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国家,军人打仗被俘,最后被营救回来,都会受到欢迎,但不是英雄般的对待,因为从战功来说也没有达到英雄的标准
但这个欢迎是有前提的,就是你表现出了军人的坚毅和对国家的忠诚,没有临阵倒戈,没有出卖情报帮敌人做事
日本人对“忠诚”的定义可能略微激进了一些,主要是为天皇效忠和武士道文化,导致部分军人不愿被俘虏被敌人羞辱但求自尽以表现自己的忠诚,但历史上也有被俘虏的日本人活得挺好的,美国人以礼相待,回国也没受什么委屈,官阶越高越务实,死的都是下面的军官和士兵,军队文化洗脑洗得还挺好的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为什么不愿意被俘虏,主要是敌人不会善待俘虏只会屠杀,或者严刑逼供,还不如拼死抗争。真的被俘虏了,如果是被救出来的,一般大家也是欢迎的,但如果是敌人放回来的,99%已经是出卖同胞的汉奸了,这就很难欢迎了,需要政审
欧洲君主之间打仗的确有俘虏换赎金的传统,因为打仗主要是为了钱,有钱才能养军队,但要吞并土地需要制造血脉继承权,中国古代战乱时期也是一样,俘虏敌人的将领,换钱换土地,也不会都杀掉,但不管怎么样,被俘虏的从来没有说被赎回去以后还被当英雄的,除非是老大被俘了好不容易回来了,那也不是英雄,那是大王受苦了
被俘归来的人,政府偶尔为了作秀,会有那么几个人被推到前台去作为宣传工具,主要也是为了宣传营救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鼓舞国内军人的士气,让他们上战场不犹豫,因为国家是后盾
但被俘者本身,心理状况就难说了,应该不会有谁被人俘虏了还觉得自己是英雄吧,所以配合演出甚为尴尬,或是感觉是一种羞辱
一般国内出现想战、反战思潮这两个人民情绪处于极端情况下的时期,容易出现这种人民欢迎被俘军人归国的情况
前者是因为放大了对敌人的仇恨,反过来只要是自己人统统喜爱
后者是为了彰显和平的倾向,让战争的受害者们回家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