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个回答

为什么害怕与他人发生冲突?

Caroline
2个点赞 👍

这是我年轻的时候自己身上存在过的问题。很严重,至今我也还有这个问题。不好意思,我自己都做不好还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思考过这个问题,并且把相关的一些想法写在了我的书里。

我发现这个问题可能是多重心理问题的一种外在表象,很难知道具体什么原因。就好像哮喘一样,看起来是一个病,其实这只是其它病症的外在表象,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能明白吗?

如果有这个问题的朋友,我觉得可能需要从方方面面下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并不是看一篇好文章能解决的。

但我还是给出一点泛泛而谈的想法,不能指望解决问题,算是提供一点思路吧。


地震以后,营救人员必须谨慎翻动废墟,因为下面可能还掩埋着幸存者。幸存者之所以能幸存,可能是因为卡在他旁边的某块石头。如果这块石头倒下,可能会对幸存者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块石头可能救了他的命。但这些石头纵横交错,相互支撑。现在如果说这石头救了他,那为什么不说这整个倒塌的废墟救了他呢?人生有时也是这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们都本能地知道趋利避害,但是现实中总是很难真正做到。

有些人很容易被洗脑和控制,一旦被操控就会自我麻痹,自愿抓住压迫自己的东西不放手。比如面对旁边一块压着自己但是还没有把自己压死的石头,他的本能不是反抗,而是顺从。可能在潜意识里,人总要依附于某些东西才能活下去。反抗就是背叛,背叛了就会被抛弃,被抛弃了就会失去现在的一切。

以上摘自:

简介:

这是一本向内探索的大众心理学作品。内容囊括了数百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作者观察、思考并忠实记录的材料。作者对这些碎片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类整理,使得原本散乱的随笔式文集整体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不同的问题相互独立,同时又彼此联系,隐约共同呈现出让人兴奋的心理学框架。理论上这个框架是一个“内外结构的多层递进式”心理学分析模型。但由于这个作品旨在服务于非心理学的大众读者,所以作者并没有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类似的心理学模型或者新的心理学理论。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所体现出来的通俗性一样,它淡化了作者在学术上的野心,意在把“小道理”升华为“大道理”这一步交给聪明的读者自己完成。不管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的心理学爱好者,还是探索自我、寻求自我提升的大众读者,都可以从书中寻觅到有价值的东西。

奇思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