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5个

怎样评价张爱玲?

苏察哈尔灿
1614个点赞 👍

有人说丁玲、冰心仍然高寿,可难道竟然不知道这二位其实是红朝勋贵,地位显赫,张爱玲这种前朝余孽怎么好和她们相比?

丁玲是个“老革命”。左联作家出身,1932年入党,1936年赴延安,任“中国文艺协会”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席。她是毛的老乡,开会坐毛身边,多次卷入政治风波都一直受到很好的保护。毛一生仅赠诗五位女性,丁玲是其中之一。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早年旅日,归国后周总理亲自接见,任政协委员。

即使如此,两人也曾住过牛棚。以张爱玲的背景,怎么可能有好结果?

其实给张爱玲参考的最佳对象是苏青。两人年纪相仿,经历相似,身份相似,也曾经在上海滩齐名。

苏青出生于1917年,比张爱玲大3岁。

她骤得大名在1943年,当时连载发表的《结婚十年》广受欢迎,后来集结出版时印了36版,可谓盛况空前。也是这一年末,苏青创办《天地》杂志,亲任主编。同样是1943年,张爱玲发表了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也开启了其成名生涯。

作为杂志编辑的苏青,和展露头角的作家张爱玲,两人年纪相仿,经历相似,又都是女性,彼此都颇有好感。在那几年,苏青和张爱玲同为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1944年苏青散文集《浣锦集》出版,张爱玲为她写序《我看苏青》。1945年初,苏青散文集《饮食男女》出版,代序为《苏青张爱玲对谈记》。

跟张爱玲和胡兰成有感情纠葛一样。苏青和另一位汉奸,陈公博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

1952年,张爱玲远赴香港,而苏青却留在在上海。

如果张爱玲不远走他乡,接下来苏青在上海经历的一切恐怕也会变成她的梦魇。

因为受到历史问题的影响,苏青一开始无法找到糊口的生计。但她并没有放弃去适应新社会,先是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生产促进会”,又报名上海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毕业后改编了郭沫若的《屈原》,此剧获奖无数,然而苏青因为历史问题而不能具名。

1955年风云突变,苏青被打成胡风分子,被关进监狱。1957年被“宽大释放”,但已无事可做,只能去看剧场大门。1966年文革爆发,苏青被抄家批斗,生活无着。她晚年极为凄凉,所居住的环境简陋,要与邻居共用厨房、卫生间,且经常受邻居欺负。

临终前,她与女儿、外孙三人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她在致老友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

1982年12月7日去世前,她很想再看一看《结婚十年》,但家中没有这本书。

很多人说张爱玲晚景凄凉,无非是她晚年没有更多的作品,无非是居所不是豪宅,无非是遗产只有32万美元。但跟苏青在上海的经历相比呢?

都知道十年浩劫,但我们所熟知的在十年浩劫中受到冲击的那些作家,比如老舍、吴晗、周瘦鹃,多是解放后的座上宾。杨沫、柳青,《欧阳海之歌》的作者金敬迈,这都是新社会里才成长起来的作家。连胡风都是左翼大拿、履历干净。

回头看,你很容易看到才华横溢的他们是如何在不断极端的政治天气中一步步被非人化。有的远走他乡,有的身陷囹圄,有的为求自保而互相攻讦,有的贪求高位而曲意逢迎,有的苦心钻营一着不慎即身死名累,有的一时炙手可热却转瞬灰飞烟灭,有的受尽屈辱只能自尽,有的贫困潦倒但求速死。

许多人苦苦煎熬,却至死等不来翻身的一刻。有时恍若看见乌云边角一丝光线,立刻又风雨如晦。

而那些履历不够“干净”的,早在十年浩劫之前,早就已经割过几茬了。如果张爱玲不走,她又有多少运气可以挥霍呢。

编辑于 2023-06-27 09:04・IP 属地江苏
安邑生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