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希圣将军,长征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局局长,在情报战线上立下了赫赫功劳。

曾希圣将军在长征时为中央红军提供大量准确的情报,立下了汗马功劳。
30日深夜,在沙土的红军总指挥部灯火长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刘伯承等人和一局(作战)局长叶剑英、二局局长曾希圣、三局(通信)局长王诤等,在一起想办法。他们一致认为乌江南岸的敌军虽有三个师,但不仅指挥不统一,而且分散,不构成主要威胁;而主要的威胁是可能由泮水、安底向我猛追的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主力。
正当大家苦于怎样摆脱当前险境时,曾希圣提出一个妙计。这就是利用我掌握敌之密码和电文格式,冒充在贵阳的蒋介石给周浑元、吴奇伟发电,将两部主力调开。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拍案叫绝。他们肯定这个办法可行。蒋介石常常朝令夕改、越级指挥。曾希圣提出的办法正是利用了蒋介石的这个弱点和特点,有成功的把握。进而,他们认为假电不能太离谱,只要命令周、吴两队主力继续向泮水、新场、三重堰前进,以协同位于毕节、黔西的滇军孙渡纵队堵截红军“西窜”,就迟滞了周、吴两纵队主力的行动,赢得了我军过江的时间;但是我军也得有防患的准备,后卫红五军团应当在狗场、沙土地域掩护主力过江,主力则应加速过江的行动。同时又指出,这个办法只能用一次,否则不仅无效,反而暴露我军无线电侦察的能力。
当即,拟定电文,以蒋介石名义分别给周浑元、吴奇伟发电。
假电发出后,曾希圣命令所部专注敌军周浑元、吴奇伟两部主力的动态,发现周浑元、吴奇伟两部主力果然继续向泮水、新场、三重堰前进。红军终于避免了一场不利的血战,除了远在敌后长干山的红9军团外,各部于3月31日午后全部顺利南渡乌江。

1942年2月,曾希圣将军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七师政委(师长未到职),负责筹建新四军第七师。后又兼任中共皖江区党委书记,开辟皖江抗日根据地,同时发动根据地军民从事大生产运动,创办一大批军需民用工厂,故当时有“富七师”之称。1945年8月日军投降时,七师由创建时的1900人发展到3万余人,解放区达15万平方公里,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在抗战的最后几年,新四军七师与张爱萍,韦国清,邓子恢,吴芝圃,滕海清等将领率领的新四军四师在安徽大地上默契配合,在抵抗日伪,反对顽固派,投降派的战斗中互相配合,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注:本回答资料为 提供,展牌为 亲自前往博物馆拍摄并科普,在此致谢。
更:还有一个韦国清将军的英雄故事。

编辑于 2023-07-02 15:49・IP 属地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