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学派的奠基人李斯特的预判。
李斯特(1789-1846)是一位眼光卓绝的学者,他对两百年后的世界早有预言,现在看来真是一一验证。
李斯特两个世纪前对现代世界作过一系列令人惊异的准确预测,他曾预言:美国将先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西半球的超级大国,美国人口将从1800万增至20世纪末的三亿;
英国将巩固并扩张殖民帝国,其物质财富、金融资本、海上实力、语言文化均会空前强大,但在后发国赶超态势下也会盛极而衰;
德国注定会实现国家统一,发展为欧洲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的一流国家,并成为欧洲和平的主要保障者;
欧洲终将组建无障碍贸易联盟,整合一体的共同市场会促进欧洲的兴盛与和平;
中国从20世纪下半叶起将上升为世界第二超级大国,终可积累与新大陆相媲美的财富;
俄国未必能够解决自身多元的民族问题,但在打造强国的过程中或会主导欧洲大陆,不过,中欧和西欧国家联合起来就可免遭其奴役;
奥斯曼帝国行将衰败,但阿拉伯民族尤其会强力抵制殖民化和外来影响;
拉美国家仍将依赖初级产业的生产和出口,难以取得显著经济发展;
非洲的经济前景并不乐观,若其人口增长得不到遏制,如何守住北上的移民对欧洲将至关紧要。
这可是他在两百年前的预言。
补充:有朋友问到这些预言是哪本著作上的。我在此补充一下。
这些预言是德国学者欧根·文得乐(Eugen Wendler)的著作《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传》里面整理的,可能并不在李斯特的一本书里,而是分散在各种文稿,报纸,信件和书籍里面。
在此我贴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传》的原文。
关于美国的部分:

关于中国的部分:

注意李斯特提到的“a second superpower of the East”,"would at least attain comparable wealth"
对于清朝的预言:

李斯特预言英国的经济入侵会加速清朝的崩溃和解体,同时会激发中国内生的反抗,遏制英国的入侵。
对于英俄争霸与美国渗透亚洲的预言:

对于俄罗斯的预言:

在这一段中,李斯特怀疑俄罗斯的政治家是否可以解决民族问题,另一方面,他担忧俄罗斯主导欧洲局势,但如果中东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对抗俄罗斯,那么就不用过多忧虑。
对于阿拉伯的预言:

对于非洲的预言;


李斯特对非洲人口爆炸的担忧。
PS:评论里有答主提到了亚当斯密。
与李斯特相反的是,另一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于美国也有预言,认为美国注定要经营农业,结果证明是错误的。
亚当斯密反对美国发展制造业
在美国独立前后,亚当·斯密和萨伊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反对美国发展制造业,认为美国注定要经营农业。
亚当·斯密写道:“英属美洲殖民地,几乎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在农业上。那里也就主要为了这个原因,才很迅速地日趋于富强。那里,除了家庭制造业和粗糙制造业……就没有制造业……假使美洲人联合起来,或用其他激烈手段,阻止欧洲制造品输入,使能够制造同种物品的本地人有独占的机会,因而使本地大部分资本,转投到制造业上来,结果将不但不能加速他们年产物价值的增进,恐怕还会加以阻碍,不但不能使其国家渐臻富强,恐怕还会加以妨害。同样,如果他们要设法垄断全部输出业,结果也许更会如此。”
亚当·斯密的上述看法遭到了美国学派的坚决反对。
(以下内容来自贾根良老师的《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
美国学者对他的反驳
美国学派生产率立国的战略清楚地表明,国际竞争力是由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所塑造的,生产率差距的日益扩大是导致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的基本原因。
美国学派认为,工业是最有利于创新的部门,它的存在不仅为农业提供了高生产率的机器设备和土壤肥力(如化肥等),而且也为商业交往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了基础。我们知道,美国机械化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开端,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美国工业的高度发展,那么这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如果没有工业的高度发展,那么在农业中使用生物化学技术和用来提高土壤生产率的资本投资也是不能得到保证的,而正是这种高生产率的农业奠定了美国今天“粮食帝国主义”的基础。
美国工资高就不能发展工业吗?
但是,在美国早期的关税争论中,自由贸易主义者一直在鼓吹美国广袤的西部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美国人具有比欧洲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这使美国在工资成本上不具备建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而且美国通过出口农产品和资源与欧洲交换工业制成品也使工业化无利可图。
然而,美国学派却认为,由于工业是工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基础,如果没有工业,那么就没有高生产率,美国也就无法维系这种高工资水平,更不用说其增长了。
而且,汉密尔顿还指出,“不仅国家的财富,而且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看来都与制造业的发达有着实质性的关系”。因此,美国学派认为,美国无论如何也必须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但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美国人的高工资将使美国的幼稚工业在与外国发达制造业的竞争中无法生存,所以,为了推动使美国劳动力更具生产率的资本投资,使工业投资能够收回昂贵的开办成本,美国就必须实施保护性关税。
而后来的共和党,在美国内战后几十年的政策,其实恰恰遵循了美国学派的主张,实行高关税,对内刺激企业家活力,大力提高生产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高工资和高生产率的良性循环。
因此,比较优势理论的错误和腐朽之处,早在19世纪初期,就已经被敏锐而深入的美国学者所反驳,这套理论在当时的适用性就非常窄,其本质是英帝国推广其体系的工具和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