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专业人员,这个回答可能很业余。
小时候上初中的时候,有幸在有乐队现场伴奏的舞台上唱过几次歌。和歌厅比起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舞台现场的音乐声实在是太大了,太震撼了,那鼓声敲震的人都站不稳的感觉。
其中有一次,麦克风好像中邪了,音响师拿在手里怎么都没事,我一接过来它就啸叫。时间紧迫,音响师没辙了和我说“我把返听切了,不会啸叫了,凑合唱吧小伙。待会你要是听不到自己唱什么那正常,不要以为麦克坏了去拍去喊试麦。”
懵逼的我还不知道返听切了是啥意思。音乐响了发现有点和之前不一样,音量还是辣么大辣么震撼地动山摇的,但是怎么这么糊呢,鼓声嗡嗡的好像有混响那种感觉。节奏还能找到不影响唱歌。然后我开口唱了,完全听不到自己发出来的声音,我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麦克风以为它坏了,要不是有人事先提醒我我真的就敲一敲了。整个歌儿都是在懵逼中咬牙唱完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估计都跑到姥姥家去了。
这种因为周围环境声音巨大无比,以至于自己完全听不到自己说话声的感觉,没有亲身体会过的估计还真没法理解为啥就不能唱歌了呢。我还有一次这种体会就是某次在机房,噪音太大我和另一个人面对面都只能打字交流。
后来有机会了解了一些舞台音响知识。返听是舞台边缘地面上有几个小音箱朝着表演者摆放,让表演者也能听到和观众一样的声音。只靠朝向观众的大音箱不行。现场如果有乐队,乐队也有返听。近些年无线技术进步陆续淘汰返听音箱了,改成身上挂一个接收机盒子耳朵上戴个小耳机,这样叫耳返。我上初中那会无线麦克风都很罕见,当年只在电视里见过无线麦没摸过实物。
----------- 没想到胡乱写点东西还有人赞,非常感谢,继续补充 ------------
我们在网上看演唱会或综艺视频,弹幕必有保留项目是有粉丝胡吹歌手没有耳返如何老艺术家如何大基本功如何牛叉好像天外来客。歌手很牛这倒没错要不我干嘛看他的视频?可咱也别尬吹啊事实上那场表演的年代还没诞生无线耳返这种高科技,歌手靠的是舞台边缘地面上布置的返听音箱。
耳返除了能替代返听音箱之外,还能在它的频道里面额外添加一些别的讯息,比如导播/导演给表演者的实时通讯。高端的舞台设备,每一路耳返的内容可以是独立个性化的。
耳返有它固有的缺点目前无法克服。无线电传输的可靠性无法和有线无源音箱相提并论,一场复杂的表演有大量的无线电讯号频道在空间中传播:十几路或者更多的无线麦、十几路或者更多的耳返、导演导播音响灯光摄影场务安保人员使用的手台、观众的手机等等。所以有时候耳返讯号就会不畅,还有更倒霉的事儿是耳返接收机(歌手身上挂的那个盒子)的电池突然就没电了。所以仍然会保留少量的返听音箱作为应急手段,一旦表演者的耳返出事了他可以摘掉耳塞依靠仅存的返听音箱完成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