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的答案已很客观全面,我的答案首先对伯邑考的有关史料做一些补充,用手头的史料来对如今所习见的一些疑问一一回答。嗣后或能将自己与日本汉学家所持相通的一点小说家言整理出来与大家做一交流。
--------------------------------------------------补充史料-----------------------------------------------------------
Q:据传伯邑考为文王养子,所以没有为他用姬姓命名?
A:不知道从哪部狗血电视剧里头抄来的设定。伯者长也,伯邑考为文王长子之理至明也。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振铎,《白虎通》作铎),次曰成叔武(武,《列女传》《白虎通》作处),次曰霍叔处(武,《列女传》《白虎通》作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
——《史记·管蔡世家》
Q:你看看,你列举的这段文字里面,“伯邑考”跟“武王发”对应的多齐整啊,“考”就应该是他的本名嘛!!
A:齐整个头啊!请去好好查一查“考”字的本义再来吧,你不觉得其他几个崽子起名都是用的“发”(射发也)“武”(勇也)“鲜”(美也)“旦”(明也,日初升之时)“振铎”(郑玄云:振铎以作众。作,起也。)这样美妙而朝气蓬勃,寄予了父辈满满的祝福与希冀的名字,而身为宗族希望之星的老大却用个“考”字,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子死气,如果不是父母的恶趣味,就是姬老大已经超前感悟到“向死而生”的境界了。哲学家嘛,总是孤独的~

甲骨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

金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
考,从老省,丂声,本义与“老”同。在周人语言体系中,又引申为去世的父亲之义。
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礼记·曲礼下》
所以你大概可以感受到,从《封神演义》一脉相承到今天的造魔电视剧中,西岐从上至下一概冲着活生生的姬大公子称呼“先父”是多么深的恶意了。
由此,“邑考”当是身后所加之号明矣。
Q:伯邑考的子嗣情况不明,甚至连有没有资格入庙享祭还说不准,又何来“国父邑考”之说?
A:从现今已知的材料来看,伯邑考的子嗣情况确实尚不明确,但请注意,伯邑考是有资格入庙享祭的。见于《逸周书·世俘解》武王克殷后格于宗庙的记载:
王不革服(革,改变。未曾改换戎装),格于庙,秉黄钺,语治庶国,籥人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
好家伙,邑考在这里已经拔到“列祖”的高度了。由此可见,至少在西周初年,对于邑考这样见到了革命的曙光却没能尝到胜利果实的“革命烈士”,当权的后辈们从心眼里到供桌上,还是惦记着的。
--------------------------------------------------小说家言-----------------------------------------------------------
待编辑。脑洞巨大,头绪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