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如何评价《红岩》一书?

陌翎
831个点赞 👍

某种意义上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红岩》这本书挽救了川东地下党的口碑,因为某夫人讲过:“川东地下党叛徒太多,没一个好人。”

而在1948年《挺进报》案件中,叛变的地下党高层也确实太多了一些,比如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冉益智,川东特别区临时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下川东工委书记涂孝文,甚至影响到了隔壁,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

反而这次事件中,中下层干部表现得具有非常高的气节,所以才有了《红岩》中值得歌颂的故事。

但从组织上来讲,一个《挺进报》案就让川东地下党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而且是来自领导层的叛变,这让中央不得不怀疑这个组织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和疑点。那么川东地下党领导层的任命和考核上是否也出现问题呢?否则很难想象,一个地下党组织会被特务组织以点带面的全面突破。刘、冉这样的人解放后自然被审判枪毙了,那么当初他们的上级领导,任命他们的人,授予他们职位的人,是否也该收到连带责任呢?

另外,即使在没有叛变,随后牺牲的烈士中,其斗行为也缺乏纪律性和斗争经验。比如重庆市委委员许建业烈士在被捕后,轻易相信军统看守,企图通过感化看守将重要情报以书信的方式传递出去,最后看守将书信上缴,导致组织蒙受重大损失。虽然许建业烈士的主观上并未叛变,但实际行为却导致了更多的地下党同事被捕。

还有,《挺进报》案的起因也违背了地下工作的原则,在徐远举的自述中提到:

1948年3月的一天,朱绍良在西南长官公署打电话叫我去,先把一封信交给我看,内有一份《挺进报》和给他的一封警告信。朱怒气冲冲地说:“现在还未到时候,共产党就搞到我的头上来了,在重庆这样嚣张还得了,这个火种非扑灭不可,你务必破案!”说着提笔就给我写了一个限期破案的严厉手令。

我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想策反老资格的朱绍良?还是向当局示威?《挺进报》的目的是在国统区宣传中央政策,传播解放战争胜利消息,揭露敌人的欺骗宣传,团结教育党员人民的使命。是秘密报刊,在社会民间传播,比如厂矿、学校等容易发展群众的地方,而不是大摇大摆的发给国民党核心部门。

换句话说,如果《挺进报》只是在民间传播,重庆国府当局估计也没有太多闲心来关注这个事情,当时川东地下党的斗争主要是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的武装暴动,徐远举没有朱绍良限期破案的压力,川东地下党组织就不会再1948年-1949年期间找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一大批被捕的人,也许在重庆解放的前夕没有牺牲在狱中,而是为重庆解放接管争取到跟多的资源,挽救更多被国府当局破坏的工厂设施。

所以《红岩》一书着重描写了被捕的党员,在狱中如何坚贞不屈,坚持斗争,慷慨赴死的情节。但是仔细推敲《挺进报》案背后的逻辑,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发布于 2024-07-03 10:38・IP 属地重庆
Jimmy Chen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