未清理掉的不属于“自己人”的蛮夷,所以自1607年殖民弗吉尼亚以及1620年殖民新英格兰(著名的五月花号)始,盎萨人就一直在寻求将原住民赶走的办法,以便于自己攫取土地,而他们使用的办法不限于威逼利诱签订不平等条约以及种族灭绝战争。
其中受害最深的,当属殖民前夕居住在美国东部的东阿尔冈昆族系:波瓦坦人,莱纳佩人,莫希干人,新英格兰的多个部族,阿布纳基人以及密克马人,其中对波瓦坦人和莫希干人的残害都有影视作品来表现,比如前者有迪士尼动画《风中奇缘》(以及其“真人版”《决战新世界》),后者则是非常著名的《最后的莫希干人》,但更加扎眼的集中事件,还是种族灭绝战争——1636年至1638年的佩科特战争(对佩科特人)和1675年至1678年的菲利普王战争(对万帕诺亚格人),这两场战争都是针对原住民的、以“复仇”为名(即有一两个白人在原住民那儿被害死)的种族灭绝战争,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正是将原住民全族消灭,并都取得了成功,这些部族几千上万的人口被消灭,这个部族彻底不再存在、沦为历史。
在佩科特战争之后,殖民地官方甚至主动宣布“佩科特人已灭绝”,而他们灭绝的原因是上帝的旨意。
相比之下,西班牙人的追求是征服和奴役,尽管正是因征服和奴役带来了原住民的人口崩溃,并且西班牙人完全就看着原住民大批死去不闻不问,但相比于主观目的就是种族灭绝的盎萨人,西班牙人都还真不够盎萨人野蛮……随着殖民的发展,与法国的竞争加剧,盎萨人对原住民痛下屠刀也越发习以为常,对“干净无主”的土地的渴求也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扩张而越来越大,这是十三殖民地人那么渴望夺取新法兰西土地的原因。
在七年战争与独立战争之后,盎萨人再也没有约束,便开始肆无忌惮地西进,有些时候会假惺惺地强迫原住民签订“售地”条约,有些时候就干脆不找原住民,由一个殖民者“售地”给另一个殖民者,至于土地上原住民怎么办,在过去一两百年里已经有丰富经验的盎萨人自然有“剥头皮”等一系列的办法去对付。
在这样一种强行圈占土地、不把原住民当人的扩张过程中,就连原先与盎萨人关系较好的原住民也惨遭荼毒,被盎萨人用到了上述“方法”,比如易洛魁人:美国和易洛魁人于 1784 年签署了斯坦威克斯堡条约,根据该条约,易洛魁人将他们的大部分历史家园割让给了美国人,随后于 1794 年在卡南代瓜签订了另一项条约,他们将更多的土地割让给了美国人。
纽约州州长乔治·克林顿不断向易洛魁人施压,要求他们将他们的土地卖给白人定居者,随着酗酒成为易洛魁人社区的一个主要问题,许多人确实为了购买更多的酒而卖掉了他们的土地,通常是卖给肆无忌惮的土地公司的代理人。
在此期间,居住在纽约州的易洛魁人变得低落,因为他们的更多土地被出售给土地投机者,而酗酒、暴力和破碎的家庭成为他们保留地的主要问题。
奥奈达人和卡尤加人几乎卖掉了他们所有的土地,搬出了他们的传统家园。
(笔者注:奥奈达、卡尤加是易洛魁联盟的其中两个部落。
)易洛魁人的远亲,著名的切罗基人可以说是最积极地向盎萨人学习先进文化的民族,这使得他们在17至18世纪不断壮大并取得对周边原住民的优势,从而不断扩张,攻取了大烟山附近的许多土地,至18世纪末时已经人口繁盛,组织良好,因而后来被美国政府列为“文明五部”之一。
切罗基人塞阔亚根据拉丁字母给切罗基语发明了一套新文字,使切罗基语成为了有自己文字的语言。
但随着白人人口继续增长、对土地的渴望与日俱增,美国终于开始了制度化的“人滚地留”工作——这最终成为了1830年的“血泪之路”。
美国在靠近当时的墨西哥的边界专门划出了一小片土地作为印第安人保留地,也即是后来的俄克拉荷马州,并派出军队强迫所有境内的原住民迁徙至此,在迁徙路上,就已经有大量的原住民死去,而远离家园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保留地”挤在一块的原住民,自然不能指望他们还能有什么未来的发展。
我们在上面提到的被美国认为已经“开化”的五族也全部在强制迁徙之列,这便是盎萨人对待亲自己的原住民的做法。
再往后的事情我们都已经知道了,美国人继续大举推进西进运动,并在19世纪将主要的“敌人”定为占据大平原的苏族人,与之爆发了大量的战斗,进入20世纪以后,白人终于遍布北美每一片宜居之地,原住民几乎无处立锥。
总结而言,其实美国对待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残酷作风其实是从17世纪开始殖民的时候就有了,后来只不过是在延续和不断扩大规模和加大强度罢了。
而无论从动机还是结果来考量,英美盎萨人都可以说是殖民美洲的国家/民族中最屑、最邪恶、最残酷、最垃圾的一家,配得上所有最严厉的口诛笔伐。
当然仍然会有美分/精盎喜欢用人口来说事,认为英美在北美杀害或直接迫害至死的原住民加起来也不过几千几万罢了,远远不能和殖民地死了几千万人的西班牙人相比。
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不懂得什么叫基数,什么叫比例,以及什么样的人口规模才能让一个民族相对健康地把本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留存下来,甚至后来能让人口规模重新壮大起来。
诚然西班牙殖民地原本是人口稠密的中美洲和安第斯,在其殖民征服过程中数千万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亡,的确足已令人发指。
然而在人口最凋敝的17世纪,这些地方都仍然有几百万的原住民人口(其中中美洲可能有两百万)。
而英美盎萨人面对的不是几百上千万的能够建立帝国的文明大族,而是一个个整体规模在几千一万左右的部落,这些部落幸运地延续至今的其实也可以从“部落”状态下的几千人口增长至几十万,就像切罗基人在现代仍有30万上下;但更多的部落遭到盎萨人的种族灭绝,只要杀掉他们几千人,就已经足以导致灭族,即使盎萨人没有斩草除根,剩下的人其实也只能面临着沦为白人奴隶或并入他族的结局,终归还是灭族了。
而这才是有着种族灭绝的主观动机的盎萨殖民者最为残酷之处。
可能还有人一直以来以为盎萨人一次战争只会杀掉一个部落几十上百人,整个历史上杀的原住民加起来还没过万。
但在上面提到过的佩科特战争中,大约有 2000 人在战争中丧生或因伤而死,3000 多人死于疾病或饥饿,另有 1000 名当地人被卖为奴隶并被运送到其他地区,也就是说,足足6000多人的一个大部落就在这一场战争中被连根拔起,以至于殖民地政府都敢公然宣布“佩科特人已经灭亡”,而这还只是1630年代殖民早期的一次种族灭绝战争而已。
当然,就像评价法国不是完全的白莲花那样,英美自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善良的恶魔。
历史上关于盎萨人与原住民的友好接触总归还是有的,近几十年来,美国也终于开始认识到这片土地的古代史也该是自己历史的一部分,这才在进入21世纪之后有了一些关于密西西比文化的研究成果。
当然,对于原住民而言,现在美国人做什么都晚了,毕竟原本土地的主人现在只能拥有原来的不到百分之一的土地,许许多多的民族在这段历史中已经灭绝,更多在这段恐怖的历史中留下过名字的民族的人口则不过几百几千……所以,英美盎萨人的恶度,我评价为8到9分。
仍然有嘴硬的精盎喜欢说人西班牙征服的是原本就人口稠密、有本地秩序、有农业文明的原住民,英美殖民的是还在狩猎采集的野人(关于北美原住民的文明水平我已经在上下文都讲过几次了)怎么可能还和西班牙殖民地那样留下那么多原住民人口呢?那我就得问问了,难道葡萄牙和法国殖民的也是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那样的大帝国?葡萄牙和法国殖民地上的原住民不也是你们口中的“野人”?为什么葡、法、英三家的差别就这么大呢?另外还有人说美国的印第安人最终还是得到了好结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里我引入评论区的资料让读者看看真实的情况:实际上大部分原住民面临着贫穷、暴力和酗酒等问题。
