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4个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匿名用户
353个点赞 👍

一线相对萧条,我所在的上海很明显,地铁数据、常住人口、写字楼空置率、税收情况、外资情况、商场消费等指标都没有恢复至疫情前。数据不难查到,实地也可来看看,一望便知。网红经济依旧畅旺,去趟迪士尼和各种网红打卡地就知道,挪不开脚的那种,但这没有代表性。

普通城市中庸,县域经济反倒不错。这点可能是反直觉的,至少比网上的悲观描述要好得多。

今年过年陪老婆回了趟东北的县级市,这个市因为有产业又靠近二线城市,不萧条,不过肯定比不上三线城市,只能说是县域经济中尚属不错的地区。

对于中国整体来说,县域(乡镇)经济向来很有代表意义。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只刷抖音甚至不怎么上网的沉默的大多数,但事实上,他们才是中国宏观经济的真正底色。而这些人,大多集中是县域、农村中的80-70后。

我老婆的亲戚兄、父辈大多为35-50岁左右,父辈70后为主,都还在正常工作,也是人口基数最大的一批人,很多是在各类工厂、工地上班的工人,符合我上述的粗糙框架。

简单描述一下他们的情况。

日常消费吃饭其实花不上太多,上班包吃食,下班后主要吃点自家饭菜(自买一部分,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农村老人提供),来一瓶本地啤酒就点花生米,一天也就过去了。

家庭中的妇女主要负责购置采买,除了各类低廉的线下实体店,还可以用拼多多和更低廉的微信微商平台,就这样往往还货比三家,精挑细选。过年假期好几家洗浴中心的人下饺子一样,家庭在里面泡澡吃饭娱乐能呆一整天,人均消费100-200。在经济通缩态势下,各类物价相对较低,对大多数县域消费者来说,这可能就是物价最友好的时候。

他们没有什么金融理财资产,有房贷供着,但这个年纪的也供得差不多了,主要是攒着给下一辈供个首付以及养老防病钱。

过程中还听到一位造船厂的长辈,说起前些年外资跑路一地鸡毛,很多人在家等活。近两年国资完成收购重组,订单多得做不完。说完后,一辈子工人的憨厚大伯抿了口酒,说了句让我略意外但很钦佩的话:“都是周期。”至于我国造船业如何在近几年弯道超车的宏观数据和故事,在网上不难查到。

但明显的一个感受是工作比以前更累了,管理更严格了,每天工作时长随便10小时+,白班晚班需要定期倒,每周单休甚至不休。即便是如此,为了过年过节三倍或者两倍的加班费,很多工人还是争着加班,都不一定排得上这来之不易的“特殊待遇”。

总得来说,他们极度节俭的消费习惯、强大的攒钱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干活劲头,是很多年轻人无法想象的。而这正是当前我国人口占比最大的一批人,最现实的家庭经济和工作状态。他们真的在拼尽全力地生活... ...

只要他们的经济生活状态得以维持,基本盘就稳如老狗,完全没有任何动乱的可能。更不用说现在很多县域农村男青年也被吸纳进各类制造业,他们很多也挺皮实耐造的,网上失业群体很多以“娇气”点的白领青年为主。话可能不好听:他们嚷嚷能出什么乱子?家里添双筷子的事… …

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吹形势一片大好,或者多么标榜老一辈而否定年轻一辈,也不是说青年失业率高就无所谓。我只是觉得,很多人低估了我国维持上述人群基本收入的决心,高估了我国维持上述人群基本收入的难度,低估了上述人群在我国经济困境情况下的耐受能力。你觉得过不下去的日子,他们是可以吃着油饼馒头、咸菜鸡蛋、廉价白酒啤酒乃至清水硬抗过去的。

股票大盘6000点还是2000点以下?对他们没有影响。城投和地方债?(且不说内债到底算不算债...)跟他们的收入没有必然联系。宏大叙事下的股市崩盘和债务危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平行世界里的故事。

维持一群月收入6000-10000的低社保人群工资,或者迟几个月再发,难度真的没有很多人想象得大,搞钱的渠道和事缓则圆的方法实在太多,未必是很多人臆想的只要问题爆发了就全盘完蛋。而当最困难的时间过去,新的周期又将开启。你可以“哀民生之多艰”,但有时候事实就是如此。

你需要搞清楚你在宏观中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在当下新产能方兴未艾,传统产能依旧占比很重的情况下,他们就是比年轻一辈更能忍受也更肯干。他们可能老且累,但他们未必真的很“冷”乃至活不下去。

制造业是最能吸纳就业的领域,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萧条寒风自然往年轻一辈刮。当下经济的信心严重不足,主要还是网上的很多人在各类论坛与评论下叫苦,而网民的普遍年龄段处于18-35区间内。这符合当前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但却不一定是整体经济的全貌。

当然了,我们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了,各地冷暖不一,我所说的也只是一个片段,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在本次危机相较于上个世纪及世纪之初的数次危机,最大的不同在于已通过几十年发展积攒了较为丰厚的家底,具备更强的容错能力和更强的杠杆能力:一方面,短期和局部的错误是可以接受的,另一方面,一个正确决定就可能可以通过规模和网络效应将其固化为长期的护城河,造船、光伏、新能源莫不如是,逐步形成“势胜”是我国最擅长的打法。也正因为如此,他与仍处于领先地位家底同样深厚的美国迎头撞上,这是无法避免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能看到接触到的实实在在的微观环境:城市、阶层、行业、企业、岗位等,在这么大的一个国度里,不同微观环境中的人体感是天差地别的。对所谓宏观环境的认知可以帮助你未雨绸缪,避免成为冲突中的炮灰,但也有被忽悠瘸的风险。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负面信息和情绪,莫名形成习得性无助,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判断力与执行力。

吐吐槽宣泄情绪当然可以,但终归还是要做事的嘛~

对于这个不那么好的当下来说,时间就是最好的朋友。

编辑于 2024-02-22 17:32・IP 属地上海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Azul佐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