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49年以后的四十年,我国对于管理人员定价体系是缺失的。所以导致劳资双方,对于股权争议不清。
众所周知,李经纬最初是三水酒厂厂长,在酒厂的基础上,内部创业,发起了健力宝品牌项目,并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饮料品牌,并成为集团公司。
这样的体系,在现在创业公司是很很容易确权的。
一般是企业发起天使轮,拿60股份,发起人拿20%股份,然后另外20%留给其它主要骨干。
一般当中还会有个对赌协议,做到什么业绩,投资企业会让出多少股份。这样如果企业做大的话,发起人大概能持有10%-20%股份。主要团队大概百分之三十。
即使在49年前,山西的票号里,大掌柜也有一成的等身股。
但公私合营后,一切归公。厂长也只是职位高的员工,这套体系就没了。
李经纬把一个年销售一百万的小厂,做成了年销售几个亿的集团。依然是拿工资,明面上每年就几千。想拿奖金都要和领导博弈。
在九十年代,私营企业快速发展后,对比更加明显。都是把小企业做大。私企都是老板自己的,国企厂长只拿工资。社会地位高,但离开岗位就一切归零。
能把企业做大,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