还有一点,居住在印第安保留地的原住民常年是没有美国公民权的,所以教育医疗都是问题,据美国印第安人事务局统计25岁以上的印第安人仅有19.6%的人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而白人的这一比例为35.8%。
印第安人中有21.9%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白人则为9.6%。
在个别印第安人部落,失业率甚至高达85%。
关于人口人口是一项最直观的数据,但缺乏一手统计的历史人口数据也往往是争议很大的一块内容。
在了解过不少学者推测的数据之后,我认为殖民前夕(15世纪末)全美洲人口大约在5000万以上,其中北美占400万到500万。
如前方所说,殖民前的北美实际上已经进入“密西西比文化”阶段,而绝不是有些人以为的那样完全还是狩猎采集的野人或还是树上的猴子。
美国大东部的诸多民族都已经开展定居农业,种植三姊妹田(玉米、菜豆、南瓜),广建村庄与酋邦,为了彰显统治者权威甚至会建立土墩高台,并且已经有广泛的商贸网络,由此得以拥有青铜器。
其中易洛魁人更是已经建立了部落联盟,几乎是要达到“文明”的门槛了。
因此殖民前的北美人口绝不像一些人以为的那样只有几十万,有着近两千万平方公里面积的这么大个北美只有这点人,这可能吗?到了现代,全美洲的原住民仍然有5000万的级别(当然在整个历史上是有过大落之后再缓缓地升回来的),美国原住民则根据统计口径不同,可能在280万(自报的单一民族人口)至960万之间(加上混血)。
但若是算上混血的话,拉丁美洲的混血人口可是数以亿计的,因而我倾向于采用280万的数据。
尽管看起来仍不算少,但若是摊到每个具体的民族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美国原住民衰微到什么程度:纳瓦霍人286,731切罗基人284,247奥吉布韦人112,757(这族人大部分是在加拿大)苏族人112,176乔克托人103,910再往后便已经都是7万以下的了,也就是说偌大个美国,仍然有十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原住民民族竟然仅仅余下5个。
(如果把奥吉布韦人算作加拿大原住民的话——一般其实也是这么做的——那美国就是只有4个十万人口以上的原住民民族了……)相比之下,在拉丁美洲,且不说在殖民前建立过著名文明的玛雅人(在墨西哥的尤卡坦三州可能在500万左右,有1800万人口的危地马拉国更是有一半人口是玛雅系原住民)、克丘亚人(可能在1000万)、纳瓦人(可能在250万至300万),很多一般路人可能没听说过的民族的人口,都能随便完爆美国,比如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的艾玛拉人(也是安第斯文明中重要一员)有230万,上面提到过的马普切人有200万左右,瓦尤人则有80万左右,就连哥伦比亚的塞努人这个大家从未听说过的民族都有30万,墨西哥的米斯特克人有80多万,萨波特克人有40至60万。
除此之外,巴拉圭全国700万人口基本全都能说瓜拉尼语,亦可以算作原住民文化的有效保留。
作为一个直接可对比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墨西哥,人口规模在10万以上的原住民民族共有17个。
甚至同属北美的近邻加拿大,也有36万人口的克里人和总计33万人口的奥吉布韦人。
当然加拿大原住民其实同样人口凋敝,考虑到加拿大在七年战争之后同样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大概也不足为奇了。
从原住民人口的角度去看的话,巴西有其特殊性,就像前面讲葡萄牙的时候说到过,殖民前巴西的主体民族图皮人在殖民时代大量地与葡萄牙人通婚混血,因而在现代没有留下多少“纯”图皮人了。
不过有一说一,19、20世纪的巴西对待原住民的确也并不算好,再加上数百年来的黑奴贸易以及19至20世纪不断涌来的白人人口,都极大地挤压了原住民的空间。
综合比较过葡、西、法、英美四方之后,充分考虑这四家在殖民征服的历史过程中是否有种族灭绝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是否愿意与原住民通婚融合并且是否有相关结果,是否有把原住民视为本国人,我想应当足以证明我的“恶度”评分了——法2 < 葡4 < 西7 < 英美8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谁才是野蛮人,甚至谁是最野蛮的人,我想已经一目了然。
本回答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发表在少年梦的阿兹特克题材长篇网络小说《美洲日不落》欢迎各位阅读!对美洲原住民与古代文明感兴趣的朋友请加入我的粉丝群1057033614编辑于 2022-06-24 14:06・IP 属地广东赞同 162844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路易·罗莎 - 1104 个点赞 👍
按照美国在 19 世纪时期的定义,毫无疑问,印第安人才是野蛮人。
这不是我说的,是联邦最高法院在 Johnson v. M'Intosh, 21 U.S. (8 Wheat.) 543 (1823)一案中做出的判决书里写的:「...the tribes of Indians inhabiting this country were fierce savages, whose occupation was war...To leave them in possession of their country, was to leave the country a wilderness.」「居住在这个国家之上的印第安部落是残暴的未开化之人,他们的对土地的占据是一种战争…保留他们对国家的占有,等于让国家停留在蛮荒状态。
」对于此案的历史意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教授 Stuart Banner 评价道:这是「奠定美国对土地的所有权的判决」,该判决确认了两点:印第安人并不拥有北美大陆的土地,美国人因为「发现」(discovery)而首先对其拥有产权。
( Banner 教授本人对此判决持反对态度,在他的书中,这一案件的始末被描述为印第安人失去土地的过程)。
说起来,Johnson v. M'Intosh 并不是美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土地纠纷,而是两名白人之间的矛盾:一方主张自己的家族从印第安人处购得土地,因此继承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另一方则反对这种主张。
印第安人并没有参与这场诉讼,而诉讼结果却导致自己被做出了「未开化之人」的定义。
判决原文使用了 savage 这个词,题目中的「野蛮人」一般对应英文中的 barbarian。
而 barbarian 一词的起源,并不向表面看起来这么具有茹毛饮血的意味。
一种说法认为,barbarian 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 bárbaros,意思是「说话不清楚的人」。
希腊人用「bar bar」这个拟声词来描述自己听不懂的语言,就有了这个单词,表示外地人。
(链接:Where did the word “barbarian” come from?)。
从根源来看,野蛮也好,残暴也罢,一言以蔽之:不是自己人。
(而这种傲慢,不是某个民族所独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隐藏在人性之中。
