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苏芬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沃宁佐夫
68个点赞 👍

苏芬战争显然是侵略战争。但这种问题下不出意外又有一批不正常人,扯来一张“阶级史观”的旗子之后就开始自己瞎编,什么共运,解放。这些人的模板就是:以XXX史观来看,这是侵略,但如果以阶级史观来看,这是共运,是解放。

看到这些答案我就想说,你们是什么阶级史观?你们是历史学的研究生还是研究员?一帮没上过正经学没读过正经书的,往脑子里塞一堆网络垃圾后闷在宿舍里发酵出来的看法,就叫“阶级史观下的看法”?别扯淡了,哪个正经科班的能“阶级史观出”你们发出来这些东西?别拿在网络垃圾中长出来的沙雕史观来冒充阶级史观。

中国正经学术圈里阶级史观是主流吧?来,给你们看看结果,知网:

“苏芬战争+侵略”,4个结果。

“苏芬战争+共运”,0个结果。顺便这是我最无力吐槽的一个,苏联入侵芬兰是共运的一次尝试?醒醒,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是:苏芬战争的非正义性质及损失惨重的战争过程损害了苏联的形象,从而间接对共运造成了负面影响,但现实中从来没有发生“苏联出于共运的目的发动对芬战争”这种事情,没有任何正经人会在正经的场合、刊物上发表这种因果颠倒观点,这种观点只会在网络上的那些洗地的垃圾信息中才会出现,我反正很难想明白这些人到底是怎么在前后两句话之间建立关联的。

“苏芬战争+解放”,1个结果,徐炽庆, 关于苏芬战争中几个问题的我见,江西教育学院学刊,1986. 但这篇文章并不认为苏芬战争是解放,这篇文章的核心是“以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唯物史观分析,苏芬战争毫无疑问是侵略战争”。之所以这篇文章会在“苏芬战争+解放”下面出现,只是关键字识别问题。

“苏芬战争+正义”,5个结果。

“苏芬战争+性质”,13个结果。

这么多文章里,表态苏联不是侵略的只有一篇文章: “略論苏联偉大衛國战爭前夕苏芬談判和苏芬战爭 鞠秀熙 史学月刊 1958-03-02”。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不是苏联侵略芬兰,而是芬兰侵略苏联”(并非“芬兰威胁苏联”,而是直球“芬兰侵略苏联并挑起了苏芬战争”)。但注意,这篇文章通篇无“马克思主义”,无“唯物主义”,未引用列宁或者毛主席的任何史学、世界观相关的言论。作者得出这个“芬兰入侵苏联”的结论不知道是通过什么史观来的,反正不是唯物史观,跟马克思没有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就是你们通称的阶级史观)下,苏芬战争是什么性质?图中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都明确表明,在正经的马列主义唯物史观下,苏芬战争毫无疑问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以下来自前述截图文章中的:关于苏芬战争中几个问题的我见 徐炽庆; 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列宁说过: “ 有各种各样的战争。必须弄清楚。当前的战争是由什么样的历史条件造成的, 是由那些阶级进行的、是为了什么而进行的。不弄清楚这些, 我们关于战争的一切谈论都是纯粹的空谈, 都是字面上的和没有结果的争论。” 又说:马克思主义者“ 要弄清战争的性质, 首先必须确定这次战争的客观条件和具体环境是怎样的。必须把这次战争和产生它的历史环境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 才能确定自己对它的态度。”@ 毛泽东也指出: “ 战争的性质是根据于战争的政治目的而定的。” ⑥ 依据如上对战争的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剖析苏芬战争。很显然, 这是一次由苏联挑起的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

先从苏芬战争产生的历史环境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帝国主义阵营已形成一个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在中欧和远东产生了两个战争策源地, 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已在欧亚二洲发动侵略。这时, 全世界人民的最大利益是要求所有非侵略国家, 不管它的社会制度如何, 联合起来, 组成最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 保卫世界和平。由于英法统治集团奉行绥靖政策, 助长了法西斯侵略; 苏联也害怕法西斯战争的锋芒指向自己, 改变了外交政策的方向, 同希特勒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 规定两国划分东欧和东南欧各国的势力范围。协定签订后, 纳粹德国立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根据苏德协定, 在德国的默契下, 把边界向西扩张, 即建立所谓“ 东方战线沙。苏芬战争就是苏联建立“ 东方战线” 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苏德协定的产物。建立“ 东方战线” , 据说是一项“ 反法西斯” 的必要措施。其实是苏联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而侵犯邻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的扩张主义措施。因此, 属于建立“ 东方战线”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苏芬战争,是苏联实现与希特勒德国划分势力范围而发生的战争, 当然属于非正义战争的性质。

