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如果九一八张学良坚决抵抗,结果会怎样?

知青田野
52个点赞 👍

看了下其它的回答,多数人都说抵抗的结果也一样会丢掉东北。其实完全高估了当时日军的作战能力,也基本没考虑日本国内的形势,这和张学良犯的完全是一样的错误。

事实上,918事变仅仅是关东军中下级军官私自发起的行动,而且关东军当时仅有1.5万人,加上其他如铁路守备队等可动员力量,日本在东北顶多就是3万武装。

再看看当时日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很多人拿1937年的淞沪会战作对比,就犯了大错。我说两个事实:

首先,张学良不抵抗后,马占山打响了抗战第一枪,即江桥战役。11月4日,日本以满州铁路守备队向齐齐哈尔进发,马占山率军在江桥防守,满州铁路守备队直接被击退,6日关东军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持续增兵至7000人),仍僵持不下,到12日,日军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直到19日马占山部因弹药不足、伤亡过大而撤退,于是齐齐哈尔失陷。

看到没有?是役日军最终是靠从朝鲜调来的援军才取胜。此战日军前后总共伤亡在2000左右,这个我认为是非常可信的数字,因为马占山在江桥前后坚持了半个月,而且日本不断增兵,如果伤亡不大、且战力有绝对优势的话,日军既不可能花费半个月、更不可能从朝鲜调派援军。

这里顺便多句嘴:这半个月里,张学良看着马占山的抵抗,没有给予一丁点的支援,而且期间国民政府都多次电令张学良支援、并且还直接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以示鼓励嘉奖。

其次,1932年发生过很多人不知道的第一次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1932年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1932年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5日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

此战,中方投入兵力不到5万,日方投入兵力高达9万,中方伤亡14104人、日方伤亡10254人。此伤亡可信度极高,因为日军先后换帅4次,可见日军作战极其不利。而国军也只有十九路军和后期投入作战的第五军,如果中方伤亡高一倍那中方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日军肯定也不可能停火的,所谓的国联调停无非是日本打不下去了找来谈判的。

综合来看,1931~1932年间,日军战力确实是高于国军和东北军的,但是高出有限、无法形成绝对优势。

这就要从日本国内当时的形势来说,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经济爆发危机,1929年的外贸总额为43.6亿日元,1930年降至30.1亿日元,1931年又降至23.8亿日元。进口额1931年比1929年下降44%,出口额下降47%。受物价暴跌和外贸萎缩的影响,工业生产急剧下滑。1929年工业生产总值为77亿多日元,1930年降至59亿多日元,下降23%,1931年再降为51亿多日元,比1929年下降32.9%。1930年破产企业达823家,减资的有310家,1931年3月,陷于破产和停业状态的银行达58家。1930年,日本钢铁产量229万吨,1931年就下滑到了170万吨。

也就是说,实际上在1931年日军根本无力发起大规模战争!既无能力在火力上绝对压倒中国军队,也无法维持长时间的巨额军费开支,这也就是第一次淞沪抗战中,为何日军以优势兵力也无法占到明显便宜、最后草草停战的原因。

换过来讲,张学良如果抵抗,关东军哪怕得到日本国内政府的支持,顶多也就只能维持一两个月的攻势。而以东北军当时在关外近20万的兵力,说挡不住关东军的进攻,简直是笑话,东北军重炮火力全国第一、飞机比国民政府还多!张学良就是中东路事件被苏军打怕了,以为日军战斗力和苏军一样(毕竟日俄战争日本是胜者),但事实证明当时的日军的战斗力真没法和苏军比,哪怕是后来1939年诺门罕战役时日军仍然被苏军摁着狂揍了一通。所以这事情就很难让人理解,身背杀父之仇,居然连对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成色都没打探清楚、也不敢试探,就直接被吓得放弃抵抗。

最后,918事变关东军得手的造成了两大恶果:

一、就是日本相对温和的内阁直接倒台、军人内阁上台,彻底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二、东北丰富的资源,和张作霖在东北发展的重工业,全丢给了日本,让日本迅速渡过了经济危机。到1938年,日本钢铁产量已经猛增到了580万吨。

两个恶果结合后的直接结果就是:日军对中国军队真正拥有了绝对的优势,1937年爆发的第二次淞沪会战,国军70万精锐败给30万日军,国军伤亡30万、日军不到6万。仅仅间隔五年半,同一个战场上,双方的交换比从1.4 : 1上升到了5:1(而且还是建立在双方兵力比例相反的的前提下)。

我觉得讨论张学良的功过是非,必须先看清楚以上历史事实。

编辑于 2022-09-25 03:47・IP 属地中国香港
008Pro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