这一点在我们面对世界时也应自勉。
)编辑于 2019-02-19 09:57赞同 110420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王瑞恩 - 1013 个点赞 👍
野蛮?来来来,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百日无孩发布于 2022-06-03 16:53・IP 属地安徽赞同 101321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随缘半藏 - 604 个点赞 👍
大家小时候都尿过床,不管片大片小,半斤八两。
但现在大家都30多了,自己和狐朋狗友们每天还是尿得一身酸骚。
每次别人说两句,马上反唇相讥:你小时候也尿床,凭什么说我?——被指责了,却拿洪荒时代的事来说嘴,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吗?还是鲁迅的作品常看常新:然而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
——《阿Q正传》发布于 2022-04-25 09:57赞同 6044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断腿山伯爵 - 446 个点赞 👍
美国人杀了多少印第安人?中国人杀中国人,那才叫来劲呢。
发布于 2022-12-22 18:14・IP 属地陕西赞同 4462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h汉唐气象 - 440 个点赞 👍
1914年一战爆发之际,奥匈帝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在太平洋岛屿考察。
他向当地一名食人族描述:“欧洲正在打仗,每天有几万人丧生。
”食人族土著震惊:“你们怎么吃得下这么多人肉?”他解释欧洲人不吃人肉,食人族更震惊:“不吃杀来干什么?你们那儿也太野蛮了!”发布于 2022-06-20 16:25・IP 属地美国赞同 4406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Terminus - 400 个点赞 👍
你提o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有人怼你:公知就这点水平?陈年旧事翻来覆去的说,有没有点新鲜的啊?你提11年的动车事件,有人怼你:是不是登子的钱没到账啊,这届公知战斗力不行啊,只会说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你提两个月前的唐山打人事件,有人怼你:哎哟你不说我都忘了这事了,这都多久了啊,当地政府早就处理好了,当事人都没说话,就看到公知在跳脚。
你说美洲移民和本土印第安人发生冲突是两百年前的事了,当今的美国在人权方面做得很好,有人怼你:哎哟,这就急着替美国爹洗地了?印第安人还没死完呢,要不找个印第安人问问他们是什么感受?你说日本侵华是七十年前的事了,战争早就结束,中日也已经就赔偿问题达成了和解,两国现在各方面交流都很活跃,旧事重提没有意义,有人怼你:什么苟罕见,南京......绝不原谅,绝不遗忘。
发布于 2022-08-21 20:08・IP 属地湖北赞同 40022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忠国兔 - 349 个点赞 👍
1642年,济南大屠杀,约12万;1645年,扬州十日,屠杀80万;1645年,嘉定三屠,5至20万人之间;1645年,江阴屠杀,约17万;1646年,金华屠杀,5万余人;南明清军在福建建宁府的三次拉锯战和1648年戊子之役屠杀的几十万人。
1649年,南昌之屠,约20万;1650年,广州大屠杀,约10万;1755-1757年,准噶尔灭族,约50万至80万;1863年正月,回军攻陷固原城,“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14]。
1863年八月,回军攻陷平凉府城,“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数十万”。
1863年十月,回军在宁夏府城屠城,““汉民”十余万被屠殆尽”。
同月马化龙的回军进攻灵州城,有城内回民作内应而攻陷灵州城,“屠戮二万余人”。
1864年二月,回军攻陷渭源县城,“屠毒生灵以数万计,满城官员皆死之。
1866年清军在渭南市屠杀回民2万多人,清军在西安附近屠杀了数万回民。
1869年,清军北路刘部首先把灵州金积堡周围全部的回民屠杀干净,屠杀全部500多座回民村的回民,杀死了超过五十万回族人。
1864年7月 湘军南京屠城,约30万;1895年至1896年,乙未河湟事变,约10万人。
发布于 2022-08-23 17:10・IP 属地河南赞同 34945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鱼非鱼 - 322 个点赞 👍
要比同时期的话,印弟安好歹留了个种,你现在去美国还能看到原住民和混血人种。
清朝灭亡准格尔,可是让准格尔从一个部落和面积比英法德加起来还大的国家变成了地名。
实行了种族灭绝。
至于后来的太平天国更是死了全国一亿人。
发布于 2023-01-20 15:43・IP 属地安徽赞同 32220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许同同 18119878766 - 265 个点赞 👍
美国人和印第安人互相杀时候,中国也在互相残杀,杀的还是自己人,杀外人和自己人谁更野蛮?,而且那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概念。
与其说野蛮,不如说这是个小辫子想抓住狠狠踩扁美国的借口。
发布于 2022-07-16 12:31・IP 属地河南赞同 26512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阳光下的雨滴 - 261 个点赞 👍
毫无疑问是美国人,美国19世纪有一个白人,这个人叫曾国藩,这个曾国藩由于经常大屠城,给全国老百姓带去了噩梦,由于杀人太多, 被大家叫成“曾剃头”,形容他屠一个城市像剃一个头一样简单。
当时谁家小孩晚上哭闹不睡觉,只要说“曾剃头”来了,孩子就立马不会哭闹了,可见曾国藩给大家造成的心理阴影。
曾国藩的湘军屠城影响比较大的有九江屠两万人、安庆四万人、宁国几十万人、南京五十万,远超大明朝,湘军在南京疯狂屠城,江水都被染红,2岁小孩不放过。
曾国藩大量滥杀无辜。
其手段之残忍,滥杀人数之众,令人心寒,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从九江到南京,每攻下一座城市,就要来一次血腥屠杀,无数老人、小孩、妇女……都难以幸免,湘军将领彭玉磷,描写这些屠城场景——“鸡犬不闻三千里”。
1862年,安徽宁国府大屠杀。
被杀害的老百姓难以计数,全城几乎是寸草不留,到处是尸积如山。
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因此而变为空城、鬼城。
由于幸存者太少,两个月后,宁国府城中,尸体仍然无人收埋。
1864年七月,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所部攻破太平天国首 都天京(即南京),立即执行屠城政策。
三天之内,丧心病狂的湘军见人就杀,见屋就烧,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南京城内数十万老百姓惨遭屠杀,男女老幼,都难逃毒手。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见证了这一幕。
