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叶挺?
上学的时候好像叶挺是很重要人物,但后来看了几本近代史的书,似乎没怎么提到他
- 373 个点赞 👍
1947年4月19日,林彪在东北师以上干部会上发表讲话,对战斗作风进行了论述。林彪指出,我军优良作风,除政治原因之外,在军事实践上,源于叶挺独立团:
除了平时的政治与军事教育外,部队优良的战斗作风的建立,最主要的是靠实际锻炼。比如不能打大仗打恶仗的队伍,打几次大仗恶仗后,就学会了。不能走路的队伍,来几次急行军强行军就能走了。不能强攻死守的队伍,来几次强攻死守就行了。我们党领导的军队,勇猛、果敢、迅速、顽强的作风是很高的。这种作风除主要在于政治的原因外,也来源于叶挺同志的独立团。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红军的作风,都受了叶挺独立团影响。北伐时期,他是一贯的急行军、强行军,当时从广东一直打到武昌,都是他的急行军打先锋,打死仗打硬仗,他在纪律上是很严格的。部队除了主要以政治教育外,必须加上纪律,才能把部队逼出来。记得当时在武昌打杨森,当时中央政治学院的学生请他指挥,学生当然不能打仗,就有退下来的,当时他严格执行了纪律,逼得大家向前冲,结果把敌人冲垮了。叶挺的纪律很严,所以队伍拿上去就很猛。这样干下去,就逼出作风来了。所以部队领导人的作风,对于部队作风是有直接影响的,部队指挥员的性格怎样,他的队伍的作风亦会怎样。所以各级指挥员必须特别注意从实际中锻炼部队的作风。
查看全文>>
理水 - 160 个点赞 👍
党外人士,受到政委项英排挤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主要领导人中,周恩来到上海主持党中央的地下工作;朱德带残余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叶剑英南下广东策划广州起义;贺龙去老家湘西开辟根据地;蔡廷锴重新回到国民党军阵营内。还有两个人,选择了脱党的道路。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去与日本妻子安娜(她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基督徒,所以起这个名字)团聚;起义军总指挥叶挺,则流亡和定居香港。直到开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蒋介石赦免了前共产党人,叶挺和郭沫若才回来参加抗战。他们的公开活动都是参加国民政府体系中的。
郭沫若和叶挺都要求恢复党籍,但是被周恩来拒绝:理由是他们以党外人士身份活动更加有利,不会引起国民党的警惕性和防范。于是郭沫若被认命为国民党国防部三厅(政治部)负责人之一,叶挺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郭沫若相当于中将军衔,叶挺是中将军衔。对于叶挺,周恩来强调他不能恢复党籍。因为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属于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第十八集团军和新编第四军),八路军的军长师长们都被共产党员包揽,所以在新四军高层要保留一个无党派人士,让蒋介石放心。可是这苦了叶挺,也造成了新四军被围歼。
来源是政委项英。此人资格非常老,是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副主席(毛泽东是主席,“毛主席”的称呼是从这里开始的)。他完全不把军长放在眼里。当新四军最高层做出决议时,叶挺只能提出建议,然后项英开党委会,叶挺被排除在外;做出决议后叶挺只能服从,军长等于被政委夺权了。叶挺非常苦闷,这个情报也传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在会见中共办事处时说:“你们既然不能容下叶挺,我也可以再任命一个军长”,董必武急忙说:“不用不用,我们完全容纳得下”。事后项英得到中央提醒,要尊重军长。可是项英依然故我。
很难说国民党主动挑起皖南事变还是项英被国民党抓住了把柄。当军委会下达新四军开进抗日前线就是苏北山东后,新四军有一个月时间没有行动也没有向国民党做出解释,这是项英的决定。当时从韩复渠开始,蒋介石已经对不服从军令的将领们大开杀戒了,大家可以百度查询蒋介石在抗战中杀了多少将军,也包括中央军的,不然很难调度部队。所以蒋介石以“拒不服从命令,谋图叛变”为借口,下令围歼新四军,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开始调兵遣将,本来蒋介石就认为新四军是“异己”,正好借机会消灭。
