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读书研讨会,其中有位教授面对同学的提问时说:“我认为当代文学的东西都是垃圾。”
因为当时没有看过什么当代的文学作品,所以对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但是近日我有幸拜读了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一书,我认为这位教授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虽然当代文学作品里的某些思想有偏激夸大的成分,但是许多书中的革命斗争精神不得不令人动容,令人动容的思想怎能没有价值?
在《红岩》一书中,革命先烈的悲壮与牺牲以及那一句“愿把这牢底坐穿!”无不令人潸然泪下。因此我想从三个方面,即勇敢的大无畏精神、执着的爱党爱国精神和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个方面讨论《红岩》中的战士们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首先是勇敢的大无畏精神。《红岩》一书中最动人心魄也最感人至深的场景就是严刑拷打和壮烈牺牲。
如成岗被捕后,遭到的非人虐待:“冰冷的水泥磨石地面上,横躺着一具血肉模糊的躯体,脚上还钉着一副沉重的铁镣。鲜红的血水,正从那一动也不动的肉体上往水泥地面滴落……”
江姐在十指被钉入竹签后,“鲜血从她血淋淋的两只手的指尖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
还有许云峰被抬进牢里时,“担架从牢门口缓缓抬过,看不见被破毯蒙着的面孔,只看到毯子外面的一双鲜血淋漓的赤脚。一副粗大沉重的铁镣,拖在地上,长长的链环在楼板上拖得当啷当啷地响……被铁镣箍破的脚胫,血肉模糊,带脓的血水,一滴一滴地沿着铁链往下涌流……担架猛烈地摇摆着,向前移动,钉死在浮肿的脚胫上的铁镣,像钢锯似的锯着那皮绽肉开的,沾满脓血的踝骨……”但是醒来后,却高唱着:“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种不畏惧肉体折磨的勇敢大无畏精神不得不让人叹服。
除此以外,对于这群英雄们而言,他们不畏惧肉体折磨更不畏惧死亡。
如齐晓轩在被扫射牺牲时蔑视冷笑:“子弹征服不了共产党人!”鲜血从弹孔中流出染遍了脚下的红岩。
又如许云峰在看到成岗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时,他的心在为陈岗的遭遇而滴血,也在为国民党的不自量力而感到好笑,他说:“人民革命的胜利,是要千百万人的牺牲去换取的!为了胜利而承担这种牺牲,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骄傲和愉快!”共产党人从不畏惧死亡,因为我们用鲜血铺了一条通往光明的路,后继者千千万。

其次是执着的爱党爱国精神。我一直认为作为中国人最应该拥有的便是“爱党爱国”精神,这是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而这种精神在《红岩》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的形势下,本人认为“斗争”与“忠诚”二词最能体现出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的热爱。
小说里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与“忠诚”之精神。
首先是正反派的对比。小说里的反派也是叛变者甫志高在面对国民党的刀枪和妻子被抓住的威胁时,选择了投降于国民党,因为他的叛变导致多名正义有志的共产党人入狱。
而江姐即使遭受酷刑折磨也不肯透露一个字;成岗被注射药物也未多说一句话;许云峰在多次威胁下也未有一步动摇;华子良为保守党的秘密装疯卖傻忍辱负重……
然后是共产党人对待革命者和反动派的态度对比。他们对于认可的革命者友好善良,甚至愿意用生命为同志们铺出一条撤退逃跑之路;而对反动派们,他们积极抗争、从不屈服于强大势力。
如小说中的老头子,“细声回答,微弱的语音,拖得很长很长,他慢慢地说:‘水――留――给――伤――员――’”又如他们为了继续进行革命,愿意一碗碗地干咽快馊的米饭;但是为了给龙光华同志的牺牲一个体面,所有人绝食以死斗争。
其次是对话上的对比。小说中国民党高层明争暗斗、勾心斗角,钱权美色无所不用。他们真正在乎的不是他们所属的党派,而是他们的地位与权力,如此政党如何能够统一全国?
与之相对应的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信党、爱党,忠诚是他们最好的勋章。他们忍辱负重、踏实能吃苦,丝毫不被美色、权利、金钱所诱惑,正如诗歌所唱的那样:“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年轻的中国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
最后是诗歌文字上的对比。小说里,关押“政治犯”的集中营里架着电网的高墙上,写着端正的楷体大字:
“青春一去不复返,细细想想……
认明此时与此地,
切莫执迷……”
又一处高墙上,一笔不苟地用隶书体写着黑森森的字:
“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
而在狱中的墙上被叶挺将军用血用指甲刻上这样一首伟大的诗: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因为我们忠诚于中国共产党,所以我们拥有信仰。在信仰里,我们看到了光的痕迹,因此我们愿忍辱负重、我们愿与黑暗斗争。后辈可饮我血,可踏我躯,向着光明深处前进。

最后是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岩》这部小说的基调可以说是灰暗悲壮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狱外步步小心、面面谨慎,随时要忍受家人不得见、友人相离别之苦。
在狱中,不仅要忍受阴暗潮湿、缺水少食的恶劣条件,而且要经受严酷的刑罚,除此以外还要防范特务的出卖。但是在这般恶劣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也能苦中作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共产党革命者们在狱中过春节的情景:许云峰打头给每个狱中同志送新年礼物、同志们集体写对联并取笑看守人等等,虽在狱中,但依旧充满希望与生命之活力。
除此以外,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小说其他细节也有体现。如狱中一位同志诞下一名女婴,虽然她的父亲在斗争中牺牲,她的母亲也死于难产,但是没有人因为她的出生而产生负担,反而因为她的出生而感受到了希望和未来,狱中的同志们都是她的父母,许云峰为她起了名字“监狱之花”。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人依旧苦中作乐,对于任何灾难,他们都用一种顽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待之。这种精神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使共产党人有着很大的弹性。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寓意着:永远不会被征服!

亲爱的你如果喜欢读书、关心热点,想要收集文学资料(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以及热爱美图佳句的话,请关注公众号:“自律Learning”,虽然现在还是一个小小公众号,但是熊叁叁等待着亲爱的你陪叁叁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