他写到:“沿街死尸十之八九皆老者。
其幼孩未满二三岁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
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秦淮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见赵烈文《湘军记》)。
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中写道,南京城破后七天时他亲眼目睹的惨况:“南京城内的,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没有地窖可藏身,全部遭到了屠杀,沿街的死尸不是老人就是未满两三岁的小孩,四十岁以下的妇女都不见了,有一个老头身中数十刀,哀嚎连连,四面八方都能够听得很清楚,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曾国荃手下将领李臣典“戮绝妖男,虏尽良女”,日夜宣淫,在天京破城后的不到十天里,每天奸淫女子几十,最后是奸淫过度,因色毙身、一命归西。
湘军制造出南京血案后,世人震惊,舆论哗然。
但曾国藩不仅没有片言指责,反而要求湘军在攻打太平军余部时,继续推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应该把太平军活动区的老百姓统统杀光!对于滥杀的指摘,曾国藩还振振有词地反驳:“无惑于妄杀良民恐伤阴陟之说,斩刈草菅,使民之畏我,远于畏贼!” (《曾国藩致李元度书》)这段话明白的表示,他曾国藩就是要草菅人命。
湖南有一个曾国藩文化园,之前我从那里经过了一下下,我都觉得毛骨悚然,几千多万冤魂索命啊。
编辑于 2023-01-20 16:11・IP 属地安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赞赏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赞同 2615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小明同学 - 260 个点赞 👍
你理解的15世纪印第安人人民安居乐业,有统一文化,在北美大陆安居乐业。
而实际的印第安人生活状态。
依靠黑曜石制作的长矛捕猎,如同中国夏之前,相当于地中海7000年前水平。
阿兹特克,作为印第安人扛把子文明,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掠夺别的印第安人,把他们掠夺过来当奴隶完了,生吃他们,大部分部落甚至成型的语言都没有,互相交流就靠学习动物的吼叫。
阿兹特克为了为神庙庆典,一次就屠杀了8万其他印第安人。
而美国加起来非天花屠杀的都没这一次多。
且不说存不存在,屠杀行为。
就算是你认为的美国人(且不说你对这个屠杀理解有多少误区),他都比阿兹特克强的多。
很多人喜欢拿印第安人给自己做共情,但是现实却根本不是。
他甚至都不如孟获水平,你觉得七擒孟获谁是野蛮人?此外你以为的阿兹特克人覆灭,是欧洲人开着坚船利炮一顿突突。
实际阿兹特克是其他各个部落在西班牙人的支持下,被其他积怨已久的部落联手干死,而且那时候的西班牙人还是靠骑马砍杀提供的支援,当然如前文所述那些黑曜石武器根本破不了铁甲的防。
你以为的印第安人被屠杀,是昂撒人拿枪上去就对印第安人一顿突突。
结果是昂撒人联合XX部落对战法国人联合XX部落。
最后法国人在欧洲式微了,才被赶出北美。
此外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绝大多数印第安人(少部分加入美国)还加入了昂撒英国人的阵营联手对抗美国。
你以为所谓印第安人控制整个北美印第安最大的国家阿兹特克,占领面积现在还没有中国一个市大,其他的地方都是无人区,印第安人连去都没去过,都不知道那边是啥。
还有别扯什么胜利者书写历史那一套了,所有阿兹特克文明我都是从墨西哥国家博物馆里面看的。
墨西哥92%印第安人后裔。
PS:对了别拿兄弟论自己人论,来说印地安人。
印地安两个部落之间的隔阂,比我们和日本人都大。
说什么印地安人自己内部问题的,那日本打我们,打菲律宾,打越南也是内部问题,亚洲黄种人关他们欧美人什么事情?苏联美国帮我们一下都是都是欠。
此外可别说啥洗地了,这上面的观点不是我个人观点,是现在人口最多的印地安人国家,墨西哥人的观点。
人家都不承认有屠杀,是贱吗?等于中国人不承认日本屠杀,智利人天天给那谴责日本。
附上我在墨西哥土著博物馆看的阿兹特克人最有名的神像,阿兹特克的神,战争之神。
编辑于 2022-05-22 17:56・IP 属地加拿大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赞赏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赞同 26034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多伦多方脸 - 250 个点赞 👍
谢邀首先,建议“印第安人”("Indians")改成“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s")。
“印第安人”是欧洲白人至上主义者给美洲原住民贴的标签,跟地理真相存在落差。
“野蛮人“是欧洲白人至上主义者及他们的后代指美洲原住民贴的蔑称。
这个蔑称的目标是使美洲原住民失去人性,并辩解白人屠杀他们及征服他们的领土。
说某人是“野蛮人”等于说他不是“人”。
欧洲白人以为他们自己是世界最“文明”或者“最有文化”的人。
这是不对的。
文化定义为“人类中的社会行为和规范,包括艺术,音乐,舞蹈,仪式,宗教以及工具使用,烹饪,住所和服装等技术”。
欧洲人有自己的文化,美洲原住民也有自己的文化,虽然两者本质上有区别,但两者毕竟都是文化。
世界上只有人,没有“野蛮人”,但是可以说有些人的行为确实很“野蛮”。
使人失去人性属于野蛮行为,屠杀人也是。
编辑于 2019-03-24 14:09赞同 25078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David Rand - 219 个点赞 👍
远不说上千年前的黄巢屠刀,不说几百年前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张某屠川,也不说一百多年前的西安满城,我们就聊聊近七八十年的历史吧,你知道多少?编辑于 2022-05-22 22:42・IP 属地湖北赞同 2195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执子之手 - 214 个点赞 👍
印第安人这个梗这一年多这么火,很大原因是那一男一女两个人肉传话筒,在所谓的“对外”例行记者问答中抛出的梗。
实际上,正常人都知道,这种所谓的对外例行记者会,问题都是提前筛选的,回答也是提前写好的,人肉喇叭的工作无非是和相声演员一样,掌握个节奏,关键时刻抖出这个包袱即可。
这个梗本来就是对内说的,这一下让拳民们嗨起来了,好像掌握了什么美帝的软肋~咱先不说这算不算美帝的软肋,即便是,你们也应该想办法去美网讨论,给美国印第安人说,而不是在减忠说,因为没意义啊发布于 2023-01-28 01:04・IP 属地广东赞同 2142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阿拉灯神盯 - 209 个点赞 👍
今日互联网上,受美国民主党白左打造而一炮走红的某普韦布洛族明星,其家乡尤马县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便是一个代表。
罗斯福上台后,税收逐年提高。
