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杀之不尽、除之不绝?
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明清的匈奴、鲜卑、柔然、蒙古等等等等,有很多时候甚至杀的寸草不生,但百年之后又发展壮大?比如典型的汉武帝北击匈奴,蓝玉捕鱼儿海大战蒙古,都是几乎将游牧民族政权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了。
都杀绝了,这些人后面怎么来的?尤其是蒙古人,成吉思汗据说还有刘邦血统,难不成这些人是天上掉下来的?
答案就在于:秦制专制制度下,普通老百姓深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过的还不如“化外之民”。由此逼的老百姓不得不逃亡塞外,采取适应北方草原环境的游牧生活,成为新的游牧民族,塞外游牧民族也就这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不仅仅是北方,东南亚华人也是这么来的,所谓“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老百姓但凡过的下去,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背井离乡跑到千里万里之外的不毛之地去讨生活?
甚至不说“化外之民”,普通人论生活水准还不如法律意义上的“贱民”。比如明清时期作为“贱业”的剃头匠、裁缝、唱戏的,其生活水平就比一般的普通农民要高一些。原因何在?就在于作为“贱民”的他们虽然饱受制度性歧视,但有一个好处——不用交税服徭役,因皇帝鄙视此等贱业而不纳税不服徭役的他们,反而在生活上过的相对有滋有味。
专制制度下的大一统,统一的只是掌权者的权力,除以之外的一切都为了保障权力的稳固而被有意的分割和制衡了(比如犬牙交错的各省分界线,保甲制,路引路条)。它就像一个大监狱,各民族群众都在这个监狱里以大一统的名义无差别的受刑。这些号称自己是“受天承命”的君主也不是什么“天之骄子”,而不过就是牢头狱霸而已——是的,他们甚至连狱警都不算。
甚至于作为基本盘的中原人民,受刑的烈度还要大于新征服地区的人民,比如秦灭六国以后,老秦人的徭役和赋税甚至比六国遗民还要重,幻想打倒六国以后就可以过上好日子甚至可以踩在六国遗民头上当人上人的生活在哪里?秦朝覆亡以后没有一个老秦人为其复国而奔走,而是“唯恐沛公不王关中”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