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你们觉得中国的仇外现象是怎么造成的?还有多久这个现象会淡化?

匿名用户
958个点赞 👍

小学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两篇极为拙劣的“爱国主义”文章:《我代表我的祖国》和《冼星海怒摔指挥棒》。

《我代表我的祖国》原文是这样写的: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很受歧视。有个外国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吧你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等学习结业的时候,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满腔热情,刻苦学习,争分夺秒,经常到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
有事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了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的第一年,他的画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在几次竞赛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美术界。那个向他挑战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失败者。”

《冼星海怒摔指挥棒》说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上海担任西洋乐队指挥,乐队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外国人。交响乐团有一次乐队排练的过程中,冼星海对小提琴手的演奏方式提出了意见。小提琴手嘲笑冼星海,说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根本没有资格指导他拉小提琴。冼星海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愤怒地摔掉指挥棒,离开了乐团。

这两篇文章之所以拙劣,是因为它们在努力暗示我们:任何西洋人都有资格侮辱中国人,而中国人面对西洋人的“侮辱”,除了暴跳如雷以外,无能为力。

《我代表我的祖国》这篇文章其实有很多漏洞。首先,1919年到1927年,也就是徐悲鸿留学的年代,中国无论从何种意义上,都不能称为“亡国”状态。中国人当然更不是亡国奴。当时的中国,已经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期间,中国还相继收复了胶州湾租借地、天津德意俄比四国租界、镇江、汉口、九江英租界。

其次,西方人奉行个人主义。西方人并不关心你的背景。所以居里夫人才能作为一个标准意义上的亡国奴,在法国得到高度的尊敬。

最后,卢浮宫是艺术博物馆,但凡尔赛宫不是。凡尔赛宫是波旁王朝时期法国国王的宫殿,虽然也有一些油画,但大多是帝王画像之类。我没见过有人来凡尔赛宫学习绘画,来凡尔赛宫照镜子的倒大有人在。

《冼》文的逻辑则更搞笑。这篇文章的作者完全不了解西洋乐队的结构。他大概以为西洋乐队中的指挥就是一个耍指挥棒的。实际上,在西洋乐队中,指挥的地位犹如足球队中的主教练,拥有绝对的权威。如果一名外国小提琴手如此无礼地挑战指挥的地位,冼星海根本没有必要和他废话,更没有必要摔指挥棒,直接告诉他“下次演出你不用参加了”就行了。

现在的我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识破这类文章的荒诞之处。然而,当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是没有能力分辨的。很多人成年之后,依然没有能力分辨。这就使得很多人处于又自卑,又敏感,又仇外的精神状态。


有人质问我这两篇文章的出处。我搜索了一下,这两篇文章至今还在给小学生阅读。

我代表我的祖国

冼星海怒摔指挥棒

学生还要顺着作者的思路,回答问题。

编辑于 2024-12-23 09:47・IP 属地北京
antidune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