罗斯福新政开始的第四年(1936年),尤马县征购粮食9万磅,次年(1937年)提升到20万磅,之后一年(1938年)虽降低到14万磅,但仍比9万磅的数据高出55%。
(《尤马县志》,第245页)《印第安人重组法》启动后(1939年),新政工作组宣布为了实现“和平改革”,宣布收缴印第安人所持武器。
新政收缴武器,印第安人的刀矛与火器均在收缴之列。
作为半游牧民族,各个民族的印第安人都保有大量武器,除了枪之外,还有大量刀具。
印第安牧区男女老少皆拥有小刀,吃肉时用于切割,屠宰牲畜也需要用刀;男人放牧时必须要有火器,如果没有铳至少也要有一把锋利的腰刀。
因此,牧区的印第安人拥有武器不仅是尚武精神,也是生存需要。
收到收缴武器的命令后,因历史原因长期不信任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印第安酋长们聚集起来商议,决定抵制该命令,武装冲突随即爆发。
为了镇压盘踞在普韦布洛悬崖圣殿的印第安叛军,经过美国国防部批准,两架刚刚服役的B-18“大刀”轰炸机携带炸弹从丹佛起飞,越过落基山脉后轰炸了盘踞圣殿中印第安人。
在“神鹰”的轰炸下,印第安叛军溃散。
事后根据《亚利桑那州军事志》提供的资料,这场规模不大的印第安人叛乱共计消灭印第安叛军2004人(毙311、伤80、俘1613)。
同一时期,亚利桑那州多地因抗拒《印第安人重组法》也爆发了多起印第安人叛乱事件,其中又以拉巴斯县为代表。
拉巴斯县的新政工作组人数稀少,叛乱爆发后该工作组被围困于该县市政厅大楼内,时任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知晓后,即批示美国时任战争部长哈利·H·伍德林:“派降落伞兵部队解救拉巴斯县干部。
”虽之后因地形原因,空降部队并未成功降落,但这也确实是美国空降兵部队组建后的首次军事行动。
(《拉巴斯县志》,第13页)然而,这场冲突仅仅是之后更大规模冲突的预演。
有关罗斯福新政期间印第安部落税收的资料十分有限,但从零星资料中可见,罗斯福新政在印第安保留地推行后,粮食收购量逐年大幅提高。
在前总统胡佛统治时期,亚利桑那州首府皮马县1929年的粮食征收量为43082磅;罗斯福上任后的第一年(1933年),应征粮额为364548磅,实征额379366磅,是胡佛总统时期的8.8倍;到罗斯福上任的第六年(1938年),应征额为545395磅,实征额为463437磅,相比1933年又增加了22.2%。
(《皮马县志》,第192页。
)希拉县在1935年的粮食征购量为3.7万磅,1937年征购数即达到70万磅,两年间增加了18倍;次年又达到159.2万磅,年增加率达127%。
(《希拉县志》,第339页。
)如此大幅提高粮食征收,在一些地区已经造成粮食紧张。
而且,在1939年对印第安部落开始推行《印第安人重组法》以启动“印第安新政”时,亚利桑那州政府也同时开始控制粮食供应:“亚利桑那州决定对实施《印第安人重组法》地区的农村按36%的面供应三个月,每人月供应量27磅。
”这是因为《印第安人重组法》施行后,印第安人的土地、牲畜统一被列为“州有资产”,牲畜不能自由宰杀,也不能用畜产品去交换粮食,故由亚利桑那州政府供应粮食,但供应面只覆盖36%的地区,另有67%的地区没有粮食供应。
(《亚利桑那州志》,第1319页)此后多次发生印第安人抢粮事件,与此不无关系。
《印第安人重组法》施行期间,新政工作组不仅大量没收粮食,还以「献粮」为名强迫生活状况较好的印第安部落和家庭交出“多余粮”。
但实际操作时,粮食是“没收”、“征收”还是“捐献”全凭新政工作组和积极分子们掌握。
工作队将10%至20%的印第安人划为“印第安酋长”也与此有关。
“酋长”越多,没收物质越多,重组法案施行的“成果”就越大。
大规模没收财产引发民众抗争,这并不奇怪。
(《纳瓦霍县志》,第13页)值得注意的是,在《印第安人重组法》施行后印第安部落重组期间,原本各印第安保留地内的领导纷纷被召集到亚利桑那州首府皮马县,参加省参议院众议院会议,是为“皮马会议”。
“皮马会议”原定涵盖各县的印第安酋长、萨满等上层人士,原定参与者69人,会议一方面传达华盛顿方面批准的重组文件,另一方面则是与印第安酋长等协商,使他们主动提交支持印第安人重组的申请书。
通过会议的大小会协商和会外的个别协商谈话,如州长官几乎每天都要找各地的主要酋长谈话,确有一部分上层人士对实行新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大会上发言表示赞成罗斯福新政。
(《亚利桑那州新政改革史》,第45页)通过三个月的大会小会、说理斗争,177名参加会议和未到会的酋长、萨满等印第安上层递交了要求开展印第安新政的申请书。
除亚利桑那州首府外,亚利桑那州各县也相继召开各级会议,以同样的方式召集印第安人头目通过“拥护罗斯福新政”的决议。
以阿帕奇县为例,1939年2月10日,全县六十余名印第安酋长被集中到县市政厅学习罗斯福新政精神。
「申请书」也罢,决议也罢,只有宣传上的意义。
就在各级印第安酋长开会期间,不管他们是否自愿也不管他们是否拥护,新政实际上已经开始。
这些会议的另一个作用是把各地的印第安酋长集中起来,“发挥其统战价值”。
2月24日,阿帕奇县议会发出通知,宣布各个新政工作队收缴武器,叛乱爆发。
到3月14日,阿帕奇县全县除两个镇又四个村未发生叛乱外,其他地区均已暴动,参与暴动数达2787户,占该县农区印第安人的70.16%。
与此同时,该县印第安酋长61人,萨满73人均在县城学习罗斯福新政精神,可见参与暴动的恰恰是罗斯福在《印第安人重组法》中要解放的印第安平民。
(《阿帕奇县文史资料第一辑》,第54页)也是在这年2月,美国民主基金会和印第安人事务委员会就改造印第安人问题向白宫呈交报告,提出了“两步并作一步走”的设想:在对封建性牧主进行资本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同时消灭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同时完成市场自由化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造的双重任务,而不再经过一个过渡改革的阶段。
(《民主基金会政策文件汇编》第三册,第1653-1656页。
)从这一点上来说,1939年罗斯福新政在亚利桑那州的推行,是为以后改造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吸取经验。
面对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普韦布洛人、纳瓦霍人、阿帕奇人等印第安民族的叛乱,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提出“一些过去站在印第安百姓头上的人,舍不得眼前的个人利益,对民主党不相信,有怀疑,有顾虑,害怕安置工作后得不到好的结果,不听我们的话。
也有些酋长想和政府较量......从而发生了叛乱”。
1939年8月末,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叛乱暂时告一段落。
为了安抚人心,1940年,拥有印第安人血统的俄勒冈州副州长在俄勒冈州召集当地奇努克人(支奴干人)上层召开座谈会,再三宣布“目前俄勒冈地区还不进行自由主义改革”,并得到了各大部落上层“只要华盛顿的政策不变,我们就绝不变”的保证。
(《视察奇努克地区工作的报告》)但是,罗斯福新政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有了亚利桑那州的经验,俄勒冈州的新政工作组就强调“罗斯福新政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终归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斗争”、“种植园主和奴隶主阶级是不会甘心死亡的,他们程度不同的有抵触情绪,一些死硬派还会坚决反抗”。
