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人士,受到政委项英排挤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主要领导人中,周恩来到上海主持党中央的地下工作;朱德带残余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叶剑英南下广东策划广州起义;贺龙去老家湘西开辟根据地;蔡廷锴重新回到国民党军阵营内。还有两个人,选择了脱党的道路。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去与日本妻子安娜(她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基督徒,所以起这个名字)团聚;起义军总指挥叶挺,则流亡和定居香港。直到开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蒋介石赦免了前共产党人,叶挺和郭沫若才回来参加抗战。他们的公开活动都是参加国民政府体系中的。
郭沫若和叶挺都要求恢复党籍,但是被周恩来拒绝:理由是他们以党外人士身份活动更加有利,不会引起国民党的警惕性和防范。于是郭沫若被认命为国民党国防部三厅(政治部)负责人之一,叶挺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郭沫若相当于中将军衔,叶挺是中将军衔。对于叶挺,周恩来强调他不能恢复党籍。因为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属于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第十八集团军和新编第四军),八路军的军长师长们都被共产党员包揽,所以在新四军高层要保留一个无党派人士,让蒋介石放心。可是这苦了叶挺,也造成了新四军被围歼。
来源是政委项英。此人资格非常老,是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副主席(毛泽东是主席,“毛主席”的称呼是从这里开始的)。他完全不把军长放在眼里。当新四军最高层做出决议时,叶挺只能提出建议,然后项英开党委会,叶挺被排除在外;做出决议后叶挺只能服从,军长等于被政委夺权了。叶挺非常苦闷,这个情报也传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在会见中共办事处时说:“你们既然不能容下叶挺,我也可以再任命一个军长”,董必武急忙说:“不用不用,我们完全容纳得下”。事后项英得到中央提醒,要尊重军长。可是项英依然故我。
很难说国民党主动挑起皖南事变还是项英被国民党抓住了把柄。当军委会下达新四军开进抗日前线就是苏北山东后,新四军有一个月时间没有行动也没有向国民党做出解释,这是项英的决定。当时从韩复渠开始,蒋介石已经对不服从军令的将领们大开杀戒了,大家可以百度查询蒋介石在抗战中杀了多少将军,也包括中央军的,不然很难调度部队。所以蒋介石以“拒不服从命令,谋图叛变”为借口,下令围歼新四军,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开始调兵遣将,本来蒋介石就认为新四军是“异己”,正好借机会消灭。
掌握新四军权力的项英,在军事战略上并没有头脑。在对军委会的开赴前线的命令拖延一个月后,仍然是按照当初国民党指定的路线行军。当途中发现国民党各部队正在集中靠拢时,叶挺感觉出了危险,建议主动出击突破对方阵线,自己找新路向抗日前线行进,以后再解释。可是项英又不敢向国民党先开第一枪,害怕担负破坏国共合作的罪名,否决了叶挺。到了皖南某地时,包围圈已经合拢,国民党军开火之后,项英才同意武力突围。叶挺恼火的说:机会早被你们丢失了,现在突围已经没有希望了,白白增加战士们的牺牲。所以叶挺就带几个人跑到国民党军中谈判停火,被扣押了,直到重庆谈判时才被释放。项英下达各自突围的命令后扔下部队不管了,向深山深处逃亡,又随身带走新四军的经费——大量黄金,被见财起意的部下杀了,带钱投奔国民党。
九千新四军被歼灭,军部不存在了,没有被打死和俘虏的残余都三三两两的躲在山里和民间老百姓那里。这时饶漱石站出来,自称是新四军政委,用这个名义招回新四军的残余。同时向中央汇报,中央赞同他的做法。于是饶漱石成功收拢了剩下的二千名新四军战士,为新四军留下了革命火种,要不然就没有新四军了。党中央以后派出了新的军长和政委:陈毅和刘少奇,重新扩大了新四军。周恩来也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登载“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的声明,向全国人民揭发国民党,又利用国共合作时期的有利条件与国民党交涉,国民党最后也没撤销新四军编制。
对于叶挺,如果在南昌起义后没有脱党,在建国时又没有牺牲,在第一次授衔时被评为元帅是跑不了的。因为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特别是军事领导人,个个都是元帅。而且叶挺的军事能力也是陈毅所无法比拟的,北伐中已经暂露头角了。可是就是因为工作需要没有被恢复党籍,又遇到项英这个资格老心眼窄,又没有军事能力的太上皇,造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