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回答

为什么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却叫姬发?

郭郭
125个点赞 👍

姬昌也好,姬发也好,人家自己也不这么叫啊。

事实上封神演义是一部挺没有文化的书,所以它排不进名著里。

严格来说,这一大家子,封神演义里真叫对的还就伯邑考,算符合史书记载。

人家叫文王昌,武王发

至于姬昌,姬发,你不能说它不对,因为确实是姓➕名的组合,但人家没有这种叫法。

商周时期不称姓。

方便理解的话,你可以简单的认为这相当于他们的“真名”。

但是看过小说的朋友都知道,“真名”是能随便喊的吗?除了诅咒、做法,平时谁用真名啊。人家也不会把“真名”当做自己的名字。

伯邑考就很合理,伯表示排序,老大的意思,邑大概率是名字,封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是嫡长子,按道理他会自动继承姬昌的封地,不会莫名其妙再给封一个小城镇。说白了,不是不可能有封地,而是邑的级别不够,配不上文王嫡长子。所以邑应该是名,考是对死人的尊称。

于是伯邑考因为名字太奇特,封神演义作者不知道怎么解释,反而成为了没文化的漏网之鱼。作为一个正确的称呼保存了下来。

当然,也只是没文化的漏网之鱼,对了但没完全对。因为按这个设定,伯邑考活着的时候显然不能这么叫。名字对了,但是叫法错了。

所以姬昌、姬邑、姬发、姬旦你就可以当做是他们爷四个的“真名”了。意思就是你知道他们姓姬名昌,或者名邑名发名旦就行了,但是不能这么叫。

因为商周时期的姓和名,要分开看的,就是简单的姓和名,而不是姓名。

便于理解,你就把这个姓名当做是“真名”就行了。

实际称呼的话,按姬昌活着的时候算,应该是文王昌,公子邑,公子发和公子旦。或者以封地为氏,应该可以叫周伯邑,周仲发,周叔旦。

不过史书肯定是以最终的称呼来定的,就好比如果一个人当了皇帝,史书记载的时候就不会记作重八了一样,哪怕他早年叫重八。

有封地爵位的还要把封地和爵位带上。

就像文王又叫西伯昌。按理说应该也可以叫周侯昌,就像崇侯虎一样,不过既然已经叫了西伯昌那自然就不用了。

所以老大最终记载为伯邑考,老二最终记载为武王发,老三不重要,老四周公旦

所以崇黑虎就离谱,黑是个什么爵位?

发布于 2023-11-16 11:39・IP 属地辽宁
风起于青萍之末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