(《胡德里弗县志》,第79页)时任俄勒冈州长的查理·A·斯普拉格更是提出了“把叛乱消灭在预谋中”、“以军事围剿为主,政治争取为辅”的极激进政策,并别有用心的从大平原地区调来了苏族、科曼切族骑兵,进行所谓“平叛”,造成了印第安人内部的仇恨。
(《回忆卡特林·特罗同志》)实际上,俄勒冈州国民警卫队在俄勒冈州副州长座谈会的同时,就已开始军事部署工作。
俄勒冈州政府在1941年下达了指示:“有大仗打,就抓住机会歼灭敌人;无大仗打,就协同地方新政工作组,深入发动盎格鲁撒克逊人,搜剿、逮捕叛乱印第安人”,无论“大打”还是“清剿”,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彻底摧毁印第安部落统治,实现新政对畜牧业的市场自由化改造,后者的作用更为显著”。
(《俄勒冈州议会对全州镇压叛乱问题的指示》)1941年4月30日,俄勒冈州州长向国民警卫队下达正式作战指挥命令《关于平息印第安人叛乱的指示》。
这份文件提出:此次叛乱不是局部问题,而是整个印第安人地区的问题。
萨利什人、特尼诺人、乌马蒂拉人、瓦拉瓦拉人等未骚动人群也被认定为“积极准备暴乱”。
(《俄勒冈州关于平息武装叛乱的指示》)与之对应,一些已被授予印第安事务委员会官职的印第安酋长在发觉形势变化及军事行动动向后,也煽动印第安人:“反正死的时候到了,粮食不够吃,饿死不如打死”。
(《俄勒冈等地发生武装叛乱》,CIA内部参考,1941年5月15日)与之对应,6月24日罗斯福在白宫就俄勒冈州《对全州镇压叛乱问题的指示》这份文件上批示:“俄勒冈印第安人叛乱,极好。
乱子越大越好。
”(《新政以来罗斯福文稿》第七册,第286-287页)在此局势下,冲突自然无法避免。
以发生于哥伦比亚河上游的伤膝河的一场冲突为例,《瓦洛瓦县志》记载道:6月1日,哥伦比亚河第一瀑布平叛开始,经过柯立芝滩等战斗,至8月下旬,迅速平息了这场印第安人叛乱。
但由于当时受“三只蓝鹰”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没有坚决贯彻执行华盛顿的方针,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错误。
1999年由俄勒冈州出版的《俄勒冈州奇努克原住民保留地志》中提及这场战役时则说:“1941年5月3日开始,自......后,印第安叛匪驱赶牲畜向柯立芝滩集结......至5月31日,在该地共集结7487人,所持枪支1357支,战马2535匹。
......6月1日晨,国民警卫队乘大雾天气渡河支援。
陆军骑兵一师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法,于当日拂晓将该处叛匪包围并发起攻击,于当日 18 时战斗结束。
缴获各种枪械1404支,枪弹10976发,刀、矛865把。
”《俄勒冈州萨利什原住民保留地志》同样提及了这场战斗,并承认“参叛人数”中“绝大多数为被裹挟的印第安牧民”, 总数为7847人。
如此精确的资料,应该是这几个部落全部人口的总和,也就是说,其中包括部落中的妇女老人儿童和萨满。
这些人中有持械印第安叛军1732人,枪枝1357支,乘马2535匹。
可以判断的是,当时在柯立芝滩集结的印第安牧民中拥有枪械者为总人数的18%,有四百“持械印第安叛军”仅有各种刀矛。
《俄勒冈州奇努克原住民保留地志》把乘马改成战马,制造出“骑兵”的印象,可是战马的数量几乎比拥枪“印第安叛军”的一倍多,显然这些马不仅是战马,而是囊括了逃亡印第安牧民所携带的全部马匹。
《俄勒冈州萨利什原住民保留地志》记载了同印第安持械战果:击毙265人、击伤143人、俘虏584人、纳降476、泅逃溺水112人、其他原因死亡12人,合计歼灭印第安叛军1595人。
剩余的印第安牧民的命运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俄勒冈州萨利什原住民保留地志》记载的另一个数字大概可以显示出这些印第安人的去向:1941年至1944年四年中,该保留地共捕判、劳教、拘留、集训1513人,占1944年全保留地总人口的14.44%;据当时联邦法院复查,错捕错办的即有705人,占全部人犯的46.60%。
与之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譬如美国陆军第134师的战史便记载了平息俄勒冈州印第安人叛乱的战绩:在1941年结束作战任务时,共“歼敌90557名,缴获轻机枪2挺,长短枪20387支”。
拥有枪支者为被歼灭者数量的22.5%。
1941年12月,俄勒冈国民警卫队也总结了其战果:共作战623 次,歼灭叛匪60864名(其中击毙 10415人,击伤2648人,俘虏21958 人,投降25843人)。
缴获各种枪支48793支,各种子弹482901发,刀矛57356把。
该资料未统计“被裹挟的印第安老弱妇孺”。
白左思潮兴起后,2003年出版的《美国国防历史》则用一句话概括了此段历史:“美国陆军有对外逃印第安人不加区别的加以杀害的行为”,并提及了某位国民警卫队负责人秘密处决投降、俘虏人员128人的行为及某县民兵集体枪杀被俘印第安人65人的事件。
这次“叛乱”最为严重的情况发生于莱克县,据《莱克县志》记载,该县“反对罗斯福新政,反对白宫,反对自由主义,拥护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的叛乱印第安人有9820人,而1941年该县总人口仅16572人,印第安人口10028人,也就是说,“参与叛乱”印第安人数量占全县印第安人的97%。
莱克县由此成为了反对罗斯福新政的“全叛区”。
与叛乱情况相对应的,是1939年在俄勒冈施行《印第安人重组法》后对印第安人粮食的统购统销,印第安人的口粮标准被定为每人每年130磅,平均每月11磅。
次年,印第安人口粮供应量进一步减少,七岁以上者每人每月10磅,七岁以下者每人每月6磅。
在粮食缺乏的情况下,饥荒与瘟疫接踵而来,莱克县某镇印第安人死亡330人,占总人口数量的25.58%。
讽刺的是,在这一年,通过收集镇压叛乱后散失及充公的牲畜,莱克县引入了六千名大平原地区的盎格鲁撒克逊移民,建立了三处罗斯福公社。
几个月后,《纽约时报》更是发表社论,在《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计划”的大旗指挥下,吹响了“大振兴”运动。
全面大振兴自然包含了印第安人大振兴,1942年5月,俄勒冈州提出“建设俄勒冈的雄伟规划”:在五年内垦荒一万英亩土地,生产花生油52亿加仑,建立三百个新农场,工厂六百个。
(《俄勒冈奇努克报》,1942年5月24日)在“全国大振兴”、“三只蓝鹰”的旗号下,俄勒冈州大力从大平原地区吸纳青年移民,从1941年底至1943年就吸纳了12万盎格鲁撒克逊青年前往俄勒冈州的印第安保留地开垦农田,然而由于落基山脉高原高海拔气候和新政大环境下《农业调整法》的约束,这些在保留地上开辟农场的实验几乎以完全失败告终,盎格鲁撒克逊移民们绝大多数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大平原故乡。
(《俄勒冈州志·人口志》)讽刺的是,尽管在俄勒冈州各地辛苦跋涉镇压叛乱并得到了美战争部的通令嘉奖,普通美军士兵的命运却迎来了戏剧性的结局。
1941年7月,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考察俄勒冈期间向罗斯福写信:“在叛乱基本平息之后,这些平叛的部队可以连人带枪就地复员转业,办起军垦农场,安家立业,不必再调出来。
据内华达、爱达荷的同志谈,这在部队中是可以说得通的。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他们已经和当地群众有了联系,扎下了根,较之一般移民好得多;另一方面,他们是亦军亦农,长期住下来,对于巩固那些印第安地区是有重大作用的。
”(《俄勒冈州志·军事志》第1135页)这些来自全美各州的士兵后来成批就地复员,分派到农场、监狱等。
