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同句玉大佬的观点,即伯邑考的真实名字没留下来,但是他肯定是有名的,西周贵族男孩活到三岁没夭折就会正式取名,才会被当成个人看,没活到三岁的史书不可能有记载。有第一个正式名字,后面会因为封地,受官,赏赐,改名或增减字,好,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回到史记。
伯邑考,武王发,周公旦,管叔鲜,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根据之前提出的概念可以发现,这些名字都不是他们出生时父母给的名字,而是成年后创业,立功,受封后的名字,除了前三位,后面七人名字都是封地,排行,出生时父母给的名组成。再看老二老三,称号加出生时父母给的名,可以解释为这两人功绩远远大于其他兄弟,所以搞特殊,以武王,周公,爵位称呼,所以他们出生时父母取的名应该是发,旦,鲜……载,那么根据出现的两种规律,就看伯邑考要么是封地,排行加名组合,要么是称号加名组合。
前者伯是排行,邑可以作为名,但考古和史料没有发现或记载任何地方叫考或者叫邑,而且伯邑考早死也不可能有封地。
爵位呢,伯邑?这是什么爵位?如果伯表爵位(伯在当时虽然近似但其实并不属于爵位体系)那么周人对伯邑考事迹记载的详细程度不会低于成王之前的三位国君,至于为什么就不展开了。总之不可能。
最后一个办法,把伯邑考三个字拆开,伯,排行老大,邑,指代周,因为当时绝大多数国家只有一座城,即使是有多座城的国家其国名与首都名也能相互指代。重点来了,考字,这字不可能是活人的名,它和上面的发,旦,鲜……载不同,不可能是父母给孩子取的名字,父亲给孩子取个考字很奇怪,孩子天生体弱,给他一取虎,猪为名是为了他健康长大,孩子出生时出现了祥瑞,以此祥瑞为名是想祥瑞伴他一生,孩子出生时国家打了大胜仗,以此为名是为了让孩子长大后为国建功立业。希望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就会以周,正……为名。有的爹偷懒,因为孩子屁股上有青色胎记,直接叫他黑屁股。但是父亲没有任何理由给孩子考字,因为考的意思是亡父,他爸妈怎么可能叫他亡父?考是后辈称长辈的叫法,所以组合起来看伯邑考的意思就是为国而死的大父,当时并没有出现把自己的儿子继嗣给早死兄长的玩法,所以伯邑考应该是周成王纪念他大伯为了周人在商当人质最后被杀的牺牲给他取的这么大的谥号,从而让他能享受周人的国嗣(评论有小伙伴说了颍考叔,我认为颍考叔应该也是和伯邑考一样的情况)
伯邑考的爷爷季历因为四面出击,开疆拓土极大的拓展了实力并且和部分羌人结成了同盟遭到商王的忌惮被骗到朝歌杀掉(史实)。所以我认为其父文王继位后周人和商人经过一系列谈判妥协让自己的长子去商做人质,同时商认可其西伯地位,获取了在西土的征伐权,然后周人继续苟发育,钢丝上跳舞,最终还是把伯邑考跳死了,剪商成功后成王和周人为了纪念伯邑考做出的牺牲称他为为国而死的大父(推测,考是后辈对长辈的称呼,加上武王死的很早,伯邑考应该是成王继位后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