掌握新四军权力的项英,在军事战略上并没有头脑。在对军委会的开赴前线的命令拖延一个月后,仍然是按照当初国民党指定的路线行军。当途中发现国民党各部队正在集中靠拢时,叶挺感觉出了危险,建议主动出击突破对方阵线,自己找新路向抗日前线行进,以后再解释。可是项英又不敢向国民党先开第一枪,害怕担负破坏国共合作的罪名,否决了叶挺。到了皖南某地时,包围圈已经合拢,国民党军开火之后,项英才同意武力突围。叶挺恼火的说:机会早被你们丢失了,现在突围已经没有希望了,白白增加战士们的牺牲。所以叶挺就带几个人跑到国民党军中谈判停火,被扣押了,直到重庆谈判时才被释放。项英下达各自突围的命令后扔下部队不管了,向深山深处逃亡,又随身带走新四军的经费——大量黄金,被见财起意的部下杀了,带钱投奔国民党。
九千新四军被歼灭,军部不存在了,没有被打死和俘虏的残余都三三两两的躲在山里和民间老百姓那里。这时饶漱石站出来,自称是新四军政委,用这个名义招回新四军的残余。同时向中央汇报,中央赞同他的做法。于是饶漱石成功收拢了剩下的二千名新四军战士,为新四军留下了革命火种,要不然就没有新四军了。党中央以后派出了新的军长和政委:陈毅和刘少奇,重新扩大了新四军。周恩来也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登载“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的声明,向全国人民揭发国民党,又利用国共合作时期的有利条件与国民党交涉,国民党最后也没撤销新四军编制。
对于叶挺,如果在南昌起义后没有脱党,在建国时又没有牺牲,在第一次授衔时被评为元帅是跑不了的。因为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特别是军事领导人,个个都是元帅。而且叶挺的军事能力也是陈毅所无法比拟的,北伐中已经暂露头角了。可是就是因为工作需要没有被恢复党籍,又遇到项英这个资格老心眼窄,又没有军事能力的太上皇,造成悲剧。
编辑于 2022-06-09 16:3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月照沟渠 - 11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水陌轻寒 - 0 个点赞 👍
叶挺曾经在我外公家住过一段时间。抗战时期,叶挺曾经率领部分警卫参谋人员到皖中视察新四军各部队,建立江北指挥部,另一个就是枪毙了高敬亭。这是背景。
我外公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地主,家宅我妈回忆有三进院子。外公年轻时候读的新式师范非常进步是一个左派地主。抗战开始国民党溃军陆续进入安徽,新四军和国军就都给倾向自己地主们颁发番号,外公就从溃军那里买枪组织了自己的团练对外是新四军中队。后来新四军加强管理,他们这类地主武装就不是新四军了。但是外公由此就成了党的同路人,和附近的新四军和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外公家宅距离淮南铁路不远,日军在淮南铁路两侧挖有壕沟,过一段一个堡垒一个通道可以过铁路,因为国共两军都经常骚扰日本据点生活物资采购比较困难,外公就和他们做,外公带人过铁路就很方便。很多党的干部过铁路都会在外公家住一晚上第二天外公安排过去。这是我外公家。外公家往东二三十里地就有新四军一个小根据地肥东青龙场,高敬亭手下一只在这个地方活动。
这样,要处理高敬亭一要离高部队近,他不疑心,又不能离他主力太近,怕出问题。最后就选在我外公家。叶带着他的警卫部队住在外公家前两进院子。过了几天,就在肥东青龙场枪毙了高。
叶挺给我母亲家人的印象很矛盾,将军很平易近人,我一个舅舅比较小,他经常抱着他玩,给他吃糖。家里他的警卫部队也都打扫干干净净。但是他的警卫据说大多是他老乡,这和其他我d部队不一样。将军本人穿着也很讲究不像一般土八路。另外我母亲家人感觉当年选外公家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同姓。外公也是叶姓。将军身上可能有很多旧东西
总之叶在我军是一个异类。
发布于 2022-06-10 20:56・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