至于他们后来的生活情况,他们真实的感受,统统消失在“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光辉中。
这些在“全国大振兴”的大潮中投身军旅的士兵,没有死在同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太平洋的战斗中,却在高原病的折磨下慢慢逝去,他们同样是战争的牺牲品。
这年9月,俄勒冈州下达了逮捕指标,逮捕权下放到县级。
前述这些被划定为“叛乱分子”的印第安人,先被分批押送到本县集中,关押数月后又被送到扬希尔县或其他地区的劳改农场。
根据《俄勒冈州尤马蒂拉原住民保留地志》记载,尤马蒂拉保留地至少有9262人被捕,其中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仅仅四年内,尤马蒂拉草原诸部落青壮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许多地方青壮年男女的比例在一比七以上,有的地方达到一比十几。
(《俄勒冈牧区妇女的要求》,CIA内部参考,1944年2月2日)在美国民权运动后,根据俄勒冈州给白宫的报告,仅仅1941年俄勒冈州便以“平叛”、“防叛”的旗号逮捕了52922人,约占印第安人总数的10%,这还不包括之后三年被捕人数。
为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俄勒冈州第55号文件则提出“1941年全州处理85285人,其中印第安人地区64347人,占总人口8%。
误杀899人。
关、集训时死17277人。
”为完成抓捕指标,俄勒冈州各地均发生了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印第安青壮年一律捕办的现象。
萨利什原住民保留地某县暴动人数仅占全县2.9%,被捕办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73%。
(《萨利什原住民保留地某县县志》,第413,520页)乌马蒂拉原住民保留地某县被捕人数达1249人,占全县总人口9608人的13%。
(《乌马蒂拉原住民保留地某县县志》,第20,93页)抓捕比例最高的是特尼诺原住民保留地的某县,该县并未发生暴动,被捕人口数目却达到总人口数的21%。
(《民权运动以来重要文献汇编》,第958-964页)滥杀滥捕导致一些地区印第安人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
特尼诺保留地在战后1946年的人口普查中,男女比例为80.21,;萨利什和乌马蒂拉两个印第安保留地的男女比例为88,明显低于其他各州。
特尼诺保留地某县1946年性别比为78.84 ,该县某乡是目前资料中性别比失调最严重的乡,男女比例为69.67。
1938年至1944年,印第安人口急速下降。
1939年爱达荷州印第安人口数量为225947人,1943年即降至174581人,四年间减少81366人,约占1938年爱达荷州印第安人口的31.8%。
(《爱达荷州印第安人口》,第34-35页)1940年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口为686243人,1946年为605537人,减少80697人。
(《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口》,第24页)1939年俄勒冈州印第安人口为513415人,1946年为422662人,减少90753人。
(《俄勒冈州印第安人口》,第17页)1936年内华达州印第安人口为64611人,1946年为61827人,减少2784人。
一些县的人口数据更可说明人口骤降的情况。
俄勒冈州特尼诺原住民保留地的印第安人口,从1939年的159419降至93483人,减少65936人,降幅达41.3%,直到70年代该保留地人口才恢复到1939年的规模。
俄勒冈州乌马蒂拉原住民保留地1936年人口为99628人,到1946年则为50875人,相比1936年减少48753人,减少48.9%。
1938年,亚利桑那州某县印第安人口为30600人,次年即降至24785人,当1944年该地印第安人口仅为16702人,相比1938年减少13898人,降幅达到45.4%,该县印第安人口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恢复。
美国民权运动后,联邦法院在白左进步主义浪潮下开启了大面积的平反冤假错案运动。
频繁率最高的是爱达荷州和俄勒冈州两处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叛乱案”,这一案件是当地官员凭空制造的,导致12970人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美国联邦法院宣布此案为子虚乌有的冤案,也就是说这两地平反率达到“100%”。
俄勒冈州特尼诺、乌马蒂拉和萨利什三个镇压最严重的原住民保留地,平反率也分别为98.5%、83.6%、76.72%。
但是,这一时期俄勒冈州在给白宫的报告中透露:该州共捕办52922人,其中44556人被为“错捕错判”,平反人数占被捕人数的84%。
狱中有23260人死亡,另有 173人被错杀,被捕者的死亡率高达52.6%。
(《民权运动以来重要文献汇编》,第958-964页)作为对被平反者的补偿,俄勒冈州在80年代向受害印第安人或其家属发放了补偿,平均每人补偿376.60美元。
编辑于 2023-02-26 22:54・IP 属地山东赞同 2092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BCMapper - 204 个点赞 👍
如果真的要比较的话,建议比较同时期历史提示1:印第安人被屠杀发生在15世纪到18世纪,对应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提示2:清朝湘军对南京的屠城,杀害平民20万~30万,“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提示3:请自行搜索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大屠杀、嘉定大屠杀、江阴大屠杀、张献忠屠蜀、...结论:并不是说美国人是野蛮人,也不是说中国人是野蛮人,而是各个国家的古代历史本身都充满了血腥和野蛮,不要以古代政府的行为来推测现代政府的行为,这不是正常人的逻辑。
发布于 2022-12-03 12:51・IP 属地澳大利亚赞同 20412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黄梁 - 137 个点赞 👍
很多stupink认为的历史:团结一致的殖民者从欧洲来的美洲大陆。
团结一致的本土部落本来在美洲和和美美载歌载舞男耕女织的神仙生活。
团结一致的殖民者把团结一致的部落杀干净了。
殖民者占领了美洲大陆,残忍可恶。
(我信了,我哭了,泥萌呢?)实际上的历史(概括):各怀鬼胎,在欧洲就互相干的欧洲殖民者,分批次的来到了美洲大陆。
各怀鬼胎的本土部落在美洲过着互相干的日常。
殖民者来美洲后殖民者继续干其他殖民者。
殖民者干部落。
殖民者帮部落干其他部落。
殖民者帮部落干其他殖民者。
部落继续干其他部落。
部落干殖民者。
部落帮殖民者干其他部落。
部落帮殖民者干其他殖民者。
殖民者有火器,部落有冷兵器。
一部分殖民者赢了,活了下来,开枝散叶有了大批后代。
如果有人觉得第一种更符合逻辑,那么ta的世界一定很单纯美好叭,像童话一样。
发布于 2023-01-26 07:00・IP 属地美国赞同 1372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十六 - 113 个点赞 👍
