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弱无外交!
这句话在民国时期深刻体现,当时的苏联靠着庞大的兵力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击败入侵者,而民国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北洋政府更是签订《二十一条》,意图复辟,屈膝求人,贷款无数,清朝末年带给民国的只有无尽的苦难与屈辱的条约,清灭亡后,依旧改变不了国外对中国的观念——穷、乱、苦、肥。
无外乎外蒙会脱离,蒙古人在民国时期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一塌糊涂,外蒙自主权力更高,所以他们抉择了比民国强盛不少的苏联,外蒙人民军的武器装备均领先于民国政府,且作战意志高,经济好转不少,至少比在民国时期更加好了。在抗日战争前,蒙古人民军建立了空军、海军,蒙古军队除海军外其他军种装备均较国军强,加上苏联的扶持,政治也稳定下来,几乎再也见不到以前的穷苦。
而在清朝灭亡后,给新生的民国政府留下的,并不是庞大的政治遗产,反而在更多方面给民国政府埋下了“高爆雷”,留下一地的烂摊子,政治方面有军阀林立、外蒙欲离、民怨沸腾等矛盾,外交方面几乎是被蔑视的,几乎建立不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军事方面遗留下了隐患,理论跟不上实践,士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