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你们觉得中国的仇外现象是怎么造成的?还有多久这个现象会淡化?

匿名用户
718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你最近在看邓稼先岳父、九三学社创始人、原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的回忆录。

深刻感受到什么是“润物细无声”的仇外教育。

许德珩先生1920年1月在上海乘坐Porthos号轮船赴法留学,当时他购买的是四等舱。

他到了法国后,给上海的《时事新报》学了一篇《欧行见闻录》,就是写的他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这篇见闻发表于1920年4月8日的《时事新报》。

文章里,许德珩谈到他所在四等舱的伙食,说船票包一日三餐的,有面包、咖啡、汽水、荤素菜品各一;而且面包和咖啡不限量供应。

他对饭菜的评价是“菜品很可口”。

在文章里他也明确说了三等舱的乘客也和他们四等舱乘客在一起用餐,只是三等舱他们的伙食里多了葡萄酒供应。

然而1987年出版的《许德珩回忆录》里却刻意宣扬“仇外”,甚至不惜撒谎。

回忆录里许德珩说他们作为四等舱的乘客,要等一二三等舱的客人吃完,才能到餐厅就餐。(事实上,他在60年前说的很明白,三等舱与四等舱是一同用餐的。)

还说他们四等舱的乘客每顿饭只有一块面包、一瓢汤,就连剩菜都不能保证每顿有。

以此竭力渲染外国轮船对华人的歧视。(然而并没有)

当然,《许德珩回忆录》里的笑话还有很多。

比如他抄袭薛世纶的《欧游随笔》也就算了,他还嫌薛世纶的新加坡工厂主朋友不够有名;在回忆录里抄袭时给替换成了陈嘉庚

还在回忆录里大言不惭的说:“(1920年轮船在新加坡经停期间)南洋华侨中学校长涂开舆陪陈嘉庚先生乘汽车来看我”,“我与陈嘉庚先生从此结为朋友。”

然而,陈嘉庚本人为了筹办厦门大学,从1919年7月就从新加坡回到福建,一直到1922年才返回新加坡。

除非陈嘉庚会影分身、还有任意门,不然不可能在1920年的新加坡见许德珩。

编辑于 2024-12-21 18:36・IP 属地北京
菜头会飞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