如果单以杀人数量论文明,不讲时代,也不讲文明的进步与否,不讲现代与前现代的区别。
那么,题主回答一下:谁杀汉族人最多?谁杀"中华民族"人数最多?即使,以前现代观念来衡量现代问题,这也是不容回避的。
题主,能告诉我答案吗?编辑于 2022-09-29 10:01・IP 属地广东赞同 1136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墨庸斋 - 111 个点赞 👍
这件事情吧,偶尔拿出来讲一讲,怼一下老美也不错,但是一直拿着念经,尤其是国内念经,毫无实际意义。
老美杀印第安人的时候,我们再干啥呢,别的不说,太平天国运动,捻军,白莲教什么的,一共杀了多少人,这可都是自己人杀自己人吧。
其实就是一句话,前朝的剑,斩不了现在的官,同样,现在的尚方宝剑,也鞭不了前朝的尸体。
按现在的标准,那个时候,有几个国家屁股是干净的,前面是自己杀自己人,那大清的时候,平定准噶尔,平定新疆,镇压云南土司,都符合了国际战争标准吗?没人在乎,因为那时候没有标准啊。
如果按照印第安人那会儿的标准看,那美国和苏联退出阿富汗不就是纯纯的傻子嘛,什么阿富汗帝国坟场啊,不服气,上原子弹,几十个大威力核弹下去,还有啥坟场呢。
还有,现在乌克兰还打什么仗,俄罗斯的核弹难道不去点库存啥的。
没办法,一时有一时的规矩,现在大家都是面子上体面人了,谁如果不守规矩,随便掀桌子,那就要考虑后果。
现在说回来,如果老美犯贱,你拿印第安人这事去回怼,这个有实际意义,能提醒老美,自己也出身不干净,没资格站道德制高点。
不过么,主动拿着念经,也没啥大用,尤其是国内念经,念给自己人听,纯属浪费资源,如果在国际上主动念,那最后的结果就是,打完嘴仗发现,那个时候你我大家都不是体面人,仅此而已。
编辑于 2022-05-24 00:47・IP 属地上海赞同 11121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五角场喵叔 - 95 个点赞 👍
中国人总是觉得自己这么大的领土是充话费送的。
昭昭天命这条不就是我们玩剩下的?美国只是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我们领土扩张5000年的事情,哪个民族的崛起不是踩踏着其他民族的血与泪?拿现在的标准去套古人?真乐发布于 2022-05-24 08:57・IP 属地广东赞同 9510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hhhhhhhh - 89 个点赞 👍
按照当时的价值观来看,印第安人更野蛮。
事实上,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渐渐改变加拿大和美国历史上有一类臭名昭著的学校被称为“residential school/boarding school”直译过来就是“寄宿制学校”这种学校的建立旨在夺走印第安人的孩子,切断他们和自己父母/部落的联系,将他们强行改造为符合白人价值观的“现代人”。
这段历史被誉为“the darkest history of Canada"。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加拿大最后一所针对土著人的寄宿制学校关闭于公元1996年,我相信那时候绝大部分知乎用户都已经出生或者快要出生了。
“The last federally operated residential school closed in 1996, called Gordon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and was located inPunnichy, Saskatchewan.”据统计,自公元1500s第一批殖民者到达美洲到1691年,大约有1亿3000万美洲原住民死于非命。
不过美洲原住民的血泪史还远远没有结束……我并没有查到1691年之后北美洲/美洲原住民的具体死亡数,但是放一张图你感受一下1776年美国独立时生活在今天美国土地上的原住民大约有200~500万,在19世纪末降至25万人。
需要指出的是,印第安人口锐减并不是像后来的屠杀一样架上枪就突突……而是通过战争,疾病(主要是天花,水痘,麻疹,霍乱等),强制迁离居住地,对北美野牛针对性的屠杀(因为很多印第安部落主要蛋白质来源就是北美野牛)等手段消灭其基本生存条件等手段而造成的人口断崖式下跌。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印第安人依旧在繁衍后代,如果非要算出一个“非正常死亡”的总人数……恐怕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
由于印第安人只有口述史,如果一支印第安部落被消灭了,他们的历史,诗歌,故事和数百年所有的文化结晶将全部消失殆尽。
在21世纪初,印第安人历经数百年风雨血泪之后,终于迎来了美加等国政府对于之前所作所为的“道歉”。
迟来的道歉也是道歉嘛……我之前在渥太华加拿大国家博物馆里看到过很多印第安人的文物,但是绝大部分只能简单标注上“早于18xx年”之类的字样,因为18xx年就是这件东西的主人被消灭,这件东西落入殖民者只手的时间。
平心而论……我tm还是觉得殖民者更野蛮。
壮丽的印第安图腾柱,都是用整棵的红杉树雕刻而成的。
编辑于 2019-03-09 12:17赞同 891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这个手刹太不灵 - 84 个点赞 👍
美国人野蛮啊,他们自己都这么觉得,而且美国没否认过屠杀印第安人的历史吧?我老公每年感恩节都讽刺说又来庆祝屠杀印第安人了,平时美国朋友一说起这个历史也是冷嘲热讽,之前去羚羊谷玩,那边都是印第安人聚居的保留地,同一队的老美都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都半开玩笑,说把人家印第安人都快灭族了,事后就拿这么贫瘠的土地打发叫花子。
这段历史当然不光彩,但是更不光彩的是不承认和抹掉历史,或者不允许老百姓自由讨论,你说是吧?编辑于 2022-12-01 00:49・IP 属地美国赞同 848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Vanessa Bao - 81 个点赞 👍
发布于 2022-08-24 08:57・IP 属地北京赞同 81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AndyBeforun - 79 个点赞 👍
要讲屠杀,谁能与东方世界比。
随便举例。
白起坑杀赵兵40万。
秦始皇皇陵殉葬数十万。
项羽屠杀章邯降兵20万。
成吉思汗所到之处动不动就屠城。
满清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张献忠几乎将四川人杀绝。
太平天国进南京杀光一遍,曾国荃攻进南京再屠城一遍。
汉武帝因为整蛊案,杀几万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
朱元璋每次清洗都要杀几万。
纵观历史,哪朝哪代不是人头滚滚。
六亲不认,自相残杀。
还有就是罪恶的殉葬制度,太监文化。
历史上的东西翻出来,惨不忍睹。
现在,拿印第安人来恶心美国。
我都不好意思。
何况,真实的印第安人杀白人更加残忍。
发布于 2023-01-23 23:05・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赞赏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赞同 793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蓝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