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万历为什么清算张居正?

小庄B
91个点赞 👍

万历是在学他的爷爷嘉靖,用扳倒柱国大臣为自己立威。

在明朝皇族政治中,“法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后世皇帝要经常阅读、学习前朝皇帝留下的奏章书籍,以吸取政治经验。

据记载,万历对懦弱的父亲隆庆并不感冒,反而非常崇拜爷爷嘉靖,崇拜嘉靖将百官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统治艺术。

再加上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也不乏帝王心术方面的内容,这都使得年轻的万历掌权之后雄心很大,迫切期望自己能够掌控全局,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因此,年轻的万历处处都学嘉靖,性格刻薄寡恩,刚愎自负。

刚好,嘉靖又给万历立了一个先例:嘉靖之所以能掌控朝廷大权,就是因为他在22岁的时候,彻底搞垮了权臣杨廷和

万历皇帝此时也是20出头,有样学样,自然也希望通过扳倒柱国大臣来给自己立威。

已经死去的张居正,无疑就是最好的靶子。

皇帝有了这样的心理,大臣们自然心领神会,再加上张居正十年改革对官僚系统的压制非常严重,搞的文官集团怨气冲天,现在报复的机会来了,当然要一哄而上。

在张居正去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就联名弹劾潘晟,万历下令命潘晟致仕,潘晟是张居正遗书所荐的人,他的下台,标志着张居正的失宠。

此时年轻的万历政治经验并不丰富,他单纯地以为官员踊跃弹劾张居正是出于对自己权力的畏惧,他以为把张居正搞的越狠,官员的服从性也就越强。

因此,万历就不断地上纲上线,对张居正下令抄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搞到最后甚至要开棺戮尸。

这种没有下限的搞法就触碰到文官集团的底线了,很快就有人站出来反对,然后万历借坡下驴,停止了对张居正的清算。

在彻底清算张居正之后,万历自以为自己也拥有了和爷爷嘉靖一样的绝对权威,可以如臂使指大干一场了,可他很快就发现,文官集团根本不买自己的帐。

文官集团从来都是欺软怕硬的,在嘉靖、严嵩、高拱、张居正这样的猛人面前,他们唯唯诺诺只求自保。

可一旦换成万历这样权术并不高明的皇帝、换成申时行这种只知道和稀泥的首辅,文官集团立即蹬鼻子上脸,指着申时行的鼻子骂,指着万历皇帝的鼻子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的一道《酒色财气疏》,把27岁的万历骂了个狗血淋头。

我们摘录几段奇文共赏:

“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

以皇上八珍在御,宜思德将无醉也,何日饮不足,继之长夜。甚则沉醉之后,持刀弄枪。

以皇上妃嫔在侧,宜思戒之在色也。夫何幸十俊以开骗门,溺爱郑氏,储位应建而未建。其病在恋色者也。

以皇上富有四海,宜思慎乃捡德也。夫何取银动至几十万两,索绸动至几千匹,略不知节。皇上无宜自解,何以信天下,而服沂之心耶!此其病在贪财也。

以皇上不怒而威畏,宜思有忿速惩也。夫何今日杖宫女,明日杖宦官,彼诚有罪,置以法律,责之逐之可也,不必杖之累百,而不计其数,竟使毙于杖下。此其病在尚气也。”

同时,文官集团也借着立太子的问题,向万历发动了持续几十年的进攻。

立谁当太子,在强势的皇帝看来,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完全能一言而决,可万历偏偏几十年都换不了太子。

摆明了,文官集团瞧不起万历,不愿意向他妥协。

万历看到这样的情景,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再则他身体不好,又没有能力改变局势,最后也就只能选择躺平摆烂混日子了。

我相信,在后宫那一个个惆怅无聊的夜晚,朱翊钧一定曾无数次想起过自己少年时的恩师,一定曾无数次饱含幽怨地感慨过“若元辅张先生还在,何至于此?”

但这并不妨碍“终万历一朝,无人敢替居正平反”,万历本来就是那种刻薄寡恩、刚愎自负、死不认错的性格。

发布于 2024-04-02 18:07・IP 属地湖北
曾经年少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