其次, 苏芬战争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我们能否筒单地作这样的“ 阶级分析” : 苏联是无产阶级的国家只能进行正义性战争, 而芬兰是资产阶级国家只能进行非正义战争呢? 答案是否定的。诚然, 苏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但无产阶级是通过它的政党, 特别是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定和执行本阶级的国内外政策来领导国家的。十月革命后, 列宁为苏联制定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对外政策, 使苏联成为支持各国革命、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堡垒。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可是苏联从1 9 3 9年春季起, 就逐渐抛弃了组织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维护国际集体安全的无产阶级的对外政策。转而与法西斯德国签订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互不侵犯条约,执行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政策。列宁说: “ 战争是政策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苏芬战争就是苏联与法西斯侵略者划分势力范围, 企图把未来的战争转嫁到别国领土上进行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的继续。因此, 苏芬战争不能说是苏联无产阶级进行的战争, 也并不代表苏联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只要看一看: 当时在莫斯科的一个外国观察家目睹的事实: 当战争最初几个星期, 苏军打得很不顺手, “ 前线失利的传闻逐渐渗透到居民中”的时候, “ 老百姓普遍为一种束手无策的情绪所笼罩” , “ 食品到处感到不足, 食品店外面排了长队,人们争先恐后地抢购” 。正因为这次战争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进行的非正义的侵略性的战争。所以, 苏联人民才反映出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

再从战争的政治目的来看, 1 9 3 9年1 月30 日战争开始, 苏联军队侵入芬兰国境, 他们携带的标语牌和旗帜的上面, 用芬兰文写着: 他们是来“ 解放, 芬兰人, 使他们“ 不再受资本主义的压迫, 等字样。就在这夭晚上, 苏联在它占领的一个靠近边界的替叫泰里约基的芬兰小镇上, 成立了“ 芬兰人民民主政府” , 由芬兰共产党的苏籍领导人奥·库西宁担任政府首脑。然后由库西宁“ 政府” 宣布苏军是在它的“ 请求” 下越过边界来“ 解放” 芬兰人的, 为苏军入浸提供了“ 正当理由” 。12 月2日, 这个泰里约基“ 政府” 与苏联签订了条约, 完全满足了苏联的领土要求。以上事实证明, 苏联侵芬战争的政治目的, 并不仅仅是调整边界。还有更进一步的打算, 这就是消灭芬兰现存的共和国, 建立以库西宁为首的傀儡政权, 使芬兰变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合并入“ 社会主义大家庭” , 实现苏联领导人恢复沙皇时代的大俄罗斯帝国疆域的美梦, 只是由于苏联发动毫无道理的入侵, 立即使芬兰全国达到空前未有的团结, 并极大地锻炼了全国抵抗侵略者的决心” 。芬兰人民和军队并没有把侵略军看成是“ 解放者” 予以欢迎, 而是在战争中给入侵者以重大杀伤, 加上芬兰人民并不支持库西宁政权, 才迫使克里姆林宫改变了占领全芬兰的企图。

上面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基本原理剖析苏芬战争的性质。可以断言, 芬兰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单独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PS:这里面还有一篇结论的第二段挺有意思的:苏芬战争及其对苏美关系的影响。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这结论的第二段跟文章主题其实没啥关系,就是硬插进来吐槽的。

苏联从自身的安全利益出发,置芬兰国家主权于不顾,先发制人地挑起了战争,这不仅违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原则,也暴露了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因此说苏芬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实不为过。苏联在战前过于盲目自信,导致战争准备不足,战时艰苦异常; 战后处理不当,国际影响强烈,导致各国对其抵制排斥。苏芬战争是一场大国对小国的掠夺战争,其非正义性不言自明。也正因如此,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芬兰才会给予极大同情,并且在物资上给予帮助,以期使芬兰免于战败的不幸。而对苏联则进行了集体抵制,美国的“道义上的禁运”是主要的抵制措施。

回顾苏芬战争,不难发现,苏联发动战争,不仅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也存在以武力向外输出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动因。苏联在二战初期的战略构想中必然包含着战争导致危机,危机引发革命,并在革命之时向世界输出苏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如此来看,如果说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那么苏芬战争就是在其之后的另一幕开场,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则是二者之间的连结纽带。总之,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斯大林使希特勒不用害怕两线作战; 在大战初期,不仅配合德国侵吞小国,而且还在战争物资方面对德国予以充分供应,直至苏德战争爆发为止[12]。回顾苏芬战争,斯大林为了保证苏联自身的安全,置中小国家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把本国的边界向外扩张,严重侵犯了国际社会通行规则,破坏了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权益,践踏了公平正义理念,表现出了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13]。

知乎用户Gr9Qeh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