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鱼雷是在水下爆炸的,水体给爆炸加了一个巨型增伤buff。
首先说弹药——包括鱼雷、炮弹等等——是如何造成伤害的?
弹药内部装有炸药,炸药爆炸的时候,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
这些气体极速扩散,这个扩散的能量,就是一些武器杀伤力的来源。
如果是杀爆弹,那就让气体扩散能量击碎外壳,形成大量高速碎片,让这些碎片的动能去杀伤。
如果是破甲弹,那就让气体扩散能量压缩金属罩,形成高温高速金属射流,让金属射流去穿透装甲。

当气体在空气中扩散的时候,由于气体是可以被压缩的,
气体扩散能量先要压缩空气,然后再冲出去,形成冲击波,这就消耗了一部分能量。
而水的可压缩性
这就是鱼雷设计中的“冲击能”。

在空气中,气体扩散能量制造的冲击波,冲过去就完事了,
而在水中,气体扩散能量会把水变成气泡,
气泡会膨胀,由于惯性,气泡膨胀到内部压力与外部水压相等时,不会停下,而是会继续膨胀。
这就让气泡内部压力小于水压,水就会回来压缩气泡。
同样由于惯性,气泡被压缩到内外水压相等时,不会停止,会继续被压缩。
于是气泡内气压大于外部水压,于是再次膨胀,一次次循环,直到内外压最终平衡。
这个过程就是水下爆炸理论中的“气泡脉动”。
这个过程会重复几次甚至十几次,每一次能量都会施放在目标上。

相当于气体扩散能量有一大部分储存在了气泡里。
这就是鱼雷设计中的“气泡能”。
“冲击能”和“气泡能”是鱼雷战斗部威力设计中的两个最重要指标。
尽可能提高冲击能和气泡能,是鱼雷的追求。
通过改进炸药配方,可以获得不同的冲击能和气泡能比值。
以求攻击时获取最大收益。
当攻击目标是舰船时,因为舰船速度较慢,爆炸点可以比较接近舰船,气泡能可以有效作用舰船。
所以调整炸药配方,使气泡能相较冲击能更高。

当攻击目标是敌方鱼雷时,因为敌方鱼雷速度较快,爆炸点可能无法接近,气泡能不能有效作用。
所以此时不必在意气泡能的大小,尽可能提高冲击能就好。
除了水体给的巨大增伤buff之外,鱼雷装药量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鱼雷在水中航行,有浮力帮忙,燃料的能量只需要克服阻力即可。
导弹在空中飞行,没有浮力帮忙,燃料的能量还需要额外克服重力影响。
所以鱼雷可以加装更多炸药。
现代轻型鱼雷,装药量都可以达到200千克,重型鱼雷更是可以达到800千克,甚至是1吨。
而反舰导弹,空舰导弹,一般装药量也只有几十千克,能达到200千克,就已经算是重型了。